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心休閑、康體養生、文化旅游……在健康中國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身體健康、心情愉快、生有所養、老有所樂”成為人們對幸福生活基本訴求的今天,康養產業作為一種新產業、新模式,備受重視,全國不少地方掀起特色小鎮跨界大健康產業的熱潮。
那么,康養小鎮具有哪些特征?有哪幾種開發類型?該如何規劃,如何運作,助推康養產業發展?
康養小鎮的建設背景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黨的十九大提出要“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渴望在旅行的時候能夠保持健康的習慣,甚至特意選擇一些保持或是改善個人健康和養生的旅游設施,這一現象正在帶動康養產業的發展。據統計,未來5年,我國康養旅游的市場規模將呈快速增長態勢,年復合增長率有望達到20%,2020年市場規模將在1000億元左右。
自2013年以來,國務院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指導性文件,形成了國家對康養產業的頂層設計,為康養產業發展帶來重大戰略機遇。
2016年,國務院印發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建設“健康中國”,積極促進健康與養老、旅游、互聯網、健身休閑、食品融合,催生健康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這些把康養推向一個新的高度,為康養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也在新時期、新常態下,為康養小鎮的開發建設指明了方向。
康養小鎮的特點
康養小鎮,是指以“健康”為主題新建或改建的小鎮,其以健康旅游產業為核心,以生態環境為輔助,以宜居生活為目標,將健康、養生、養老、休閑、旅游等多元化功能融為一體,形成生態環境較好的特色旅游小鎮。
其可以根據旅游者、居民的消費需求,通過“三養”(養老、養生、養心)、“三避”(避霾、避暑、避寒)的有機結合與關聯共生,將健康療養、醫療美容、生態旅游、文化體驗、休閑度假、體育運動、健康產品等業態聚合起來,實現與健康相關的大量消費的聚集。
總體而言,康養小鎮呈現出了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小鎮生態資源較好。并非所有城市都適合大規模建設康養小鎮,康養小鎮與生態環境密不可分。在此基礎上,根據當地不同資源,結合市場需求特點,可以發展融合不同產業體系的康健小鎮。如,擁有宗教文化、長壽文化、溫泉資源、醫藥產業資源等等。
也可以依托項目地良好的氣候及生態環境,構建生態體驗、度假養生、溫泉水療養生、森林養生、高山避暑養生、海島避寒養生、湖泊養生、礦物質養生、田園養生等養生業態,打造休閑農莊、養生度假區、養生谷、溫泉度假區、生態酒店/民宿等產品,形成生態養生健康小鎮產業體系。
二是具有產業特色。康養小鎮的產業應該是以健康為主的, 如養老產業、休閑農業產業、度假休閑、健康食品產業、體育產業等。
三是小鎮功能明確。康養小鎮不同于一般的小鎮,它的功能性更強。以體育產業為例,依托山地、峽谷、水體等地形地貌及資源,發展山地運動、水上運動、戶外拓展、戶外露營、戶外體育運動、定向運動、養生運動、極限運動、傳統體育運動、徒步旅行、探險等戶外康體養生產品,推動體育、旅游、度假、健身、賽事等業態的深度融合發展。
四是產業集群規模較大。康養小鎮將健康療養、醫療美容、生態旅游、文化體驗、休閑度假、體育運動、健康產品等業態聚合起來,在產業集群的帶動下,項目占地面積通常會比較大,投資金額高。
康養小鎮建設,總的來說,就是要把所有的功能組織好,同時,還要創造很好的環境、要有“顏值”,做成一個宜居、宜養、宜游的小鎮。
康養小鎮的開發路徑
在進行開發時,可遵循以下路徑:
一是根據自身特色,確定小鎮開發類型。如,景區或景區周邊有宗教文化基礎,適合作宗教文化型康養小鎮開發;有長壽文化基礎,倡導食養、藥養等健康養生,適合作長壽文化康養小鎮開發;有溫泉這一核心資源,適合作溫泉型康養小鎮開發等等。
二是無特色資源,則植入相關特色與功能。對于無明顯特色資源的小鎮,要進行康養小鎮開發,則需要通過旅游的搬運功能進行特色植入。這類型一般僅適合長壽文化型、生態養生型,醫養結合型或養老小鎮型開發。
如,生態養生型要求小鎮有較好的環境基礎,后期要改善和維護小鎮生態環境,同時,培育和引導養生養老產業進駐,發展養生產業,進行生態養生型開發;醫養結合型需導入醫藥產業,形成醫藥種植產業鏈或形成醫藥產業園等。
