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產業是世界最大的產業,其GDP增加值和就業人口都占到大約全球各自領域10%左右的規模。但是,文旅產業又是人群聚集性產業,極易受到突發事件的強烈沖擊,導致嚴重的后果。這次冠狀病毒疫情同樣對中國文旅產業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影響。如何讓文旅產業在疫情期間減震,同時疫情過后文旅產業又會如何表現?我在此做一點初步分析。
01
面對突發疫情,文旅產業應該明晰的四個認知
其一,文旅產業對疫情的敏感性極高。文旅作為全球最大的人群聚集型產業,包括交通旅行、游覽游樂、演藝、餐飲、旅居、購物等等活動,都是人群集聚甚至大規模集聚的形態,對疫情是最敏感的。疫情來臨時,病毒通過這種高密度的人群集聚形成快速傳播,這種基本態勢是必然發生的,千百年來的歷史事實證明,其發生可以說是不可控的,因此一旦出現疫情,文旅產業的反應最為敏感、激烈、直接。
其二,疫情之下文旅產業必將出現急速下滑。文旅產業遭遇突發疫情必然導致文旅經濟出現階段性、斷崖式的大幅度、大面積急速下滑,甚至出現瞬間的運營休克和業績歸零的極嚴重后果,文旅界必須對此有清醒的認識。2003年非典疫情爆發,最嚴重的4月到5月,全國11615家旅行社總體上處于歇業狀態,8880家星級飯店的平均客房出租率不到2O%,1062家A級旅游區(點)的游客接待數量和營業收入同比下降8O%以上,中國旅游車船協會105家會員單位的接待人數和營運收入同比下降90%。本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發生在春節期間,重點在一季度,對旅游全行業影響將大大高于非典時期,目前常規業務、營銷體系、文旅線上線下平臺均受到嚴重沖擊,基本進入停擺狀態。
其三,文旅產業應對疫情的潛能已經明顯提高。當前中國文旅產業業態規模、產業條件、處置能力與當年非典時期相比已經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按道理說應該有更加有效的應對策略及效果。這次疫情出現后,部分文旅企業采取了主動、積極的應對策略,目前企業運轉仍然能保持合理延續的狀態,對于走出疫情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其四,重大疫情一旦過去文旅產業會很快恢復。根據當年非典疫情過后中國文旅產業的表現,可以明確預判,本次疫情過后,文旅產業必將出現快速恢復,有可能出現報復性反彈的行情,文旅行業須做好充分應對的各項準備工作。
02
在應對突發疫情上文旅產業須做出三大檢討
一是文旅行業對03非典疫情應對策略總結不足。從整體看,中國文旅界對2003年非典時期的行業應對中的問題、經驗和教訓的總結顯然是不夠的,由于非典疫后文旅產業恢復很快,降低了業界對于疫情防控的警惕性和長效機制建設,存在比較明顯的整體遺忘現象,這就為這次疫情中文旅行業正在發生及可能發生的各類問題及相應的應對行動留下了重大的漏洞和隱患。
二是文旅行業內部缺乏體系化、制度化的應對措施。在突發疫情面前,文旅產業普遍暴露出了產業內部存在的體系化、制度化的應急措施的缺乏。所有的應對行動更多地是臨時性的決策,難免出現很多的慌亂、無序、散失和錯誤操作等等。
三是文旅產業缺乏與國家層面就緩解疫情壓力進行整體協調的良好能力。這個問題分兩個層面講,一個是國家與地方的協調互動機制,另一個是文旅產業與其他產業之間的協調互助機制,這兩個層面都存在問題。當然,這種協調機制的困局既有文旅行業自身的問題,也有國家層面相關政策投放不及時、不成熟的問題。
03
中國文旅產業有效應對疫情的六個策略
1、冬眠策略。動物界有冬眠現象,就是冬天來了,很多野生動物進入“蟄伏”狀態,也就是“冬眠”狀態,這是為了保存體能,以便冬天過去后再出來活動。文旅產業面對冠狀病毒疫情,已經被迫從整體上處于應急性歇業和停業狀態,事實上處于“冬眠”狀態。我覺得,文旅產業應該本著“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態,既然不得不躲起來,索性以積極的心態采取冬眠策略,就是要主動保護產業能量,避免無謂消耗,待疫情過去后再行產業常態化運作。
