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商場調整不斷,一會兒鞋子搬到2樓了,一會兒男裝調到4樓了。產生了大量建筑垃圾,消耗了無數社會資源,干嗎這么折騰?
商場調整不斷,一會兒鞋子搬到2樓了,一會兒男裝調到4樓了。產生了大量建筑垃圾,消耗了無數社會資源,干嗎這么折騰?為什么不給租戶提供一個穩定的經營環境?
(一)商場頻繁調整為哪般?
7月底借到北京出差之際考察SKP,去之后發現商場大半都在調改中,有的樓層整體封閉。國際名品鞋區調整到4層,匯聚了從Louis Vuitton到Stella Luna的鞋履專柜(或者邊廳),品牌組合一流,形象很好,但不知是否受到施工影響,人流量不足。
▼北京SKP 4層 鞋區
聽說北京西單的漢光百貨,也剛調整完成,一樓化妝品和鞋區都煥然一新。
上海百貨巨無霸——浦東八佰伴,從6月份開始大規模調整,1-5層封館改造,國際精品、化妝品、黃金珠寶、男裝暫時移到了6樓;女裝、女鞋、家電廚具移到了7樓;兒童、運動戶外在8樓。
因為空間有限,貨品無處安放,品牌形象普遍不佳,基本都在打折促銷。
Coach、Michael Kors等國際精品和化妝品對形象要求高,都裝修了臨時柜,又是一次投入。
不止百貨折騰,購物中心也不停的調整
上海正大廣場現在也有不少位置打了圍板,特別原來的主力店/大租戶區域,比如7樓的Sport City等等,幾個餐飲品牌也是新進入駐的,比如椰子不語、魚非魚等。
靜安嘉里中心自開業之后,一直調整不斷,目前一層Marc Jacobs搬離,接替者Longchamp正在裝修;Hogan搬離,還不知誰將入駐。
▼ Longchamp 圍板
▼ Hogan已撤離
地下一層也多處正在圍板裝修,rouge' lane,相思蜜達,曦和小館即將入駐。
▼rouge' lane
▼相思蜜達
▼ 曦和小館
市場變化之快,商場不得不緊跟調整
商業競爭環境激烈,新項目不斷涌現、老項目不斷升級,零售品牌更替快,顧客的喜好也在不斷變化。
1、硬件環境調整提升
顧客對購物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越來越注重衛生間、停車場等等這樣的細節。在各大生活論壇里,都有收集“哪個商場有母嬰室,條件如何”的熱貼。
▼上海高島屋的洗手間被一公眾號描述為“上海最屌的廁所”,達數萬次閱讀,引起極大關注
上海百盛優客城市廣場幾乎是今年商業同行來上海考察的必到之處,它硬件環境精致且有創新,完全不同于以往概念里的奧特萊斯商場。
這種情況下,八佰伴這樣的1995年開業的老牌商場,占據上海體量、業績雙料第一的名頭,怎能不調整升級呢?!
2、顧客訴求:“高大上”→“有個性”、“Lifestyle”
靜安嘉里中心地下一層從原來常規國際二線的Max&Co., 7 for all mankind, Juicy Couture等,替換成了更有特色的Youk Shim Won, APM monaco, 手工帽子店,簡單餐飲Pret a manger, 相思蜜達,曦和小館,以及推崇優質生活方式的野獸派。
▼野獸派
▼Pret a manger
▼Youk Shim Won
近來刷遍朋友圈的上海大悅城Line Friends裝置展,和復興SOHO Line Friends店鋪的火爆,也說明了消費者越來越喜歡生活化、萌萌的主題。
調整成本并非商場全部承擔
上周收到一位用戶的留言,說商場三樓是男裝區,由于一個位置招商不利,商場決定把這個區域的幾個男裝品牌搬遷到鞋區,該區域用來籌建兒童樂園。但這幾個被搬遷的男裝才裝修不到一年,其中還有業績不錯的品牌。
這個案例道出了商場不斷試錯、樓層和區域主題不斷變換的另一重要因素,改造成本中品牌調整柜位的費用,通常不是商場支付的。
(二)主動更新還是被動變化?
商場主導調整,讓自己變得更好
零售商業過了高速發展的黃金時代,生意沒有以前那么好做。很多商場業主都意識到這一點,密切關注市場、品牌和消費者的變化,不斷提升環境、引進新品牌、淘汰不適合的品牌。
西單大悅城打造“時尚朝圣地”
大悅城已經是北京的標桿項目之一,但仍在調整之中,以“時尚朝圣地”為目標,2017年還將啟動翻新工程。
一層調整方向之一是營造更好的國際化、輕奢的氛圍;二層調整重點是引進豐富的美妝品牌,Dior Beauty和Jo Malone近期剛開業,Estee Launder計劃今年10月份開。
▼北京西單大悅城 Jo Malone
租戶退租變更,商場被動調整應對
有些商場的調整則是由于租戶退租、變更,現在國內不少高檔百貨面臨的Louis Vuitton、Gucci、BottegaVeneta、Cartier關店引起的被動調整。
上海力寶廣場
今年2月底Louis Vuitton撤出力寶廣場,該位置的新租戶并非來自奢侈品界,而是Victoria's Secret,一時間成為行業熱點。
成都仁和春天人東店
今年1月份面積800平方米的Gucci已撤出,接下來由哪個品牌填補空位,還不得而知。
這類商場的調整方向非常值得探討,從市場的普遍反應來看,化妝品、輕奢、輕餐是此類商場主要需要加強的品類。
(三)身為租戶如何適應?
品牌選址時,除了地段、租賃位置之外,也要關注市場和競爭項目的發展,商場接下來的發展規劃、管理層的策略思路。在合作條款上,也要多注重移位、調整的相關條款。
不然,很有可能發生前面所講案例里的情況:男裝租戶才裝修一年就被要求調整移位,又要產生新的裝修費用。
另外,有些百貨本身的物業就是租賃來的,如果百貨與大業主的合約期已經所剩不多,品牌更要避免開設形象店、旗艦店等大規模投入的店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