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冠决赛地点2022_哈里森·巴恩斯_帕楚利亚_足球直播在线观看免费 - 英超法甲

`
P.M.視點

中國體育產業潛力巨大 體育產業黃金期即將加速到來

來源:道可特法視界       作者:道可特法視界       時間:2017-08-17

體育產業是一個關乎國計民生的產業。鼓勵全民參與體育運動,提高國民身體素質一直是政府工作的重點。在新的經濟環境下,體育產業和體育消費已經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馬車。但是,中國的體育產業化由于歷史原因導致了起步較晚。

 

 

近年來,我國對體育產業不斷重視并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這預示著我國的體育行業存在巨大的發展潛力。因此,我們將對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現狀及體育政策進行分析,并對未來我國體育事業的法制化、規范化發展路徑進行展望。

 

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現狀

 

近年來,隨著經濟高度發展、運動理念逐漸普及、國家政策持續支持和資金日益關注,這些都為體育產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基礎。目前,我國的體育產業已經初步形成了以競賽表演和健身休閑為驅動,體育用品為支撐,體育場館、體育培訓、體育中介、體育傳媒等業態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體育與科技、文化、傳媒、健康、養老、旅游等相關行業日益融合。根據體育行業發展報告及相關統計可以看出,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呈穩定增長趨勢。

 

1、產業規模呈上升趨勢,體育消費水平上升空間巨大。

 

“十二五”時期是我國體育產業發展取得較大成績的五年。體育產業發展乘勢而上,為國民經濟發展和全民健康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目前人均GDP已經達到了8000美元,體育產業正處于是高速發展時期。2015年中國體育產業生產總值超過1.5萬億元,體育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例為0.7%。未來中國體育產業的發展前景非常廣闊,發展潛力非常巨大。

 

 

2011-2015年中國體育產業增加值及增長速度趨勢圖

 

“十三五”時期,伴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深入、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不斷發展和“健康中國”戰略的逐步實施,我國體育需求將從低水平、單一化向多層次、多元化擴展,體育消費方式將從實物型消費向參與型和觀賞型消費擴展,體育產業將從追求規模向提高質量和競爭力擴展,體育產業必將迎來重大戰略機遇。《體育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2020年中國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3萬億元,從業人員數超過600萬人,產業增加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達1%。

 

 

2015-2020年中國體育產業規模及預測趨勢圖

 

2、產業內涵豐富,產業結構將進一步改善。

 

中國體育產業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較快,產業領域不斷拓展,發展規模不斷擴大,產業的效益顯著提高,目前已經形成了一個獨具特色的產業門類。

 

當前中國體育產業存在體育用品行業一枝獨秀、體育服務業占比較小和整體產業結構分布不甚合理的現象。79%的收入來自于體育制造業,即體育服飾制造、體育用品制造等;只有約20%的收入來自于諸如賽事運營、體育培訓、轉播權等體育服務業。初期由于政策原因,體育產業市場化程度較低,賽事運營商業化程度低,導致體育服務產業在整個體育產業中占比較少。

 

針對中國目前體育產業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指出,要進一步優化體育服務業、體育用品業及相關產業結構,著力提升體育服務業比重。大力培育健身休閑、競賽表演、場館服務、中介培訓等體育服務業,實施體育服務業精品工程,支持各地打造一大批優秀體育俱樂部、示范場館和品牌賽事。

 

隨著《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及后續一系列促進體育產業的改革政策的出臺,體育產業將逐漸走向市場化,體育服務產業將迎來高速發展。

 

 

2014年中國體育產業結構

 

我國的體育政策分析

 

20世紀90年代,我國體育產業還處在發展不成熟需要國家政策大力扶持的階段,體育產業生產的產品大多是公共品和準公共品。國家制定的相關體育產業政策的側重點還主要放在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體系和加強體育產業的規范管理上,政策所推行的行業協會制和俱樂部制對今后的體育產業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21世紀初,為保證優勢項目在國際上的領先地位,體育產業政策向競技體育優勢項目傾斜,這一時期體育產業相關政策的制定,大多是為2008年奧運會的成功舉辦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2009年,《全民健身條例》的頒布開始把政策側重點從競技體育轉向全民健身,并引發了全民健身的熱潮,從而進一步促進了相關體育產業如體育服務業的發展。

 