2、護市策略。文旅產業進入冬眠狀態,并不意味著產業的所有活動都中止了,龐大的文旅市場仍然存在,只是暫時性的供需對接的停頓,在這個特殊時期,文旅產業仍然要積極實施護市策略,給文旅市場注入持續的信心。護市策略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政策護市,政府方面須對文旅行業大幅度推出減免稅費、減息、退還保證金、貼息貸款、補貼等等政策,穩定文旅行業的底氣和信心;二是產業護市,這是由文旅行業實施的行動,包括誠意退費、合理減租、向游客和文旅市場展示行業的應對策略和信心,等等。
3、瘦身策略。突發疫情之下,很多文旅企業的壓力是巨大的,很多企業不得不考慮實施瘦身策略,以合理減輕壓力,包括裁員、減薪、關閉部分經營點、有效控制各項運營成本等等。瘦身策略就是做減法。
4、充電策略。疫情期間,文旅產業和企業通過線上交流、互動,進行行業培訓、業務學習,優化公司內部管理等活動,可以彌補停業期間的損失,為疫情過后的積極性復業奠定良好的基礎。充電策略就是做加法。
5、撿漏策略。此次疫情必然會導致文旅行業出現不少企業倒閉、出讓等情況,有實力的文旅企業可以借機“撿漏”,尋求收購、重組、整合,通過資本運作壯大企業。
6、退市策略。與撿漏策略相對應,部分文旅企業可能難以應對疫情期間出現的巨大困難,難以支撐到疫情結束,不妨主動出擊,尋求行業兼并收購,通過退市以求止損。這不失為一條出路。
04
中國文旅產業疫情過后的七個動向
1、快速反彈行情。按照文旅產業既有的成長規律和歷史經驗,本次疫情衰退期末,文旅產業將快速拉升,一定會有較強的反彈行情。當年非典疫情爆發時,很多人對文旅產業發展前景表示悲觀,當時的確下滑很厲害,但是,疫情結束后,很快就得以恢復,且力度很大。相信這次疫后的反彈力度會更大,文旅行業須對此提前做好積極應對措施,最大限度利用好疫后反彈的機會。
2、產業聯動性回升態勢。我認為疫后的反彈和產業恢復,會以景區及重要的旅游目的地為龍頭,帶動旅行社、酒店、交通、商業、線上平臺等業態回升。畢竟游客還是沖著旅游目的地去的,如果目的地的疫情得不到解除和合理處置,其他要素也是難以獨自啟動的。
3、非常時期的強力促銷。可以肯定的是,疫情過后,大多數文旅企業的一季度報表會比較難看,虧損嚴重。這時候,面對明顯反彈的行情,幾乎所有的文旅企業都會采取多項積極措施,通過強力促銷來盡可能彌補一季度疫情造成的損失。估計從二季度開始,全年下來,整體上應該可以彌補70%以上的一季度業績缺口,采取特殊策略高效復盤的少數文旅企業,不排除全部缺口補齊的情況發生。
4、今年的十一黃金周將創業績新高。現在全國只有春節和十一兩個黃金周,大家都知道黃金周對于文旅產業和企業的重要性,今年的春節黃金周由于疫情的爆發導致文旅產業運營中斷,失去了一次重要的獲利機會,剩下的十一黃金周無論如何要抓好抓緊了。從游客來講,很多人原定的春節黃金周出行也遭遇中止,他們中的很多人必然要把春節黃金周的出行安排延后到十一黃金周。所以,今年十一黃金周很可能創出歷年來十一文旅產業業績的新高。
5、大型文旅企業將有系列動作。實力型的文旅企業這次應該不會在疫情過后又一次出現遺忘現象了,他們會積極采取行動,豐富產業鏈,避免“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的困局,同時強化運營體系和突發事件的應對機制建設,做到防患于未然。
6、網絡和科技等要素將成為補缺主力軍。疫情過后,文旅產業會大力彌補疫情期間造成的經濟損失,這中間,網絡和科技等要素領域將成為修補疫情帶來的文旅經濟缺口的主力軍。我們已經看到,疫情期間,線上的文旅活動不但沒有中止,反而更加活躍,凸顯了網絡的巨大優勢。同時,體現智慧旅游價值的文旅科技創新由于其特殊的價值倍增功能,也將扮演更加積極的中堅作用。
7、國家將強化相應的政策體系建設。疫情過后,國家將推出文旅產業應對重大突發事件的多元策略體系和運行機制,這將有效避免未來新的疫情出現后文旅產業可能出現的困局,讓文旅產業能夠在疫情突發時刻,在國家應對政策指導下實現積極、平穩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