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國家政策的積極推動下,全國各地的特色小鎮正在蓬勃建設中。
2017年7月27日,住建部對外公布了第二批全國“特色小鎮”名單,加上2016年10月份第一批公布的127個特色小鎮,已經有403個小鎮被列入國家級特色小鎮名單。
這是一次機遇,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關鍵時刻,特色小鎮極有可能成為下一個驅動中國經濟的引擎。
但是,特色小鎮開發并非沒有前車之鑒,有的特色小鎮,因為不能滿足當前特色小鎮的發展態勢和市場訴求,幾經沉浮,最終淪為市場的棄兒。本期,我們梳理了失敗的特色小鎮容易失誤的五大方面,以饗讀者——
一、策劃缺失,規劃平凡。
策劃和規劃有什么區別?“策”是策動、策略,是無中生有。“規”是規矩、規定,是按規定辦事。策劃就是戰略、創意、策略,規劃就是根據策劃的規定思路畫圖畫線。
先有策劃,后有規劃,必須以策劃指導規劃。如何把地方的優秀傳統文化根植其中,而不是為了“攤大餅”好大喜功;如何立足本土特色,從歷史傳統、地理位置、建筑形式、飲食文化、風土人情等入手,表達和展現地方文化與特色;如何找準產業定位,以產業為核心,以項目為載體,進一步完善小城鎮的功能;如何將歷史文化、生態保護與小城鎮相融合發展,建成人文氣息濃厚、生態環境優美,生活和居住工作為一體的小城鎮。
不是規劃沒有用,而是不能一步到位做規劃。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諸如市場分析、總體定位、產業選擇、業態組合、開發策略、運營模式等,你的定位、產品和營銷方式是否獨一無二?這當然要由策劃公司來做,使策劃創意出來的項目特別有新意、特別吸引人,同時,又有權威性、震撼性。而不應該一步到位讓規劃公司直接出方案,否則,只能是不斷改來改去 " 洗煤球 ",最后勉強定稿。如果照此開發建設,后果可想而知。
二、生搬硬套,抄襲模仿。
特色小鎮不在于規模多大,而在于有沒有特色。好的特色小鎮離不開優勢基礎產業的支撐,“產業支撐+旅游促進”才是合理的因果邏輯。沒有特色的小鎮是很難吸引人的。
正所謂“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如果不顧客觀條件,只是想當然地生搬硬套,那就只能令特色小鎮牽強生硬、毫無特色,一文不值,還有可能會造成社會、經濟、文化、生態難以估量的的不可逆損失。
當下,一些三四線城市,由政府包辦,通過招商引資或通過房地產進行補償,對所謂的特色小鎮建設,以低成本操作來復制。顯然,這樣的特色小鎮已然異化。
三、創新過度,重形輕魂。
特色小鎮的建設不僅僅是要打造賞心悅目的自然景觀,更要賦予小鎮豐富的人文內涵。然而,當下,有人為了突出特色小鎮的“特”,創新過度,重形輕魂。
最常見的是片面理解“差異化”,認為差異化就是要做到絕對的唯一性和排他性,這是個可怕的認知誤區。
還有一種誤區,就是把簡單問題復雜化。比如,有的專家為了顯示學識淵博、見多識廣,過度追求標新立異,把小鎮搞成非主流的小眾項目,走進窄胡同。
還有一種過度超前的情形是,有些企業做特色小鎮時過于理想化,脫離了企業的發展階段與綜合實力。項目要“因時、因地、因人”,人們通常重視“因時”“因地”,忽視了“因人”。
在“特色小鎮”興建過程中,除了產業結構調整升級之外,鎮區人口規模和結構,空間景觀、歷史文化資源盤活,乃至鎮區認同都將面臨著錯綜復雜的社會重組過程。不論哪類“特色小鎮”建設,如果關涉的地方社會重組問題無法得以有效解決,那么,地方經濟重建的努力極可能虎頭蛇尾,半途而廢,無助于推動新常態下經濟轉型升級和城鄉統籌發展目標的實現。
四、概念炒作,本末倒置。
本色之美,在于自然,特色小鎮只有植根自然才有生命力。特色小鎮的核心是產業,不是房地產,不能本末倒置。
目前,有些開發商為了忽悠政府拿地,炮制了一些貌似特色小鎮的概念,其實只是換了馬甲的房地產。等到“偽特色小鎮”原形畢露,政府生厭,開發商可能也拿不到后續的土地。
當然,也有另外一種情形,企業被政府的“優待”吸引。比如,政府要打造某名人故里,或者某特產主題,就規劃了相關特色小鎮,并以優惠政策招商引資,這種情形下,企業看中政府的“優待”而忽視了市場的可行性,如果投資者沒有深入分析,一沖動就進去干,很容易被套牢。
五、盲目選址,產業失衡。
特色小鎮的建設,一定要區別于普通小鎮的建設,它應該是相對獨立于市區,區別于行政區劃和產業園區的概念。特色小鎮,選址和產業是關鍵。
特色小鎮的選址,有兩種理想的情形:一是位于大都市圈,并有軌道交通或城際快速路與主城連接,這是特色小鎮的首選;二是位于大型旅游目的地,有良好的可介入性,并有足夠旅游人次流量支撐(或在開發期內有巨大增長潛力)。
以文旅小鎮為例,在大城市周邊選址,是打造文旅小鎮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因為這些小鎮更接近消費客源地。
在產業導入方面,關鍵是能不能算得過來賬。要做到資金流的平衡,導入的產業才能算成功,小鎮才能存活。
存量小鎮和增量小鎮的做法并不相同。存量小鎮是從1到100,要因地制宜,結合小鎮自身特色,如良好的自然環境、豐厚的歷史積淀或者豐富的歷史文物等,進一步挖掘小鎮內在價值,其煥發出的價值會很客觀。
增量小鎮是從0到1,要做好整體規劃、協作實施,因地形成特色,帶動持續人氣,形成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