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由影視、劇集帶熱一個小鎮旅游的不乏其例,《走出非洲》讓原作者的居住地“凱倫莊園”成為游人必去的景點,肯尼亞至今仍用它來招徠游客。一部《喬家大院》,讓喬家大院成為國內一大熱門旅游地,《似水年華》捧紅了烏鎮、《碟中諜3》火了西塘、《大話西游》讓銀川鎮北堡影視城家喻戶曉、《一米陽光》讓我們相信在麗江可以一見鐘情。
正是看到影視聚集在旅游中的潛力,而今,許多旅游小鎮等項目也將旅游景點的植入視為一種有效的營銷方式。近期,因《白鹿原》的拍攝地白鹿影視基地、白鹿倉,讓白鹿原項目再次涌進了人們的視野。
游歷:白鹿倉景區各種文化需細品
游歷“白鹿倉”,看到的不僅僅是古色古香的建筑風景和獨具民俗風格的精致美食,更感受到的是活著的民俗和文化。白鹿倉文化旅游園區是依托民國初年的大時代背景,以白鹿原地區生活、民俗、精神風貌為文化根基,通過那個時期社會文化的交錯和碰撞,集中展示了以關中民俗為核心的多元文化和風俗。這里300多個建筑風格不同,外形迥異,每一個房子都獨具特色,每一個房子都自成一景,精雕細刻。充滿時代的氣息,可謂古建筑薈萃的精華。同時,這里的民俗特色小吃一條街也不亞于袁家村、馬嵬驛等,還有剪紙、盤州葫蘆、陶隕、糖畫、竹燈籠等各種特色非遺商品,而熱氣球、原生態櫻桃采摘等休閑旅游體驗活動則為白鹿原賦予更多趣味和原創色彩。
然而,這樣的一處好景致并未演繹出鄉村旅游項目的真正靈魂。除了仿民國的建筑、特色小吃及商品,更缺乏文化的積淀和特色的讓人一定留下來的東西。記得曾采訪一位專家時提到中國特色小鎮目前遇到的困境及解決之道時,他的回答是“我們需要把民俗文化、自然景觀利用起來,產業是支撐,可以帶動就業,但特色小鎮更需要有很好的盈利模式,要延伸產業+、文化+方面的細化體驗式服務,而不能單純重復一樣的概念,如觀光、建筑景觀、農家樂等做的再好,游客拍照后卻留不住人是不行的。”一語中的!
拷問:烏鎮模式是否可以復制
西安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旅游文化資源深厚,西安味道,濃縮在深厚的文化積淀里。然而陜西鄉村旅游的項目眾多,能真正演繹出賦有當地文化情景的卻少之又少。陜西旅游資源豐富,但在鄉村旅游的打造上普遍存在經營模式、產品同質化的現象,缺乏文化和原著生活場景、產業的支撐,長此以往,便會造成過渡商業化的現象,客群就會流失,特色也就滿滿消失了。
比如,烏鎮在蘇杭之間,以水街為主,以岸為市,兩岸房屋建筑全面向河水,形成水鄉迷人的風光,曾經是人流如織的風尚之地。講起烏鎮,很多人都是沖著“似水年華”般古雅秀麗的古鎮,一份屬于原始水鄉所有該有的安靜,平平淡淡的生活氣息。而現在很多人表示烏鎮的這種神秘和魅力正在削減,互聯網讓這座小樂園變成了一個商業的先行者,西柵的改造,所有原住戶遷出,新的建筑、新的娛樂設施不斷增加,商家也越來越多。各處的景點已經變的和國內其他景點越來越相似。連保留下來的老理發店的老板也表示,除了比以前更加整潔,更具商業氣息,這么多年過去了,這里并沒有發生太大變化。畫梁雕棟,粉墻黛瓦,深巷曲弄,烏篷搖櫓,這些不是烏鎮特有的,所有江南水鄉古鎮都有,烏鎮的特色又在哪里呢?
品味一座古鎮,需要你親自來這里感受一下當地獨特悠閑的生活。現在人們來到一個地方不僅僅是為了拍照,他們希望停留更多時間,沉浸在這種體驗之中。而保存了較為原始的居民環境、最為生態的市井生活、又有那最平靜淡雅的悠閑氛圍,正是當下旅游小鎮中最為缺失的。而現在又有多少古鎮古街在臨摹20年前的烏鎮西塘….
完全的去生活化、拆掉原古建筑、遷出原住居民,加入一種要融入年輕文化、新生文化,來改變烏鎮的氣質。這種缺少了獨特風情文化和原住居民生活環境又能走多遠?以商業創新行徑提高烏鎮經濟效益的做法在長期是否可行,有待考證。
確實,烏鎮的江湖地位毋庸置疑,冠蓋江南六大名鎮之首,同時也是中國盈利能力最強、管理水平最高的旅游度假小鎮,戲劇節、藝術展、動漫展、互聯網大會等帶給烏鎮文化生態的提升。如20出頭的年輕人,因為戲劇節愛上烏鎮,因為動漫愛上烏鎮…這樣的結合使得烏鎮形成一個獨有的文化IP,畢竟,文化是可以影響世界的,這便是創造點。但是,不是每天都有節日,在這些節日后,烏鎮如何不斷地激發人們對它的激情甚至是對它的迷戀?
反思:如何打造陜西旅游的獨有文化IP
縱觀陜西鄉村旅游發展情況,整體呈現遍地開花的現狀,而“假日人多平時人少”這種尷尬的局面不可避免,鄉村旅游的主體目標人群大多限定于縣域周邊,像袁家村、馬嵬驛這樣能夠吸引全省、全國目光的典型畢竟只是個案。不少的特色小鎮缺少產業或文化,一味的復制袁家村模式而走入窘境。但當下,開發商也逐漸認識到文化+的重要性,陜西全省31個文化旅游名鎮也通過舉辦傳統文化表演等形式,不僅使得皮影、泥塑、社火、民歌、說書等眾多地域傳統文化得到傳承,也極大地豐富了周邊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文化+產業才是特色小鎮。陜西鄉村旅游正處走在摸索正確路徑的路上,而只要貫穿文化+ 和產業的鄉村旅游的血脈傳承,避免只是建筑特色和美食一條的單調復制模式,才能打造出真正的屬于陜西旅游的獨有IP。比如白鹿原·白鹿倉景區規劃設計二期項目,大力推進并加快特色文化旅游白鹿原小鎮建設,而要做出與眾不同的特色,打造能讓人留下的特色很重要,怎樣把人留下來呢 ,不僅僅是酒店。更需要延伸文化+,才能真正讓游客流連忘返。目前,陜西特色文旅小鎮正在積極探索文化+產業的特色小鎮模式,比如,勉縣諸葛古鎮,以三國時期有神機妙算之稱的蜀漢丞相諸葛亮生平為線索修建,讓每一個游客體驗非凡的人生傳奇和時代烽煙。放下思緒,夢回三國,有故事、有文化便有創造特色的可能,期待能為旅游小鎮的發展帶來一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