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剛買的荔枝,來兩個?”“不用了,謝謝!”“來嘛,多拿幾個。”
夏天中午的毒日頭下,住在良渚文化村春漫里社區的一位村民,在路口遇到了每天都來送快遞的京東小哥,雖然沒有包裹收,他依然熱情地招呼著對方嘗嘗荔枝。
這或許不足以成為以《村民公約》為代表的良渚式文明和自治的論據,但卻可以讓萬科喊出的“宜居”口號更為可信。
驅車行駛在這個著名的特色小鎮中,蔥郁茂盛的景觀綠化和安靜怡人的舒適氛圍都不輸同城著名的西湖景區。良渚文化村成熟的人居環境對于久居都市的人們有著巨大的吸引力。
在探訪良渚文化村產業2.0發展現狀時,遇到了在小鎮玉鳥流蘇創意產業園中工作的筷子。28歲的她專業是景觀設計,在看望居住于良渚文化村的朋友時,決定辭掉市區設計院的工作來這里生活。
“我是坐車來的,下車時看到那個林蔭道和綠化,感覺很舒服,放眼望去沒有六層樓以上的建筑,天際線是完整的,我當時就想來這里生活。”
筷子目前就職于玉鳥流蘇創意產業園中的蘭宮珠寶,這家以收集老珠子并進行重新設計的鋪子,是一位前阿里高管離職后,來良渚創業的產物。
根據杭州萬科提供的數據,目前良渚文化村文創、教育、養老、旅游四大產業已累計投資20億元,提供就業崗位超過3000個,整個良渚文化村年產值達到16億元 。
杭州萬科資深副總經理、良渚文化村項目董事長陳軍接受采訪時,道出萬科在這個項目中提出產業2.0的考量。
“從小鎮規模、體量、發展講,文化村目前有超過2萬的常住人口,土地就五千多畝地,我們急需更深入地發展產業;從小鎮內部驅動力和未來的發展講,我們也急需更加體系化的產業。未來良渚的產業怎么樣發展,這牽涉到小鎮的生命。”
良渚產業頂層設計
產業納稅超10億,與人居比例五五分
“我們要把良渚打造成為產業人居小鎮的標桿,在原有良渚文化村的基礎之上,繼續強化產業的內容,內部說法是良渚2.0計劃,希望在原來老良渚文化村以居住為主的背景下提升產業內容。”杭州萬科產城發展有限公司相關業務負責人介紹道。
目前這項重任主要有三個抓手。第一個抓手是杭萬在距離良渚文化村2-3公里外新增的城市綜合體項目用地,25萬方體量中有5-6萬方為產業用地。目前是以劇院和文創產業為主的定位和規劃。這也是良渚文化村產業2.0的橋頭堡。
第二個抓手是玉鳥流蘇二期,玉鳥流蘇一期是文創園,建面1.4萬方,已入駐翻翻動漫等多家文創企業。目前二期正在做定位,基本確定也與文創產業有關。
良渚產業的第三個抓手是把旅居業務線做完整。旅游本身也是產業,良渚旅游有一個單獨的事業部——旅居事業部,萬科希望把良渚未來申遺的旅游線加上良渚本體旅游線打通,做一個大的旅游產業布局。
“我們之前看到的小鎮中比較合理的產業比例是在30%-40%之間,人居比例是40%-50%之間,公建配套比例在10%-20%之間,這個比例是比較合適的。但良渚文化村此前人居比例偏高了,占了65%,其他是35%。未來我們把其他補上以后,慢慢會變成五五的概念。如果人居比例達不到40%-50%之間,意味著產業所吸納的就業人員無法在這個小鎮擁有生活,那對小鎮后續的發展也會有所影響。”
據透露,杭州萬科產城發展有限公司以全周期產業發展運營服務商為基礎定位,目前主要有三個產品線,一是城市核心區的商辦類項目,包括重資產持有一些辦公、商業,如黃龍萬科中心;二就是產業人居小鎮,如良渚文化村和嘉善歸谷智造小鎮; 三是城市更新項目。
四大產業并舉,每年都有硬性產值指標
