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冠决赛地点2022_哈里森·巴恩斯_帕楚利亚_足球直播在线观看免费 - 英超法甲

`
政策資訊

國外如何建設特色小鎮?依托各自優勢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中國經濟網       時間:2018-09-18

 

瑞士會議小鎮·達沃斯

三大賣點,貫穿四季

 

在瑞士東部有一個小鎮名聞天下,那就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舉辦地——達沃斯。據了解,直到1850年,達沃斯還是一個偏遠、封閉、落后、貧窮的小山村。達沃斯僅僅是因為世界經濟論壇年會而變得聲名顯赫,還是自身也有獨特魅力?

 

“在達沃斯成名之路上,至少有兩位重要人物功不可沒。”達沃斯一家私立博物館的館長索斯滕·薩多斯基博士對筆者說,第一位讓達沃斯改變命運的人是鄉村醫生亞歷山大·斯賓格勒。他本是一位德國革命者,革命失敗后來到瑞士避難。他于1853年來到幾乎與世隔絕的達沃斯,成為當地一名鄉村醫生。斯賓格勒發現,當地人體格健壯,在陡峭的山路上健步如飛,更重要的是,這里沒有一例肺結核患者。

 

當時肺結核在歐洲肆虐,被認為是不治之癥。斯賓格勒研究后發現,達沃斯海拔高且四面環山,空氣干爽清新,對肺結核患者有特殊療效。隨著越來越多的肺結核患者在這里得到有效治療,達沃斯逐漸成為歐洲各國肺結核患者心中的“圣地”。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德國作家托馬斯·曼也慕名而來,以達沃斯的肺結核療養院為創作背景,在1924年出版小說《魔山》,使達沃斯聲名遠播。

 

“達沃斯因獨特的空氣實現第一次華麗轉身,由一個沉寂了幾百年的小山村發展成一個富有活力的小城鎮。”薩多斯基說,后來人們發現達沃斯冰雪覆蓋期長,開展冰雪運動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這里便逐漸成為著名的高山滑雪勝地,這是達沃斯第二次轉型。“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兼執行主席克勞斯·施瓦布教授讓達沃斯成為國際會議中心,他是促使達沃斯發生巨大變化的第二位重要人物。”

 

“世界經濟論壇年會具有明星效應,不僅把達沃斯的知名度從歐洲提升至世界高度,而且帶動了當地會議經濟的發展。”總部位于瑞士蘇黎世的《歐亞時報》社長朱愛蓮表示。據悉,達沃斯全年國內生產總值約為8億瑞士法郎(1瑞士法郎約合7.03元人民幣),國際會議就能給達沃斯帶來3億瑞士法郎的收入。

 

“達沃斯的特色主要有三點,分別是空氣、雪山和國際會議中心。”薩多斯基分析認為,達沃斯的發展歷程主要是圍繞這三大賣點實現“三級跳”,形成一個貫穿四季的完整產業鏈,互為依托,缺一不可。“達沃斯現在走的是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因為把生態特色和文化特色有機地結合起來了。”

 

法國陶瓷之都·穆斯蒂耶

植根傳統,創新再造

 

在法國南部韋爾東地區自然公園的深處,穿過普羅旺斯地區一片片向日葵和薰衣草田,沿著曲曲折折的公路不斷上山,突然間,一座盤踞在半山腰的村莊躍入眼簾——它就是有法國“景德鎮”之稱的穆斯蒂耶圣瑪麗(以下簡稱“穆斯蒂耶”)。

 

得天獨厚的山水風土不僅賦予穆斯蒂耶“法國最美鄉村之一”的美譽,更讓它“彩釉陶器之都”的名聲遠播在外。早在中世紀,穆斯蒂耶就開始制造土陶,到路易十四時期,穆斯蒂耶已經因其精致的制陶技藝享譽歐洲皇室。幾百年沿襲至今,彩釉陶器依然是當地最具特色的名片。

 

走進一家名為“陽光”的彩釉陶器手工作坊,舉目所及是堆滿貨架、琳瑯滿目的彩釉模子和陶器。作坊主弗蘭克·謝雷拿起一塊黏土,嫻熟地展示起幾種常見的彩釉陶器塑形過程:通過細線切割、轉盤加工和模具輔助,一塊塊黏土轉眼間就有了杯盤的形狀。據謝雷介紹,土坯再經過燒制、上釉、彩繪和二次燒制,一個彩釉陶器就算完成,整個過程往往需要五六天。其中除了燒制使用電爐外,均是手工完成,可以說每一件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

 