三是強化健康主題,進行多元化開發。康養小鎮必須強化健康養生養老主題,進行多元化開發。以健康養生、休閑養老度假等健康產業為核心,進行休閑農業、醫療服務、休閑娛樂、養生度假等多功能開發。
四是進行整體運營管理。立足于小鎮自身特點,以市場化開發為主導,確定項目的開發主體、開發模式、招商及運營模式等,形成系統化的運營管理流程,推進健康產業鏈的高效發展,實現小鎮的經濟效益增長。
康養小鎮的類型及案例
一、宗教文化養生型:
依托道教、佛教等宗教文化資源,打造集宗教文化養生體驗、養生教育、休閑度假、養老等于一體的綜合度假區,該類型一般多分布在旅游景區或景區周邊,有悠久的歷史和古老的文化基礎。
案例:武當山太極湖
項目簡介:武當山太極湖生態文化旅游區由太極湖新區和太極湖旅游區組成。太極湖新區重點發展的是旅游發展中心、武當國際武術交流中心、太極湖醫院、太極湖學校和高檔居住區等項目;太極湖旅游區包括旅游度假板塊、水上游覽板塊和戶外休閑板塊,重點建設太極小鎮、武當山功夫城、老子學院、山地運功公園、武當國際會議中心等項目,是集旅游觀光、休閑娛樂、養生養老、度假于一體的綜合度假區。
項目特點:依托武當山的道教文化和良好的生態環境發展養生養老、健康度假產業。
二、長壽文化養生型:
依托長壽文化,大力發展長壽經濟,形成食療養生、山林養生、氣候養生等為核心,以養生產品為輔助的健康餐飲、休閑娛樂、養生度假等功能的健康養生養老體系。
案例:廣西巴馬賜福湖國際長壽養生度假小鎮
項目簡介:廣西巴馬長壽村是世界五大長壽之鄉,這里是好山好水好空氣的齊聚地,同時,食藥材資源極其豐富,是健康食養、藥養絕佳福地。利用其得天獨厚的生態條件和長壽特色,發展農業觀光、健康餐飲、休閑娛樂、養生度假等多功能的健康長壽小鎮,與生命賽跑,以“巴馬療法”延長壽命。
項目特點:挖掘長壽文化,從食養、藥養、水養、文養、氣養五方面發展長壽經濟。
三、生態養生型:
以原生態的環境為基礎,以健康養生、休閑旅游為發展核心,重點建設養生養老、休閑旅游、生態種植等健康產業,一般分布在生態休閑旅游景區或者自然生態環境較好的區域。
案例:平水養生小鎮
項目簡介:小鎮位于浙江平水鎮,境內青山疊翠,千巖競秀,生態環境迷人,文化底蘊深厚,以建設“養生特色小鎮” 為發展目標。積極培育和引導養生養老產業項目,吸引了國際度假村項目、中藥養生會所項目、仙人谷養生養老項目等先后落戶小鎮,為小鎮健康養生養老、休閑旅游提供了條件。
項目特點:依托原生態的自然環境發展健康養生、休閑旅游等生態養生產業。
四、溫泉養生型:
依托溫泉這一獨特的核心資源,發展“溫泉+”特色產業,如溫泉+養生、溫泉+會議、溫泉+運動等,形成健康、養生、休閑娛樂等溫泉養生特色小鎮。
案例:灰湯溫泉小鎮
項目簡介:小鎮位于湖南寧鄉灰湯鎮,總面積48K㎡,泉水水溫高達89.5℃,是中國三大著名高溫復合溫泉之一,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溫泉區占地8K㎡,溫泉水量豐富。現結合溫泉發展“溫泉+X”產業,現已開發建設有溫泉酒店、溫泉游泳館、高爾夫練習場等各種休閑建設設施、療養體檢中心等,是集溫泉養生、運動休閑、會議培訓、健康體檢于一體的溫泉小鎮。
項目特點:天然溫泉資源是項目核心亮點,同時以溫泉為基礎,發展溫泉+酒店、溫泉+會議、溫泉+運動等特色產業。
五、醫養結合型:
依托醫藥產業、醫藥文化發展,推動健康養生、休閑度假等產業發展的醫養特色小鎮。
案例:大泗鎮中藥養生小鎮
項目簡介:小鎮位于江蘇大泗鎮的中藥科技園,占地1240畝,總投資4億元,該園以中藥材種植為中心,產學研相結合的示范性中藥科技園。小鎮以中藥科技園為核心,打造“1+3+X”的發展體系,1為中藥科技園,3指休閑娛樂、中藥養生、醫療器械產業三大健康產業,X為舞臺文化、養老、生態農業等多個配套產業,打造中藥文化、養生文化、旅游文化的平臺。
項目特點:按照“醫藥養游”融合發展的定位,以中藥商貿文化為特色,打造人文風情新亮點。
六、養老小鎮型:
有一定的環境資源,同時擁有有一定經濟實力的老年群體,為老年人打造集養老居住、醫療護理、休閑度假為主要功能的養老小鎮。
案例:綠城烏鎮雅園
項目簡介:項目位于浙江烏鎮,依托原生態自然環境,為高質量的老年群體建設有養生度假酒店、醫療公園、國際養老護理中心、頤樂學院、養老居住等功能板塊,打造的集健康醫療、養生養老、休閑度假為一體的特色養老小鎮。
項目特點:原生態環境和高質量老年客戶基礎,建設頤樂學院和雅達國際康復醫院為核心配套,形成居醫養的特色養老體系。
文章來源:墨泉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