目前良渚文化村中主要有文創、教育、養老、旅游四大產業,年產值4.4億的玉鳥流蘇創意產業園一期和正在規劃的二期,加上良渚文化藝術中心的輔助,構成了文創產業。
旅游產業的年產值也實現了過億,預計今年接待游客數量將達到60萬,文化村中以良渚博物院為中心的區域已在2012年被評定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
在游覽良渚博物院時遇到了一批從青島遠道而來的學生游客,他們全班選擇來這里進行畢業旅行。而這座造價一億、以良渚文明為主要內容的博物院由萬科建設,現已移交給當地政府管理。
良渚文化村還打造了以安吉路良渚實驗學校(民辦)、萬科學習中心、萬科假日營地、良渚國際藝術學院等為核心的教育產業。 陳軍也透露,杭州萬科已于去年成立了教育集團,總部每年都會給這項業務制定產值任務。
最為行業推崇和學習的養老產業也孵化于良渚文化村,杭州萬科在這個領域的實踐可謂頗為成功,以至于曾擔任過杭州萬科總經理的劉肖在調任北京后,養老業務成為其履歷中最常被提及的亮點。
陳軍告訴筆者,養老產業已經在良渚文化村的實踐已進入第8年,隨園嘉樹、隨園護理院、隨園之家三大產品線實現養老服務閉環。其中,隨園嘉樹是鄰里式長者活力社區;隨園護理院以家庭式長者康復護理為特色的專業機構,于2015年8月開業,是萬科首個集醫 療、康復、護理為一體的全方位護理機構;隨園之家是萬科與政府合作推出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模式,政府提供場地,萬科提供服務人員。
產業案例:大屋頂文化品牌和養老模式
從安藤忠雄設計的良渚文化藝術中心中衍生出的“大屋頂”品牌,是杭州萬科文創產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這個透露出濃烈工業氣質的建筑被分為三個獨立區塊,分別是南面承擔美術館功能的展示棟,北面承擔培訓教育功能的教室棟,以及中間擁有小劇場、閱讀大廳和圖書館功能的文化棟。三個區塊呈三字型布局,又被統一罩在一個屋頂之下。
良渚文化藝術中心館長張炎透露,安藤在設計了這座建筑后,還留了一句話——“大屋頂下孩子們的對話場所”。
“我們一直把它作為slogan和核心理念。這里的孩子不僅代表小朋友,也代表大家,因為我們大家都是孩子;對話場所,就是說我們在營造各種可能的藝術對話形式。在這種設想下,我們做了大屋頂美術館、大屋頂劇場、大屋頂沙龍、大屋頂工作坊、大屋頂集市,這都是對話的可能性。
張炎提出,大屋頂的核心價值是可以延伸的,它在逐漸變成獨立的文化品牌,未來會滲透到更多項目中去,并成為產城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
“產城的一個功能是資產的運營,從公司的維度做資產的保值、增值,通過運營做文化、品牌,這是商業上的邏輯;另外從社會上,這已經不是一個開發商的文化品牌,也是杭州社會形態上的品牌。提到大屋頂,不只是想到萬科或者一棟建筑,它已經在從文藝地標過渡到文藝品牌。”
一言蔽之,在大屋頂這個場地背后,是一套運營體系和資源體系。有了軟的體系東西后,換個場地就也可以做了。
另一個已經非常成熟的案例是萬科隨園養老的隨園嘉樹,這個在業內都享有口碑的養老機構每天都會迎接來自全國各地的考察團,諸如遠洋集團、泰康人壽等國內寄望在養老領域分羹的企業都曾來這里取經。
隨園嘉樹工作人員向網易房產介紹稱,這里的養老公寓主要采取租賃模式進行運營。公寓分75方、100方和110方三種戶型,租賃期則有5年和15年兩種模式,5年長租租金為70-11萬不等,5年短租價格區間在30-45萬,具體是一房一價。中途允許退租,可退還租金。
