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教授級高級城市規劃師蔡立力27日在北京表示,大城市周邊是特色小鎮的集中培育地、也是培育特色小鎮的最易成功地。
由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主辦的“第30期城市化研討會”27日在北京市房山區周口店鎮拴馬莊村舉辦。蔡立力在作主題為“大城市周邊特色小鎮的機遇”演講時作上述表示。
蔡立力結合浙江、江蘇、山東、四川等全國各地的實踐案例,認為特色小鎮是中國產業升級轉型發展的重要載體之一,從產業和城市兩個方面均符合中國新發展階段的新需要,為中國大城市和城市群提供了一種發展方式,為新型城鎮化提供了一種可選擇的模式。
蔡立力表示,大城市周邊是城市外溢作用的最大收益地區,是為城市居民提供高品質服務的最佳成本洼地。培育特色小鎮的三大抓手:一是有效規劃要“多元一體”,二是特色產業發展要“特在聚點創新”,三是空間建設要“小在感知精致”。
北京工業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院長戴儉說,大城市周邊村鎮的變化,一方面是自身需求的原因,另一方面是大城市外溢的原因,強調要在特色、環境、體制機制和市場導向等做好培育工作。
中國鄉土藝術協會文化產業部副主任趙譽人從中國傳統文化“天人合一”的角度介紹了特色小鎮與“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必然聯系,強調培育特色小鎮要符合當地實際,不能簡單地照搬復制。
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蔡義鴻說,中國應加快推進城鄉人口、資本等資源要素的雙向流動改革,實現農民可進城打工、市民可下鄉創(置)業的城鄉一體化發展愿景,并認為培育特色小鎮是補足中國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歷史欠賬的一個好辦法,相信在中國大城市周邊將涌現出一批文化底蘊厚重、宜業宜居、環境優美的特色小鎮。
與會專家還對當前特色小鎮建設過程中存在的政府大包大攬、同質化和房地產化等現象表示憂慮。北京京臺永清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愛強表示,特色小鎮的培育是由政府主導還是企業主導,政府考慮的是聲譽,而企業看重的是效益。蔡立力認為,在中國的中西部地區培育特色小鎮政府主導居多。他認為:培育特色小鎮應以市場導向為主。特色小鎮是一個有機體,沒有特定標準,培育特色小鎮更多的是利用原有土地,而不是新增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