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對特色小鎮在政策、資金方面的持續支持,特色小鎮在國內的的發展一派生機,生機勃勃。然而,國內特色小鎮的建設體制跟不上小鎮的發展局勢,小鎮的整體發展呈現五花八門的模式。目前,據統計國內最為集中的小鎮類型當屬旅游觀光小鎮,飆馬(中國)商業地產機構認為,小鎮的發展不能僅以旅游文化觀光為主要導向,小鎮發展的基礎應該是高端技術產業。
就目前形勢而言,多數特色小鎮以以下三種發展路徑最為常見:
第一個路徑,是從產業園區到特色小鎮。傳統產業集聚園區主要進行生產上的分工協作,開發模式相對比較單一,主要由政府征地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后引入產業,存在規劃設計粗放,缺乏系統的功能分區等問題,特別是生活配套和生態空間嚴重缺乏,做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可以,再往上升級就很困難,人才都不愿意來。而特色小鎮是產業、生活、生態一體化的空間經濟平臺,不僅具備產業園區的集聚生產功能,并且強調生活空間、生態環境一體協調。既符合產業發展要求,又能夠滿足人居需求,具有強大的發展潛力。傳統產業園區應該利用特色小鎮建設的機會,對園區產業進行梳理,明晰產業發展思路,清退一批低端、散亂、不符合園區定位的企業。有的園區如果比較大,可以劃出來一塊1平方公里左右的空間來,仿照現在產業特色小鎮的開發模式進行集中規劃建設,將園區生態予以重建,對園區生活配套加以完善,實現從產業園區向產業社區的轉變。
第二個路徑,是從重點鎮到特色小鎮。以前很多地方都會把鄉鎮劃分為重點鎮和非重點鎮。重點鎮一般都負有產業發展的職能,非重點鎮就主要定位為為農村地區提供生產生活服務,最多搞點休閑旅游,不負有其它產業發展職能。非重點鎮一般經濟發展條件不太好,不是太偏就是地形限制,一般都會選擇做旅游類特色小鎮。而重點鎮則位于交通區位比較好的地方,具有較強的產業基礎。這些重點鎮,就應該抓住特色小鎮的建設機遇,大力發展成為產業特色小鎮。
鎮這一級的產業發展,突出的問題是缺乏統籌規劃,基本上是自發形成的產業聚集,有些地方還非常強大,特別是在廣東浙江一帶,那些專業鎮的產業競爭力都是世界級的。但是在宜居性方面,則往往問題突出。由于大部分產業聚集都是家庭作坊式的,小老板加上低端的產業工人,對生活條件并不講究,老板發了財也去大城市買房子。這樣的狀況對產業升級構成了巨大的挑戰。中國八九十年代曾經興起過一波鄉鎮企業的浪潮,后來大部分經濟資源都被中心城市吸走了,那一撥鄉鎮企業也就大部分倒閉、小部分進城,能夠在小城鎮發展好的很少很少。這些專業鎮要防止重蹈覆轍,學習發達國家,認真打造宜居宜業的特色小鎮就業生活環境是很重要的一步。這方面,我前面介紹的硅谷的那些小鎮、英國的Sinfin、德國的奧迪小鎮等等,其發展經驗都是值得借鑒的。
第三個路徑,是從城市綜合體到特色小鎮。城市中綜合體跟產業園和重點相反,不缺生活配套,關鍵是缺乏產業支撐。一些城市邊緣地區的城市綜合體建設,陷入了“臥城”的發展陷阱,就業都在中心城區,白天見不到人。
特色小鎮并不一定要建在遠離城市的地方,它的開發理念是生產、生態、生活的融合,只要是3平方公里的那么一塊地區,把三生空間融合做好,都可以叫特色小鎮。城市中心區因為缺乏生態用地,而且需要高密度建設,還有就是發達的公交體系可以讓生產和生活空間距離超過3公里的范圍,所以才不存在“三生融合”的特色小鎮,并不是說特色小鎮必須建在遠離城市的鎮上。
浙江的夢想小鎮就位于杭州未來科技城內,緊靠杭州師范大學,是杭州城市副中心的范圍,屬于城市化區域。這個路徑,貴陽的花果園是一個很成功的案例。也是一個城市綜合體項目,但是在周邊做了一個十六萬平米的濕地公園,把住宅樓宇、商業設施和產業樓宇集中起來建設,建立了南明云產業示范基地,目前已有中關村訊鳥科技、江西軒通、海譽科技等30余家科技企業入駐云產業示范樓,訊鳥、軒通、天霆云電腦已發展成為貴州大數據標志性企業。現在整個社區非常有活力,工作和生活充分融合,居民們可以在步行距離內上下班,白天晚上都人流如織,房價也很便宜,沒有交通擁堵,貴陽的年輕人都愿意到這里來工作和居住。這是一個非常值得借鑒的成功案例。雖然它不叫特色小鎮,但規劃面積是6000畝,也就是4平方公里,跟浙江夢想小鎮的占地面積(3.5平方公里)差不多。
特色小鎮個名字本身不重要,它包含的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的開發理念和代表的城鎮化發展趨勢才是真正重要的。只要按照這個理念開發的區域,都可以叫特色小鎮。或者說,叫不叫特色小鎮,都無所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