除了房租,入住老人還需承擔每月2500-3200元的服務費。交了上述費用后,老人可以享受機構內8大產品模塊,165項服務細項內容,包括每周的入戶保潔,24小時的管家服務,老年大學課程的參加,以及健康管理的介入等。
截止目前,隨園嘉樹已入住450戶,入住長者近800人,入住率達98%。工作人員介紹稱,入住老人70%來自杭州本地,其余來自周邊上海、北京及省內的其他地區。部分老人子女在國外生活和工作。
產業潮流中的個體畫像
空談企業規劃,只是一些干癟而枯燥的線條,良渚文化村中實實在在創業的個人和企業,才是讓特色小鎮產業藍圖鮮活起來的真實筆觸。
村民創業:家庭主婦開餐館年營業額500萬
米多姐姐的私房菜,是良渚文化村中村民創業的典范。這家菜館的創始人是一對姐妹。姐姐是萬科良渚的業主,在開設菜館前是個全職家庭主婦,妹妹則是在香港從事銷售和營銷方面工作。在一次探訪后,妹妹被文化村的環境吸引,也在良渚買房定居。
“我姐姐做菜特別好吃,萬科社區商業新街坊團隊找到她,問她愿不愿意開個店,我們就這么開始了。姐姐管產品,我管銷售和營銷,我們的菜不便宜,因為蔬菜和肉類都是和固定菜農、肉鋪當天采買,那家肉鋪關門,我們今天的菜單就沒有帶豬肉的菜;別家的店都是用兩三塊錢的米,我們用八塊錢的米。就這樣,我們店面從40平做到140平,周末一天可以翻120桌,一年可以有500萬營業額。現在我們還開設了高端餐飲試驗。”
在接受采訪時,米多妹妹和一位跟著媽媽來吃飯的小朋友飛吻告別后,略帶驕傲地說,“小孩子都是吃我們的米飯長大的。”
產業園中的“1”:知名企業遷址打造產業鏈
如果說米多妹妹的私房菜還局限于商業服務配套的話,玉鳥流蘇創意產業園則是良渚文化村產業導入的拳頭作品。
頭頂“浙江省文化出口前十強”、“浙江省文化出口重點企業”、“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等稱號的翻翻動漫,是萬科產業引入的重量級企業,可以說是玉鳥流蘇產業園從0到1的那個“1”。在網易房產到訪前,公司剛剛接待了由余杭區政府帶來的深圳企業一行參觀。
翻翻動漫總裁沈浩告訴筆者,“我們在國內漫畫領域,無論規模還是特色上來講,都是最大的一家公司,那個時候我們還在杭州濱江區辦公,余杭區宣傳部一直在跟我們談搬遷的事,一開始我們對這里也不太了解,來實地考察后,覺得這里的環境比較適合漫畫創意人才的創作。”
沈浩笑稱,當初搬遷時公司也是慎重考慮,畢竟良渚距離市區較遠,還要考慮漫畫家是否同意。“結果是漫畫家們先喜歡上這里,不少漫畫家和公司員工在這里置業,我們還順便幫萬科推銷了很多房子。我本人也成了這里的業主。”
因為是由當地宣傳部進行產業對接,加之企業具備一定的影響力,翻翻動漫直接享受到包括稅收減免在內的一系列優惠扶持政策。萬科也將公司辦公的八年長租租金給到了最優惠價格。
沈浩表示,翻翻動漫希望能成為萬科良渚產業人居小鎮的那個“1”,對于萬科規劃的產業2.0,公司也希望能夠吸納更多相關聯的企業,形成產業鏈聚集。
一個文化創業者的苦惱:希望有更多補貼
能做到如翻翻動漫一樣市場地位的企業,畢竟只是少數。小企業甚至創業公司的生存狀態或許更需要被關注。
出版過《本司汀》、《第三極》等小說的80后作家張艷華,在良渚文化村玉鳥流蘇產業園中開設了一家文創空間 MirrorBar。