近5年來,國家政策把重點放在了挖掘體育產業巨大空間上,利用體育產業的發展拉動內需、促進消費、增加就業上,大力鼓勵體育產業與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業的融合,引導社會資本流向存在巨大發展潛力的體育產業。國務院近期頒布和實施的關于體育產業發展的政策說明政府開始充分重視體育產業對國民經濟發展的貢獻作用,鼓勵投資者進入一個充滿機遇的藍海領域。

 

體育產業是一個關乎國計民生的產業,鼓勵全民參與體育運動,提高國民身體素質一直是政府工作的重點。在新的經濟環境下,體育產業和體育消費成為了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馬車。未來政府勢必會繼續鼓勵體育產業的發展,使體育產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在《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中,政府明確提出了到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5萬億元的宏偉目標,并使之成為推動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

 

 

中國體育行業發展歷程

 

如圖4所示,我國體育行業的發展經歷了數個發展階段。本文對體育法頒布至今的主要體育政策進行簡單梳理如下:

 

1、體育產業社會化、專業化、法制化階段。

 

1)《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 1995年。

 

《體育法》的頒布,結束了我國體育工作長期沒有專門法律可依的歷史,不僅填補了國家關于體育行業立法的一項空白,而且標志著中國體育工作開始進入依法行政、以法治體的新階段。《體育法》是對體育關系進行整體規范和調整的基本法律依據,是我國發展體育事業、開展體育工作的基本綱領和總章程。

 

2)《體育產業發展綱要1995―2010》 1995年。

 

綱要提出中國體育產業要用十五年時間逐步建成適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符合現代體育運動規律、門類齊全、結構合理、規范發展的現代體育產業體系,促進了社會主義體育事業的發展。

 

3)《關于加快體育俱樂部發展和加強體育俱樂部管理的意見》 1999年。

 

此項意見的提出有利于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體育體制,為實施全民健身計劃和奧運爭光計劃提供了組織保障,同時有利于加強規范管理,促進體育俱樂部的健康發展,同時也有利于加強體育法制建設,完善體育法規體系。

 

2、體育產業規模化、資本化、規范化階段。

 

1)《體育事業“十一五”規劃》 2006年。

 

《規劃》明確提出了“十一五”時期體育事業發展的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籌辦2008年奧運會為契機,把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文化需求作為工作的全部出發點和歸宿,把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質作為根本目標,為2008年奧運會的舉辦提供了政策支持。

 

2)《全民健身條例》 2009年。

 

引發了全民健身的熱潮,激勵了人民群眾參與健身活動的積極性,有利于保證公民參加健身活動的權利,提高公民的身體素質,在大力發展競技體育的同時鼓勵全民參與到體育運動中來。

 

3)《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的指導意見》 2010年。

 

出臺了加大投融資力度、完善稅費優惠政策等多項具體政策和措施,引導了投資方向。支持有條件的體育企業進入資本市場融資,拓寬了體育產業的融資渠道。積極鼓勵民間和境外資本投資體育產業,興建體育設施,拉動了國內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同時鼓勵金融機構適應體育產業發展需要,開發新產品,開拓新業務,促進了體育產業向多元化的方向發展。為我國體育產業發展、拉動體育消費提供了政策支持。

 

4)《體育產業“十二五”規劃》 2011年。

 

突出強調了體育產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仍過低的問題,加大了對體育產業投融資的力度,開始嘗試轉變政府職能,把政府工作重點放在管理上。《規劃》中提出了創新體育場館運營機制推進了體育場館所有權和經營權相分離,體育場館運營專業機構開始蓬勃發展。同時規劃強調了對體育賽事品牌建設的重視和體育無形資產的保護,體育賽事品牌的概念開始深入人心。

 

5)《中國足球職業聯賽管辦分離改革方案》 2012年。

 

通過深化職業聯賽管辦分離的改革,充分地尊重了參與職業聯賽各主體的地位,發揮了各主體的作用,為職業聯賽健康發展的體制機制指明了方向。改革方案使行政決策權力得到了必要和有效的監督與制約,弱化了行政干預,使職業聯賽的商務運作機制更加透明。

 

3、體育產業市場化加深階段。

 

1)《關于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 2014年3月。

 

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活動與一、二、三產業都密切相關,體育產業被確定為其中的重點。體育產業開始與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這些高附加值的產業相融合。體育產業的發展空間進一步擴大,該意見進一步引導了體育競賽表演事業、體育服務業的發展,同時促進了體育衍生品的設計與開發,進一步促進了相關行業的發展。

