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消息,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等23個部門近日聯合印發《關于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從市場供給、消費升級、消費網絡、消費生態、消費能力、消費環境等六方面提出19條硬舉措。
這19條硬舉措可以主要概括為(1)全面提升國產商品和服務競爭力(2)加強自主品牌建設(3)改善進口商品供給(4)進一步完善免稅業政策(5)豐富特色文化旅游產品(6)改善入境旅游與購物環境(7)創新文化旅游宣傳推廣模式(8)結合區域發展布局打造消費中心(9)優化城鄉商業網點布(10)加強消費物流基礎設施建設(11)加快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12)鼓勵線上線下融合等新消費模式發展(13)鼓勵使用綠色智能產品(14)大力發展“互聯網+社會服務”消費模式(15)促進重點群體增收激發消費潛力(16)穩定和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17)強化市場秩序監管(18)積極推進消費領域信用體系建設(19)暢通消費者維權渠道。
具體來看,19條硬措施的具體實施細則可達上百條,其中推進文旅休閑消費提質升級成為促進消費增長的重點工作,為對沖疫情影響、助力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勾勒出一條清晰的路線圖。
過去16年,中國國內旅游收入以年復合增長率17.52%的速度快速增長;2018年中國國內旅游市場收入規模已達到5.13萬億元;2018年文化部和旅游部合并,文旅產業成為國家戰略性支柱產業。
消費是最終需求,是經濟增長的持久動力,為順應消費升級趨勢,這次《意見》主要從豐富文旅產品、改善入境旅游、創新宣傳推廣三方面提出措施。
一、豐富特色文化旅游產品。
構建文旅多產業多領域融合互通的休閑消費體系,建設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打造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旅游購物場所。
推動重點城市加快文化休閑街區、藝術街區、特色書店、劇場群、文化娛樂場所群等建設,發展集合多種業態的消費集聚區。規范演出票務市場,加強對演出贈票和工作票管理,強化票務信息監管。
培育新型文化和旅游業態,鼓勵博物館游、科技旅游、民俗游等文化體驗游,開發一批適應境內外游客需求的旅游線路、旅游目的地、旅游演藝及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創意旅游商品。
促進全域旅游發展,提升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品質和品牌影響力。鼓勵各地區因地制宜發展入境海島游、近海旅游、鄉村旅游、冰雪游、歷史古都文化游等特色旅游。加快中國郵輪旅游發展示范區和實驗區建設。
二、改善入境旅游與購物環境。
鼓勵各地區、各行業運用手機應用程序(APP)等方式,整合旅游產品信息,暢通消費投訴渠道,改善旅游和購物體驗。提升“智慧景區”服務水平,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做好客流疏導和景區服務。
加大入境游專業人才培養力度。提升景區景點、餐飲住宿、購物娛樂、機場車站等場所多語種服務水平。在充分考慮國家安全和人員往來需要的前提下,積極研究出臺便利外籍人員入出境、停居留的政策措施。鼓勵境內支付服務機構在依法合規前提下與境外發卡機構合作,為境外游客提供移動支付業務。
鼓勵境外游客集中區域內的商店申請成為離境退稅商店,優化購物離境退稅服務。培育建設一批基礎條件好、消費潛力大、國際化水平高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城市,實施出入境便利、支付便利、離境退稅、免稅業等政策,形成一批吸引境外游客的旅游消費目的地。
三、創新文化旅游宣傳推廣模式。
編制前瞻性入境旅游營銷戰略規劃,更好發揮各地區旅游推廣聯盟、行業協會和新媒體作用,持續推廣塑造“美麗中國”形象。鼓勵成立專業化的文化旅游形象營銷機構,探索建立政府搭臺、企業主導、線上線下融合、游客參與互動的全方位推廣宣傳模式。充分利用境外旅行社渠道,創新商業合作模式,促進境外旅行社宣介中國旅游品牌、銷售中國旅游產品。
雖然中國文旅產業短期內受疫情沖擊影響嚴重,但中長期來看,中國文旅產業正在成長為一個萬億級市場,擁有十足的潛力,面臨行業天花板困境的房地產開發商們也早已經紛紛投資文旅產業,希望筑成為新的護城河。
相關統計顯示,百強房地產開發商中布局文旅行業的企業占比約57%,且有近十家成立了專門的文旅公司(集團),包括恒大、融創、碧桂園和保利發展等,雖然各家玩法不一,但均對文旅行業充滿這野心與希冀,加之國際上有迪士尼樂園、環球影城樂園巨頭,國內也有華僑城歡樂谷、華強方特樂園成功先驅,在消費升級和政策支持下,中國文旅行業正在迎來一個戰國時代。
文章來源:贏商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