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慶民 (《中國經濟周刊》首席攝影記者 肖翊 | 攝)
12月29日,由人民日報社指導,《中國經濟周刊》、中國信通院、工信部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共同主辦的第十七屆中國經濟論壇在人民日報社舉行。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參加論壇開幕式并發表主旨演講。
>> 戰略性新興產業總市值已達11.9萬億
閻慶民表示,自《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發布以來,證監會不斷加大對戰略新興產業企業的支持力度,在上市公司中形成了規模效應。截至2018年11月底,戰略新興行業上市公司已達1268家,總市值11.9萬億元,在全市場占比分別為35%、26%。
在IPO方面,證監會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同樣青眼有加。閻慶民稱,最近幾年,著力保持新股發行常態化,并重點引導社會資金向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高科技企業集聚,高新技術企業在IPO中的占比明顯提升。2018年以來已有65家高新技術企業實現IPO、占比71%,融資812億元、占比63%。
>> 什么是實體經濟?房地產算不算實體經濟?
什么是實體經濟?房地產算不算實體經濟?閻慶民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閻慶民認為,“一段時間以來大家都在研究,到底哪一些產業是實體經濟?因為這是翻譯過來的語言,大家說實體經濟,翻譯過來的要素在哪里呢?于是國家統計局、相關宏觀部門對它的劃分有區別,比如說大家關心的房地產,房地產算不算實體經濟?”
閻慶民給出的答案是:“我們縮小到制造業,縮小到工業,以先進制造業為代表的實體經濟”。
同時,閻慶民提醒,改革開放40年,特別是近幾年一批新的模式出現了,像BAT的新模式。是不是大家都會走到新模式去,而忽略了制造業呢?
閻慶民表示,真正代表一定時期先進生產力的制造業才是創造物質財富的體現。在資本市場,資本要還原到實體經濟當中,要靠資本市場來實現企業升級,實現我們的制造業革命。
>> 第一次談“新杠桿”,透露什么動向?
閻慶民在主旨演講中表示,要發揮并購重組的功能,支持上市公司資源整合與產業升級的新杠桿。
新杠桿!這是監管層全新的提法,透露出什么新動向?
閻慶民說:“我們一直在討論加杠桿還是減杠桿,談金融離不開杠桿原理,否則何談金融?”
新杠桿要加在哪里?閻慶民指出,新杠桿要加在企業并購重組。“資本市場出現波動比較大,行情不太好的時候,是企業做并購重組最佳時機,”閻慶民介紹,截至11月底,2018年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單數和交易金額分別為3689單和2.3萬億元,同比增長57%和42%,且均超過2017年全年。
新杠桿的重中之重則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組并購。閻慶民介紹,2018年10月,我們完善了并購重組審核分道制,新增適用“豁免/快速”通道的產業類型,包括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13.750, -0.02, -0.15%)、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電力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環保、新能源、生物產業,以及黨中央、國務院要求的其他亟需加快整合、轉型升級的產業,進一步強化了科技創新導向,助推產業升級。
“這一些企業我們今年在制度上進行大幅度提升內部審核效率,優化內部核準”,閻慶民說,“目的是發揮好并購重組對上市公司實現資源整合升級,加強并購重組,來整合實現新的杠桿,共同推進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