核心提示:每年的寒暑假,學校周邊的商鋪總是面臨著艱難的選擇。明顯稀少的客流量、與銷售旺季一樣的經營成本、可能存在的虧損,是堅守還是撤離?
每年的寒暑假,學校周邊的商鋪總是面臨著艱難的選擇。明顯稀少的客流量、與銷售旺季一樣的經營成本、可能存在的虧損,是堅守還是撤離?近日,記者探訪城區部分中小學沿街商鋪發現,往日喧囂熱鬧的店鋪進入銷售淡季。雖然一些商家每天都開門營業,但是生意十分冷清。有的商家轉變為隔天營業,更有商家索性關門歇業,“放暑假”等待學生開學。
營業店鋪客流量銳減,三成商鋪直接“放假”日前,記者在東門小學總校區附近看到,上午9時30分,周邊商鋪的營業率只有50%左右,往日熱鬧的街道顯得冷冷清清。到上午11時,又有一些店鋪陸續開門營業。一家文具店的李老板告訴記者,學生放暑假之后多數商鋪調整了營業時間,一般上午10點之后才開始營業,由于學生放假期間客流量驟減,一些商鋪索性關門歇業。
第二天,記者又來到霍家街小學附近,和東門小學周邊的情況大致相同,直到中午仍有一些文具店、酸奶店等商鋪尚未開門營業。“學生上學期間,我這個小商店要兩個人才能忙活過來,現在放暑假了,只留一個人看店就行了,一整天都很閑。”盡管到了午飯時間,霍小東校區附近的一家副食品店老板王先生還能不慌不忙地拿出馬扎和記者閑聊幾句。他說:“營業額在暑假這段時間下降了一半左右,寒假的影響可能會更大。”在副食店老板王先生看來,店鋪位于學校周邊,假期時營業額減少再正常不過了。
隨后,記者又走訪了實驗小學、附小、育才中學等學校附近的商鋪發現,自7月中旬以來,校園周邊的經營者每日營業額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受訪的多數經營者表示,每日的營業額都下降到暑期之前的一半水平。部分經營者表示受影響較小,營業額比平日降低約10%~30%不等。近三成商家干脆在店鋪門上貼出放假的字條,關門歇業。
不少餐飲店另辟蹊徑,暑期主打網絡訂單當然,暑期學校周邊商鋪也并非全是一片苦海,有些商鋪另辟蹊徑,生意做得熱火朝天。“學生放假之后我們就改變了營業時間,反正到店內來就餐的人也不多,這段時間我們主要是依賴網上訂餐,接到網上訂單后,我們再開始忙活。”據育才中學附近一餐飲店經營者高老板介紹,當前網上訂餐外賣比較火,學生放假之后他們就將營業重心放在了外賣上。
高老板告訴記者,雖然現在每天的營業額與學生上學期間相比減少了近四成,但相對于前幾年已經算不錯了。“以前學生放假我們也放假,一天下來進店的顧客都不超過10人,營業一天都賺不回成本費用。經營了這些年,我們也摸索出一些規律,我們還有一些上班族顧客,他們在周一至周五定外賣的較多些,周末也算是我們的休息日了。”高老板說。
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學生以其消費頻率穩定、消費人數龐大的特點,成為學區經濟經營者的主要目標客戶。不過,與其他傳統商圈相比,校園里雖人來人往,為周邊商戶帶來了人氣,但也帶來了寒暑假的淡季,或者說是“休眠期”.很多創業投資人,很容易在面臨困境的時候選擇清盤。對于那些因遇到假期就喪失絕大多數客源而陷入困境的商家來說,要改變現狀,關鍵是要研究學生消費群體的特點,比如在價格和服務上下工夫,是兩個比較管用的方法,通過在特殊時期加大優惠力度,以及提供送貨上門等服務創新來吸引更多的客源。
部分商家趁淡季改造店面,多數仍看好學區經濟記者還發現,學校周邊的商鋪雖然會隨著寒暑假經歷一段時間的“蕭條期”,但學區商鋪還是較為搶手,空置率仍低于周邊其他鋪位。“這附近的商鋪準備轉讓的只有一家,其他一些沒開門的商鋪只是歇業調整,并不是要轉讓。”東門小學總校區附近的一家文具店老板告訴記者,雖然在暑假期間不少店鋪的大門緊閉,但商家基本沒有轉手店鋪的打算。
在文具店老板的指引下,記者看到了那家準備轉讓的店鋪,根據張貼在店鋪門口的聯系方式,記者聯系到了店鋪的經營者徐女士,她告訴記者,由于孩子9月份開學后要上初中了,學校距離該店鋪較遠,無奈之下才打算轉讓。不過,記者在探訪過程中也有經營者透露,學校周邊商鋪情況較特殊,也存在一些經營者心理預期不足,高估學生購買力的情況。趕上寒暑假客源驟減,更是“雪上加霜”,使得一部分商戶選擇轉讓,但多數商家表示仍看好學區經濟。
此外,還有一些學校周邊商家充分利用暑期銷售淡季對店鋪進行裝修升級改造。“當初準備在學校周邊開店的時候就預料到了這一點,反而覺得淡季沒有那么難熬了。”經營童裝店的謝女士說,很少有一年四季都是銷售旺季的行業,與其以各種理由勸說自己堅守或者離開,還不如調整好心態等待“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