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7月住建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三部委發布《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以來,各類特色小鎮如雨后春筍般涌現。近期,國家統計局安徽調查總隊對合肥三河鎮、滁州銅城鎮、宣城水東鎮、黃山宏村鎮等13個省級及部分市級特色小鎮進行了調研,特色小鎮建設規劃科學,特色突出,產業提升,成效顯著。
科學規劃 創新特色鮮明
黃山市黟縣宏村鎮以豐富的人文資源和良好的自然環境為依托,重點打造小鎮會客廳、藝術學院、藝術養生度假村三大板塊,2016年10月躋身全國首批特色小鎮之列。該鎮聘請經驗豐富的浙江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規劃,依托宏村世界文化遺產,圍繞攝影、寫生兩大群體,高標準、高起點編制,著力打造全國最具特色的創意文化旅游交流社區。
滁州市天長市銅城鎮地處皖蘇兩省三縣市交界處,文化底蘊深厚。西漢時期,吳王之侄劉濞曾在此鑄造錢幣,故稱銅城。先后榮獲“全國生態文明先進鎮”“安徽省美麗宜居小鎮”等稱號,為全國重點鎮、全國科學發展千強鎮。該鎮聘請專業設計院做詳細規劃,適度控制建筑高度和密度。鎮區文化公園和小型游園隨處可見,道路“五縱八橫”,城鎮工商業、交通、文化教育、住宅和市政公用設施等布局合理,功能完善。
宣城市水東鎮老街區域集中了水東老街、寧東禪寺等眾多歷史文化旅游資源,棗木梳、蜜棗等傳統旅游產品,以及皮影、香蠟等工藝品特色鮮明。近年來,棗產業發展迅速,部分品牌獲得省著名商標、省名牌農產品等榮譽。該鎮還有“六月六”河燈節、水東蜜棗節等特色節日文化資源,皖南皮影、蜜棗加工制作、“六月六”河燈節等分別獲評省級和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該鎮聘請北京旅游規劃設計團隊編制“甜蜜小鎮”發展規劃,確定“一花七葉、金道銀廊”空間布局,包括水東老街和甜蜜梅鄉等7個主題組團,銀杏、油菜花、向日葵等金黃花木景觀的旅游“金道”,以及水杉、棗園、梨園、梅園、野菊等淺色花果景觀的旅游“銀廊”,力爭未來3年內將“甜蜜小鎮”打造成4A級景區。
基礎建設 環境特色鮮明
圍繞小鎮建設目標,實施景區周邊環境綜合整治和鎮域旅游服務環境改善提升工程。
亳州市譙城區十八里鎮地處豫皖交界,地理位置優越、歷史悠久,是道教大師“希夷先生”陳摶故里和華佗“五禽戲”發揚廣大地,是“國家級生態鎮”“省環境優美鄉鎮”“省先進旅游鄉鎮”。該鎮社會公共管理服務健全,政策性優惠較多,招商引資環境得天獨厚。獨特的區位優勢推動了地區產業集聚效應,也促進地區產業鏈不斷升級。
黃山市水墨宏村、政務新區等一批重點工程相繼完工,鎮域經濟發展承載力和發展空間大幅提升,交通出行便捷,防災減災能力明顯增強。
滁州銅城鎮基本完成了主要街道的硬化、美化、亮化、給水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新建日處理污水量1萬噸的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及配套管網,實施銅龍河鎮區段景觀改造、彩虹橋和銅城三橋、鎮南新區集貿市場等工程建設,并出臺“拆舊進鎮”等優惠措施,鼓勵農民進鎮就業安家,改善居住環境,全面提升城鎮建設水平。
六安市裕安區獨山鎮是全國十大名茶——六安瓜片的主產區和原產地,是“全國重點鎮”“全國紅色旅游先進單位”“國家級首批特色小鎮”“安徽省最佳旅游鄉鎮”“安徽省森林鄉鎮”。該鎮不斷進一步完善公共基礎設施、生態修復工程配套建設及文教醫衛設施場館建設,改善景區交通環境,使產業發展配套進一步提升。
