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冠决赛地点2022_哈里森·巴恩斯_帕楚利亚_足球直播在线观看免费 - 英超法甲

`
P.M.視點

如何妥善處置“僵尸”旅游項目?

來源:中國旅游報       作者:中國旅游報       時間:2017-07-21

妥善處置處于“僵尸”狀態的旅游項目,及時清理惡意搶占資源、套取資金的項目,加快推進簽約項目轉為開工項目、開工項目轉為開業項目,有利于盤活低效利用的旅游資源,提高閑置土地的利用效率,提升地方旅游形象,確保項目庫有效接續。

 

一、涉旅“僵尸”項目的特征。

 

涉旅“僵尸”項目是指那些建設進展緩慢、長期處于停工半停工狀態的旅游開發項目,它們有的“沉睡”多時、爛尾已久,有的半死不活、有名無實。這些項目最主要的特征是開發投資強度低,建設進度慢,旅游資源利用效率低;其次是企業經營活力不強,債務包袱沉重,融資難度大;再次是項目盈利前景不明,產品賣點不清。此外,還有部分涉旅項目動機不純,名實不符。

 

在旅游開發實踐中,涉旅“僵尸”項目主要包括四種情況:已簽訂協議但長期沒有實質進展的旅游項目;已經立項但無法按期開工的旅游項目;已開工但不能如期完工的旅游項目;已建成但不能正常開業的旅游項目。目前,對于“僵尸”項目還沒有統一的判定標準,根據現階段的情況,以下三條可以作為參考:立項后一年之內沒有實質性動工;連續二年沒有增加建設投資;連續三年沒有按計劃及時足額投資。具體可以通過施工場地用電量、企業上報的投資額等指標輔助判斷。

 

二、涉旅“僵尸”項目的消極影響。

 

涉旅“僵尸”項目最大的危害就是導致優質旅游資源和具有開發價值的土地長期處于閑置狀態,錯過最佳開發時機,使旅游開發付出巨大的“時間成本”。不少旅游開發項目從“十二五”拖到“十三五”,嚴重影響地方旅游開發進程。有些“僵尸”項目位置醒目,或位于風景區,或毗鄰當地地標,或地處交通要道,損害地方旅游形象。這些都讓地方政府陷入被動局面。

 

企業占用包括旅游資源、土地、資金、人力等一系列經濟資源,付出了一定數量的沉沒成本,卻無法創造經濟效益,是對財富的極大浪費。“僵尸”項目如果不能得到及時有效處置,會給出資企業造成嚴重的投資風險,帶來沉重的包袱和不良信譽,使企業長期處于經營困境、進退維艱。個別嚴重的“僵尸”項目甚至會拖垮開發商,殃及合作伙伴或母體企業。

 

此外,還有少數惡意“僵尸”項目“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以圈占土地、搶占優質旅游資源為目的,坐等土地或資源增值。這些企業依靠套取政府扶持資金、銀行貸款、母體企業注資維持存活,影響資金效益的正常發揮。有的甚至打擦邊球、以分時度假等概念為噱頭非法募集資金,擾亂市場秩序,留下無窮后患,是值得警惕的“寄生蟲”“吸血鬼”。

 

三、涉旅“僵尸”項目出現的原因。

 

造成旅游項目處于“僵尸”狀態的緣由是多方面的,既有宏觀經濟環境和產業政策的變化,又有地方政府和社區居民的因素,更多的則是企業自身的原因。這些緣由中既有與其他行業相同的普遍性問題,也有旅游業獨特的個性問題。

 

首先,在現階段,多數旅游項目呈現出建設規模和投資數額不斷加大、產業融合度日益提高的趨勢,動輒就是投資數億甚至幾十億元的全產業鏈型旅游綜合體。其次,部分項目依托的旅游資源權屬關系復雜,牽涉多個管理部門和不同產業,有的還涉及當地社區利益,不可預料因素多。再次,旅游項目敏感性強,容易受宏觀經濟環境、具體產業政策和需求的影響,尤其是產業融合度高的項目。這些導致旅游項目立項程序復雜,投資建設周期長,利益協調難度大,潛在變數多。當宏觀經濟下滑、地方政府承諾的開發條件無法預期實現、社區關系協調不夠順利等情形出現的時候,項目都容易進入“僵尸”狀態。

 

此外,有些旅游項目是某大型企業集團下屬的子公司投資開發的,容易受到母公司戰略方向調整、主營業務投資失誤、經營業績下滑、資金鏈斷裂等不利因素的波及。當然,多數“僵尸”項目的源頭在于開發商忽視市場調研、決策隨意性強、策劃創意不足、融資能力差或其他與個人相關的變故。還有個別企業“醉翁之意不在酒”,蓄意圈占土地和資源,套取政府扶持資金、銀行貸款和其他來源的資金,或者真實意圖在于開發項目規劃中作為附屬部分的住宅和商業地產,而不是真正進行觀光旅游或休閑度假項目建設,都容易導致旅游項目陷入“僵尸”困境。

 

四、涉旅“僵尸”項目的處置與預防。

 

妥善處理旅游開發中的“僵尸”項目,是盤活旅游資源和土地、維護地方旅游形象、提升旅游發展活力、確保旅游開發順利進行的需要。“僵尸”項目處置應遵循企業主體、政府推進、市場引導的原則,堅持創新理念、系統籌劃、深入調研、科學評估、整合資源、分類指導、精準施策的工作方法,推進簽約項目轉為開工項目、開工項目轉為開業項目,確保項目庫有效接續、良性循環、滾動發展。對于籌資出現暫時困難,但企業發展基礎堅實、項目盈利點明確、符合產業政策的項目,應在認真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整合各方面的資源,積極給予扶持和救助,在“輸血”的同時培育企業的“造血”機制,幫助項目“起死回生”、讓企業實現“重生”。對于債務負擔較沉重、企業體制機制不夠合理、項目賣點不太明晰但旅游資源或土地價值較高的項目,應在尊重企業意愿的前提下,引入戰略合作伙伴,積極穩妥地推進企業重組,激活存量資源、土地和資產。在這種情況中,政府的職責是“牽線搭橋”,而不是“拉郎配”。對于惡意搶占資源、圈占土地、套取資金、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僵尸”項目,則應堅決予以清理。不管哪種情形,“僵尸”項目甄別機制、利益協調機制、市場退出機制、法律保障機制都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在這方面,國外設立產業再生機構等做法可供參考。

 

最好的管理是預防。防控涉旅“僵尸”項目的產生,地方政府應樹立正確的政績觀,避免為了建設“形象工程”“獻禮工程”或完成招商引資任務而放寬對項目的論證和對企業的審查,堅決杜絕為了利益輸送而將優質旅游資源或建設用地轉讓給不符合條件的企業,強化項目盈利能力論證和企業資本實力審查,實施旅游項目投資監測和項目風險預警,建立健全項目業主退出制度和實施細則。企業應正視旅游項目的行業風險,加強市場調研、科學論證和創意策劃,不讓可行性研究和規劃評審流于形式,做實、做深、做細項目風險防控與應急方案,力戒盲目樂觀、貪大求全。尤其是跨行業投資的業主,更應深入調研,全面論證,慎重決策。對于高品位的旅游資源,各地還可以積極探索,嘗試建立旅游項目第三方評估和投資擔保制度,確保項目建設順利進行。

 

文章來源:中國旅游報

Copyright ? 2021 Perfcet Market.Cn All Rights Reserved.皖ICP備11004787號-2
×

歡迎撥打一對一免費咨詢電話:

13816360548

您也可以咨詢我們的在線客服

在線咨詢

立即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