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17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連鎖品牌便利店共計將近10萬家門店,市場規模超過1300億元,行業增速達13%。隨處可見的便利店,也逆勢而起。
消費者對便利性的追求更決定了愛便利這種社區連鎖便利店的競爭力和生命力。
2016年下半年,一家B2B+CVS+O2O的連鎖社區便利店“愛便利(I Believe)”在鄭州開業。
當很多實體店整體業績下滑的情況下,愛便利卻異軍突起,短短一年內,連續獲得兩輪上億元融資,門店數在2016年增長了15倍,目前全國開店1800多家。
筆者采訪了愛便利CEO陳濤,通過這篇采訪,你應該可以了解到社區便利店的發展前景。
社區便利店的領頭羊:打造多元化社區便民服務
陳濤告訴我們,愛便利在創立以前是從便民服務起家的,從話費充值、水電費充值等便民服務拓展到B2B業務,再到品牌加盟,直到去年年底開始轉型做零售。
愛便利創辦于2012年,2016年開了第一家直營店,每家店的商品最多能達到2000多個SKU。愛便利是第一家真正把社區便利店當作專門業態進行研究的公司,作為領頭羊,愛便利有自己的商品定位、營銷和配套服務。
1、主打民生商品+生鮮。
愛便利的商品基本定位是以民生商品為主,主要面對大眾市場,目標消費群體是社區家庭消費者,并采取了“便利店+油鹽醬醋茶+蔬果肉蛋禽”的模式。品類的豐富度基本可以滿足一家中小型的超市。
聚焦于家庭生活必需品,即滿足消費者日常需求80%的快速消耗品,以及米面糧油、生鮮產品、蔬果肉類等等。
其中生鮮產品占比較大,更是未來的重要盈利點。基本每天早上從基地農場采摘直接配送到每家店,為保證商品的新鮮度,基本上會當天賣完。品類更全、品質更有保障,是愛便利為社區供應鏈整合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2、多元化的便民平臺。
愛便利致力于打造全國最大的社區零售及服務平臺,貼近消費者。
除了滿足人們日常生活購物之余,愛便利還提供手機充值、水電氣繳費、刀具磨刀服務、接收存放快遞等多元化的便民服務,且大部分是免費服務。
店里還會有彩票等增值、服務類產品銷售,不斷拓展拓展即需即用的生活管家服務,讓消費者實實在在地體驗“不止一公里”的社區服務。
社區零售生態業務體系:傳統零售+互聯網
愛便利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基于B2B(扁平化供應鏈)+CVS(連鎖便利店)+O2O(社區深度服務)為核心的社區零售生態業務體系。
B2B:扁平化供應鏈
不管是直營店或是加盟商,商戶都可以通過愛便利自行研發的訂貨平臺,通過整合供應鏈資源,實現從廠商直供零售便利店。
O2O:線上線下互相導流
陳濤告訴我們,愛便利的顧客可以通過愛便利的微商場和APP,通過線上第三方平臺給線下導流訂單,提供線上配送、門店自提等服務;通過線下這一天然的流量入口,也能為線上進行導流,把整個社區的顧客引到線上,成為線上用戶。
打造3.0時代便利店
如今,便利店已經從1.0夫妻店時代,過渡到提供“商品+鮮食+服務”的2.0時代,再到新技術、新場景的3.0時代。那么愛便利是如何實現3.0時代的便利店,陳濤總結了以下三點:
產品和服務是最核心的內容,重新打造產品和供應鏈,提供更豐富的商品品類。除了傳統常規的商品以外,愛便利還供應冷凍冷藏食品、生鮮食品等。
通過愛便利自己的供應鏈,給消費者提供更有品質保障的商品,圍繞著社區服務店,提供更多綜合性服務,這也是傳統便利店不具備的能力。
整合線上線上各種資源,線上線下互聯互通,為社區提供更快速的上門到家服務。
整合存量市場:17年實現20個億銷售
今年三月份,愛便利聯手北京王府井之間達成戰略合作,完成2億元的B輪融資,共同開拓北京社區零售市場,兩個多月的時間已經開到108家店,遠遠超出原先的期望。
僅2016年門店數增長了15倍,每個月保持上百家的開店速度!
去年銷售總額取得了6個多億的好成績,今年的銷售目標預計能實現至少20個億!
今年全國開店目標將達到4000家,其中直營店希望能開到500家!
據了解,愛便利目前1800多家門店(直營+加盟)主要分布在鄭州、北京、西安、石家莊、天津等華北地區的城市,其中鄭州市就已經擁有600多家店。陳濤表示對愛便利的未來發展十分有信心, 今年將會完成北京、上海等全國重點城市的布局,以一、二線城市為主,基本輻射絕大部分小區。
愛便利能如此快速的發展除了借助資本的力量以外,更依賴于愛便利的團隊能力及經營模式。
中國便利店市場空間約為60萬家,城市市場空間為34萬家,滲透率卻不足25%。面對這種現象,陳濤認為,未來國內市場的便利店會分成兩種業態:一種是像7-11、全家等日式便利店,一種是像愛便利這類社區便利店。未來便利店除了增長以外,更重要的還是整合,除了淘汰落后的便利店,更要升級現有的社區便利店。
愛便利會將全國各地獨立的傳統便利店的品牌形象統一改造升級,統一零售價格,統一供貨渠道,統一配送體系,統一會員體系,統一服務標準以及統一運管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