“水、土、木,是制作陶器的三個基本要素。穆斯蒂耶位于山地峽谷地區,水、木自不缺乏,而且土質含鈣量高,燒制不會開裂,上釉效果極佳,是制陶的優質材料。”談及陶器之都成名的淵源,謝雷介紹道。

 

“一個三明治就是一個三明治,但每一件陶器都有它自己的故事。”懷著對陶器的熱情,謝雷從巴黎來到鄉下制陶,一干就是30多年。在沿襲傳統工藝的同時,他的工作室還根據客戶喜好進行個性化定制,所制陶器風格多樣,精美絕倫。

 

在村子中心,布魯諾·路易坐在自己的店鋪前,當街展示著彩繪陶器的過程。在他筆下,一朵花兒變成了蝴蝶,火山噴發成了一棵樹;在他的手中,陶器不僅可以當杯盤,還能成為小手袋。和謝雷一樣,路易堅持使用傳統制作技藝,并在造型和圖案上進行創新,用作品講述故事。“我希望彩釉陶器是表達想法的藝術品,帶來觀點的碰撞。”路易說,“無論怎樣創新,陶器永遠要有它的根,那就是我們這個村子的傳統。”

 

從中世紀的土陶起步,陶器的發展史就是穆斯蒂耶的變遷史。從土陶到彩釉陶器,從工具性器皿到裝飾性藝術品,從中世紀到如今,一代代手工藝人秉承傳統制作技藝,并進行符合時代審美的藝術創新,使得彩釉陶器和穆斯蒂耶一次次煥發出新光彩。也正如謝雷所說,“是陶器成就了穆斯蒂耶的今天,我們所擁有的一切都來自于陶器。”

 

日本藝術小鎮·越后妻有

雪國鄉村,藝術之源

 

越后妻有,一個和名字一樣奇特的日本山區,借助現代藝術節為世界所知,并成為鄉村振興的樣本。該地區包括新潟縣南部的十日町市和津南町在內的760平方公里土地,距東京大約2小時的新干線車程。

 

每年冬季吹來的海風被山丘阻隔,會在這里形成兩米多高的雪墻。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筆下的“穿過縣境上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就是以這里為背景。長達半年的雪季和傳統的農耕生產方式,讓這里和日本眾多山村一樣,人口逐漸老齡化并減少,65歲以上的老人占當地人口總數的36%。

 

日本政府于上世紀90年代中葉推動市町村合并。對常年被大雪隔絕的越后妻有地區200多個村莊來說,這不是件容易的事。新潟縣找到著名策展人北川富朗尋求幫助。一開始,大家都期望通過招商來拉動經濟。然而,年輕人流出是難以改變的趨勢。梯田、河流、暴雪,越后妻有鮮明的地域特色景象激發了北川的靈感,這些“原風景”不正是心靈的歸宿嗎?

 

從2000年起,越后妻有每隔三年在7—9月舉辦一次大地藝術節。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們以大地為畫布,為古老鄉村帶來現代色彩:廢棄的住宅和學校被改造成公共藝術設施;老宅被改造為“夢之屋”旅館,臥室里備有日記本,供住客記錄夢境;一間普通的教室,桌椅被重新刷上綠漆,拉開課桌抽屜,還有半截粉筆。在黑板和課桌上,請寫下你童年的記憶;在大雪覆蓋的信濃川邊燃放煙花,在木造的老房子圍爐夜啖聽老板娘說戲話,是藝術節之外的常設項目……

 

藝術節不只局限于美術館,而是將整片土地和山林作為舞臺。當地村民既是作品的有機內容,又是藝術創作者之一。有藝術家在林間小道用雪堆了個小佛童,不知被誰戴上了竹編斗笠。不多久,整座山上出現了200多個與之類似卻又風格各異的小佛童。

 

俄羅斯藝術家卡巴科夫在春天殘雪尚存時來到這里。他發現,梯田就是一幅隨風雨、光影和四季變幻的立體農耕畫。他設計了一系列農耕者剪影——犁田、播種、插秧等,這一連串的過程凝固下來,和幾個正在田里忙碌的農夫融合在一起。梯田展催生了“梯田銀行”。認養人加入松代梯田銀行,可以出資支持梯田農作。梯田由當地農家負責耕種,每年收割的稻米依照認養面積分配,吸引眾多城里人。

 

越后妻有常住人口大約7萬多,藝術節觀眾從第一屆的16萬人,逐漸增長到第六屆的51萬人。已經有300多位外國人選擇到十日町市長期居住。一個長期被邊緣化的山村重新找到生機。

Copyright ? 2021 Perfcet Market.Cn All Rights Reserved.皖ICP備11004787號-2
×

歡迎撥打一對一免費咨詢電話:

13816360548

您也可以咨詢我們的在線客服

在線咨詢

立即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