“我們希望為熱愛文學、熱愛創作、熱愛藝術的朋友提供一個比較好的創作空間和閱讀氛圍。二樓出租工位,一樓的開放式閱讀空間采取會員制,周六、周日全面對外開放,周一到周五是會員日,定期舉辦沙龍和資源對接活動”,接受網易房產采訪時,張艷華超快的語速和直奔主題的作風,讓其自身創業者的特質顯得尤為生動。
張艷華補充稱,MirrorBar 文創類聯合辦公業務只是公司的一個業務分支,她更想做的是文創工作者的經紀人。“所以也不是孵化器,更多的是經紀人的定義,我手上有一二十個比較優秀的原創工作者,我是他的經紀人,幫他包裝、宣傳。我認為我們的項目非常好,在整個創業園區我們是比較積極地走在前面的,不管是資金的投入,還是創意投入,我們都很用功。”
作為投入巨大的創業者,張艷華希望能夠獲得政府和企業更好的投資,她坦誠,無論是產業園氛圍,還是此前承諾的政策、資金扶持,都與理想有一定差距。
“坦率地說,補貼其實也沒有多少。作為創業型公司,我們當然希望獲得更多支持。我住在這里,在這里工作,在這里做自己的事業,當然希望這里的政策能越來越好,只有把這些問題解決了,才能吸引更多人進來。”
萬科小鎮的復制與輸出
在國家倡導發展特色小鎮的今天,良渚文化村作為一個已經開發運營17年之久的小鎮,吸引著各地政府和開發商的目光,前來參觀考察的團隊絡繹不絕。
陳軍總結稱,良渚的經驗主要是兩條,一是尊重文脈,對文化傳承充滿敬畏;二是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
一張藍圖繪到底,是陳軍向網易房產反復強調的成功經驗。至于市場傳聞稱,萬科曾想將良渚文化村打造成萬科城以快速周轉, 陳軍回應稱:“在調控比較嚴厲的時候,有些人講是不是要快速銷售,不過沒有形成氣候。”
據陳軍介紹,杭州萬科的中層和管理層中,至今仍有將近一半的人員是老南都的員工。“我經歷了杭州南都和萬科的領導已經有八個了,2001年我加入南都,有兩個總裁,2008年被萬科并購以后有七個總經理,最長的三年多,短的八個月。但這個價值觀一直延續下來了。”
還有一點特別值得一提,17年來地方政府的換屆并未改變區域規劃,對良渚文化村也是非常難得的政策保障。這點在特色小鎮與官員政績結合緊密的項目中尤為關鍵。
陳軍還提出良渚文化村復制的三個難點和考驗,即先做配套、前期舍得投入,一次性供地,以及當地具備產業基礎。
“我們這個項目累計投入超過200億,現金流到2013年才歸正,投入和產出才平過去。萬科可以承受,但不是所有企業愿意。我們很大的一條經驗就是6個億的產業配套先行,酒店、博物館、商業街造好之后再造房子,先把腔調做出來。”
最重要的是,陳軍認為特色小鎮的“特”,要每一個小鎮都找到自己的歸屬和基因。從產業角度講,區域本身的產業基因,要能充分挖掘并傳承,不能憑空嫁接。
“良渚對面是阿里,旁邊是浙大,就是有做創意產業的基礎,很多浙江的特色小鎮也都是依托于當地原來的產業升級。這個對于小鎮建設都是適用的。”
事實上,在現如今愈演愈烈的小鎮運動中,開發商高昂的熱情很容易讓市場擔心,小鎮會淪為開發商圈地的手段。對此,杭州萬科產城相關負責人表示,在貫徹政府政策的同時,不必矯枉過正。
“適度找一些優秀的企業進來,把游戲規則制定好,共同開發,這對整個小鎮發展是有利的。”
據了解,在去年9月正式成立產城發展有限公司后,萬科已經在瞄準產業服務核心能力的輸出,公司認為這才是“復制良渚文化村的真正可能”。今年2月28日,萬科產城與浙江嘉善簽訂合作協議,雙方將在環滬的產業要塞,共同開發歸谷智造小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