產鎮融合 產業特色鮮明
滁州銅城鎮2008年被命名為“省儀表光電纜產業集群專業鎮”,以儀表、線纜為主的企業是該鎮的主要工業經濟支撐體,儀表線纜型工業經濟亦已成為該鎮的特色經濟。目前,該鎮建有兩個集中工業園區,培育扶持了天康、藍德等一批知名企業,政府正在進一步扶持現有的儀表線纜產業集群上規模、上水平、延伸產業鏈,提高研發和科技創新能力,把儀表線纜產業集群做大做強。
蚌埠市懷遠縣萬福鎮先后獲得“全國文明村鎮”“省級森林城鎮”“省級生態鄉鎮”“縣級平安鄉鎮”等稱號,該鎮水資源豐富,鎮域內沒有污染型企業,11萬畝小麥、10萬畝糯稻和兩萬畝玉米均為無污染生產。該鎮著力打造智慧農業,帶動30%的農戶參與發展,逐步形成生態有機農業產業集群,擁有“神州地發”牌種子、“梨胖子”黃金梨、“稻地飛鴨”精品麻鴨、“綠湖牛肉”和“計氏麻油”等知名農產品品牌。以安徽地發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為龍頭,引領1家專業合作社、5家家庭農場組建地發農業糯稻產業化聯合體;3個農機專業合作社、10個家庭農場、2個水稻標準化育秧工廠,為基地及1000余戶農戶開展耕、種、管、收、烘儲全過程社會化服務3萬畝以上,帶動周邊3個貧困村約900戶村民脫貧致富。
馬鞍山市黃池鎮圍繞“食品工業名鎮,江南魅力水鄉”目標,全力打造現代“味道小鎮”,以食品產業為支撐,“金菜地”為引擎,峰味園、百素園、蘭祥等食品企業為關聯,培育上下游產業鏈。打破過去“小、散、低”,規模化、集約化水平不高,原料保障、食品加工、產品營銷有效銜接不足的格局。2016年,全鎮食品企業產值近10億元,占工業總產值的45%,大部分食品企業實行訂單農業模式,全鎮訂單農業用地4.5萬畝。
蕪湖市繁昌縣孫村鎮系“安徽省紡織服裝創業基地”“全國產業集群品牌50強”“全國出口服裝制造名鎮”“安徽服裝第一鎮”“安徽省鑄造名鎮”。主導產業特色鮮明,形成精品服裝、裝備制造兩大產業。華陽服裝“SUNUS”、瑞得服飾“瑞蘭得”、“依雨嬌”等服裝品牌相繼涌現;鑄造產業加快向高精密生產轉變,容川、金貿建立精密加工基地,“金貿”獲得中國馳名商標,已成為皖東南最大的紡織服裝和機械制造加工基地。2016年,該鎮財政收入6.67億元,主導產業服裝與裝備制造全年完成工業生產總值129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9500元,遠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政策扶持 助推小鎮發展
六安市獨山特色小鎮創建中,省、市、區各級政府大力支持,六安市大力實施六安茶谷戰略與旅游提升工程,同時明確提出加大茶產業投入,建設包括獨山鎮在內的東、西兩個茶谷。區里在經濟發展、領導班子配備、機構設置、政策支持等方面實行鄉鎮差別化管理,對該鎮進行優先扶持。引導鼓勵云翼航空無人機、華園農牧園等重大綠色項目落戶獨山,企業稅收引進鄉鎮所有。
亳州十八里鎮在政策扶持上,通過基礎設施投入政策傾斜的方式,促進該區企業以及旅游業發展。將土地流轉給企業,建設集約化的中藥種植基地既能穩定企業藥材資源供給,又能促進農民就近就業,增加收入。該鎮土地流轉均價為1062元/畝,為減輕企業負擔,提升農民土地流轉積極性,由政府直接給予企業每畝800-900元的資金補貼。目前,該鎮已流轉兩萬畝土地,農戶土地流轉熱情高漲,除3萬畝劃歸園區,由譙城區工業園區統一管理外,剩余5萬畝土地將全部進行流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