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四部委規范推進特色小鎮建設意見的發布,特色小鎮作為落實國家新型城鎮化的重要路徑,其發展進程也迎來了新挑戰與新機遇。
21日,在“第八屆中國地金聯盟年會暨中國特色小鎮聯盟峰會”上,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研究院、城市公共藝術研究中心主任趙路興就特色小鎮有關政策做了整體解讀。趙路興表示,特色小鎮的寬進嚴審、動態淘汰政策,將促進特色小鎮質量的提高,也將為特色小鎮長期發展帶來更多有益資源。“門檻高了,數量少了,下一步注入的支持資源會比原來多一些。”
“新政策有了比較大的調整,牽頭單位由住建部的村鎮建設司變為國家發改委的規劃司。第二是財政部退出了,能夠看得出來特色小鎮的建設還是以市場資金為主。另外國土資源部的加入,可能會促進土地供應的支持。”趙路興結合工作實際對特色小鎮未來的發展做出了相關預測,他表示,將來用于特色小鎮建設的資金應該會有一定的渠道安排。
趙路興同時指出,特色小鎮不是房地產開發,但也離不開房地產開發,特色小鎮的規劃建設應當重視運營,打造優質宜居好房子,創造優良人文環境,“有了這些,產業自然就來了。”
幸福寰球企業家聯盟主席、地金聯盟主席、黃金灣投資集團董事長、中實國開資產管理董事長申威認為,城鎮依然有著大量的改善型剛需需求,特色小鎮潛力巨大。但同時,特色小鎮同質化的問題也很嚴重,他認為,特色小鎮關鍵在于內部,特色在于產業,考驗在于運營。
房龍點評董事長,房龍點評的創始人肖勇則將自己的觀點總結為“特色小鎮需要‘IP+社群’”。 浙江南方建筑設計院姜曉剛指出,運營是特色小鎮的核心保障。
“比如我們有10個小鎮,我把10個小鎮所有的產業打包,然后通過資本賺錢,不在項目上賺錢,要切換思維。”奧倫達部落副總裁王利泉稱,特色小鎮要做的是提升區域價值,用更新的手段提高附加值,或是整合產業化。
偉光匯通文旅集團董事長王軍認為,特色小鎮的“去房地產化”需要摒棄的是傳統房地產開發模式,房地產模式是把房子賣給買房人,而特色小鎮需要解決的是消費人群的服務問題,“能作出流量才能帶動當地就業,讓區域價值得到提升,改善當地人生活。”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