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冬時節,素有全國桑蠶第一大鎮之稱的橫縣云表鎮,5萬多畝桑樹雖已褪去大片的桑葉,但樹尖仍不時有嫩綠的芽兒冒出。
云表鎮位于橫縣東北部,與貴港市五里鎮毗鄰,8萬多勤勞智慧的群眾在這里安居樂業,用雙手編織著富裕夢想。
近日,“紡織之光”2017年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技教育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在大會上,廣西桂華絲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桂華絲綢)自主研發的“槳葉式自動煮綿機”喜獲首屆中國紡織行業專利優秀獎。這是全國唯一一家絲綢企業獲此殊榮,也是繼2013年度、2015年度之后,桂華絲綢第三次登上我國紡織科技獎勵最高領獎臺。喜訊傳來,桂華絲綢乃至全縣百萬人民都為之感到驕傲。
作為領獎代表,桂華絲綢市場銷售部經理宋志誼回憶起當時的情景,喜悅之情仍溢于言表:“槳葉式自動煮綿機率先填補了國際和國內紡織行業的技術空白,再一次鞏固了我們在全國行業技術領先和標準制定的權威地位!”
隨著“東桑西移”工程深入推進,目前廣西已經成為全國桑蠶大省,蠶繭產量約占全國產量的50%,占世界的45%。橫縣是國家農業標準化示范縣,是廣西最大的桑蠶生產基地縣之一,而云表鎮是橫縣桑蠶產業迅猛發展的一個縮影。
位于云表社區的廣西桂華絲綢有限公司,工人們在車間麻利地忙碌著,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記者見到了總經理盧受坤,這位中年漢子對事業一如既往的充滿了熱情。
廣西桂華絲綢有限公司是全國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年產桑蠶絲500噸、蠶絲綿300噸、蠶絲被及絲綢家紡服飾產品15萬(條/套),年產值4.19億元。產品被國家質檢總局評定為“國家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公司是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自治區產學研用一體化企業和廣西繭絲綢標準化生產技術示范基地,
“不僅要高產量,更要高品質,創品牌多年來的生產技術研發,讓我們實現了同行業間的彎道超車,產品供不應求,現在國內一線家紡品牌都搶著要給我們發訂單,而我們的原則是款到發貨。”盧受坤說起公司的銷售情況,神色里透出自豪感。“我們將以此次獲獎為契機,擴大產能,盡可能滿足市場的需求,公司投資1.5億元、年產450萬米高檔真絲綢精深加工項目正在緊鑼密鼓籌建中,預計2018年5月份投產。”
“目前全鎮共有1.5萬農戶約6萬人從事桑蠶產業,人均增收6028元,致富帶動作用明顯。僅廣西桂華絲綢有限公司、仁泰生物有限公司為云表鎮本地提供超過2000個就業崗位。”云表鎮政府鎮長蒙芝源在談到桑蠶產業發展情況時如數家珍。
龍頭企業的發展帶來了云表鎮桑蠶業發展的春天。云表鎮現有桑園5.82萬畝,養蠶戶1.5萬戶,全年養蠶19.6萬張,年產鮮繭1.62萬噸,產值4.05億元,桑園面積、養蠶量、鮮繭產量均居全國鄉鎮首位,是名符其實的“全國桑蠶第一大鎮”。小蠶共育、方格簇營繭技術廣泛使用,蠶繭良品率達95.6%,為廣西桂華絲綢公司提供了生產5A、6A級優質生絲原料。
創新帶動發展,云表桑蠶產業深諳此理。在云表旺莊新建有一個占地1600平方米的大棚養蠶示范基地,負責人韋志令扳著手指頭為記者算了一筆賬:“這個大棚每次可產2800斤鮮繭,按每斤25元計算,每批產值約7萬元,全年可以收獲16——18批,今年的產值大約在120萬元左右,利潤還是挺可觀的。同時,我們采購鮮桑葉帶動很多桑農受益,每畝桑園每年都有5000元的收入。
目前,云表鎮正在著力開展桑蠶特色小鎮建設,圍繞綠色、生態的發展理念,打造完整的生態循環產品和產業閉合鏈環,桑蠶種養、絲綢加工、蠶蛹蟲草、桑果酒、桑枝利用等綜合年產值達10.4億元;結合農文旅融合發展的旺莊桑蠶產業示范區、旺龍科技蠶蛹蟲草項目基地、桂華高檔真絲綢精深加工項目正在全面鋪開建設,將為云表桑蠶產業發展注入更加強大的發展動力。
“2018年,我們將圍繞抓住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鄉村振興戰略,扎實開展桑蠶特色小鎮創建工作,有雄厚的產業基礎和先進科技保障,云表桑蠶特色小鎮創建之路必定能越走越寬!”展望未來,云表鎮黨委書記蘇愛蓮充滿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