 

2)《部署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推動大眾健身》 2014年9月。

 

為有關體育產業規劃的出臺奠定了基礎,體育產業開始被定位為拉動內需和經濟轉型升級的“特殊”產業。強調了我國體育產業化程度低和存在巨大開發空間的問題,鼓勵體育核心產業的發展。

 

3)《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 2014年10月。

 

把體育產業作為推動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開發體育產業巨大的潛在市場空間,利用體育產業擴大內需,促進消費,圍繞體育消費的相關個股將迎來投資機會,并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門類齊全的體育產業體系,體育產品和服務更加豐富,市場機制不斷完善,消費需求愈加旺盛,對其他產業帶動作用明顯提升,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5萬億元,成為推動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

 

4)《中國足球改革具體方案》 2015年3月。

 

明確提出了短中長三大目標。短期:要理順足球管理體制;中期:職業聯賽組織和競賽水平達到亞洲一流,國家隊男足躋身亞洲前列,女足重返世界一流強隊。長期:成功申辦世界杯足球賽,男足打進世界杯、進入奧運會。

 

4、體育產業規模擴大、結構升級階段。

 

1)《中國足球中長期發展規劃(2016-2050年)》 2016年4月。

 

2016年4月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足球改革發展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中國足球協會)、體育總局、教育部共同編制了《中國足球中長期發展規劃(2016—2050年)》,在文件中提到,到2020年,全國特色足球學校達到2萬所,中小學生經常參加足球運動人數超過3000萬人。全國足球場地數量超過7萬塊,使每萬人擁有0.5-0.7塊足球場地。中期目標則要求國家男足躋身亞洲前列,女足重返世界一流強隊行列。遠期至2050年,要求達到足球一流強國的目標。

 

2)《體育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 2016年7月。

 

《規劃》提出要在堅持改革引領、市場主導、創新驅動和協調發展的基本原則下,到2020年實現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3萬億,從業人員數超過600萬人、體育服務業增加值占比超過30%;建設50個國家體育產業示范基地、100個國家體育產業示范單位,100個國家體育產業示范項目、體育消費額占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例超過2.5%等目標。

 

3)《競技體育“十三五”規劃》 2016年8月。

 

國家體育總局在《規劃》中明確表示,要以足球改革為龍頭,加強對足、籃、排三大球等運動項目的研究和重點扶持。研究制定在國內競賽、人才交流、體教結合、獎勵機制、后備人才、基地建設等方面對三大球項目的傾斜政策。

 

4)《關于加快發展健身休閑產業的指導意見》 2016年10月。

 

目標到2025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門類齊全的健身休閑產業發展格局。市場機制日益完善,消費需求愈加旺盛,產業環境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日趨合理,產品和服務供給更加豐富,服務質量和水平明顯提高,同其他產業融合發展更為緊密,健身休閑產業總規模達到3萬億元。

 

5)《關于大力發展體育旅游的指導意見》 2016年12月。

 

國家旅游局、國家體育總局共同印發《關于大力發展體育旅游的指導意見》,提出發展目標,到2020年將在全國建成100個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體育旅游目的地,建成100家國家級體育旅游示范基地,推出100項體育旅游精品賽事,體育旅游總人數達到10億人次,占旅游總人數的15%,體育旅游總消費規模突破1萬億元。

 

結語

 

由于歷史的原因,造成了中國的體育產業化起步較晚,與歐美等發達國家存在著較大差距。比如體育產業的內部結構不合理,主體產業所占比重較少,產業結構之間發展不協調;體育產業項目重復投資現象嚴重,缺乏整體規劃布局;體育產業法規不健全,調控機制還未形成。

 

但是,差距也意味著發展空間,更意味著中國的體育產業潛力巨大。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伴隨著體制的變革,社會化、專業化和法制化的完善,規模化和資本化的提升,尤其是近年來國家政策的重視,使得利好事件不斷,進一步推動了行業的持續發展。同時,國家相繼出爐的體育政策為體育產業的繁榮發展帶來了重大機遇,標志著體育產業的黃金時期將加速到來。

 

文章來源:道可特法視界

Copyright ? 2021 Perfcet Market.Cn All Rights Reserved.皖ICP備11004787號-2
×

歡迎撥打一對一免費咨詢電話:

13816360548

您也可以咨詢我們的在線客服

在線咨詢

立即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