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冠决赛地点2022_哈里森·巴恩斯_帕楚利亚_足球直播在线观看免费 - 英超法甲

`
政策資訊

安賀新:有必要建立特色小鎮統一標準體系

來源:特色小鎮       作者:特色小鎮       時間:2019-02-13

 

近幾年,各地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要求,立足本地要素稟賦和比較優勢,挖掘特色產業,強化規劃引領和政策激勵,培育和創建出一批產業特色鮮明、要素集聚、宜業宜居、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鎮,對于激發區域經濟發展、助推經濟轉型升級以及促進歷史文化傳承保護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與此同時,有些特色小鎮建設也出現了概念不清、定位不準、質量不高以及市場化不足等問題。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會同有關部門及時采取措施,于2007年12月印發了《關于規范推進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建設的若干意見》(簡稱《意見》),2018年8月又發布了《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室關于建立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高質量發展機制的通知》(簡稱《通知》),提出了若干規范管理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統觀《意見》和《通知》,其對特色小鎮的要求還不夠具體,不便于嚴格要求全國各地憑此對標對表。因此,從國家層面推出一整套特色小鎮的標準體系是十分必要的。

 

一、建立統一的特色小鎮標準體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從當前全國特色小鎮發展情況來看,建立統一的特色小鎮標準體系不僅十分必要,而且是可行的。

 

(一)建立統一的特色小鎮標準體系的必要性。

 

1、是規范特色小鎮有序發展的需要。

 

近幾年我國特色小鎮建設過程中出現諸多亂象,如濫用概念、名不副實,什么項目都往“特色小鎮”里裝,甚至有的借特色小鎮創建大搞房地產開發,房地產化傾向嚴重等等。這些亂象使得特色小鎮建設變形走樣,引發了大量的社會負面輿論,損害了特色小鎮的品牌形象。究其問題的根源,無非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客觀原因,即有些地方、相關企業沒有真正搞清楚特色小鎮的概念,沒有弄明白特色小鎮的涵義以及怎樣才能成功地創建特色小鎮,以至于使創建的特色小鎮變形走樣。二是主觀原因,即有些地方、相關企業缺乏對特色小鎮建設的正確認識,試圖借此套取國家資源,甚至有的地方把特色小鎮建設作為一項政績,盲目擴張、急于求成。無論是主觀原因,還是客觀原因,從國家層面出臺一系列特色小鎮的標準,對防止亂象,規范糾偏,下好全國特色小鎮這盤棋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2、是引導特色小鎮高質量發展的需要。

 

從國家層面出臺一系列特色小鎮的標準,等于給出各地方、相關企業一個底線,各地特色小鎮的培育與創建工作要以此為標尺,因而有利于引導特色小鎮高質量發展。同時,也有利于有關部門管理機構憑借標準對特色小鎮的申報、考核、評定的管理和監督,進而使特色小鎮的建設質量得到一定的保障。

 

3、是加強特色小鎮科學管理的需要。

 

從國家層面出臺的一系列特色小鎮的標準,將包括對產業特色、小鎮功能、生態環境、相關政策機制等方面的規定。一方面將促使特色小鎮投資運營主體在標準框架內投資運營,對標對表,科學管理。另一方面,將使特色小鎮寬進嚴定、動態淘汰的創建制度有據可依,落到實處。因此可以認為,從國家層面出臺的一系列特色小鎮的標準,是對特色小鎮進行科學的宏觀、中觀、微觀管理的一項基礎設施,是建立特色小鎮科學的管理機制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二)建立統一的特色小鎮標準體系的可行性。

 

1、各類特色小鎮的共同屬性是建立統一標準的基礎。

 

特色小鎮雖然形態千差萬別、類別多種多樣,但也有其共同的內涵。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在其發布的《意見》和《通知》中明確界定了特色小鎮的概念,并明確了特色小鎮的基本條件,這些其實是從國家層面上對特色小鎮共性的高度概括和基本要求,是對特色小鎮本質的勾勒,這可以成為制定特色小鎮具體標準的基礎或出發點。

 

2、一些地方已有的評價指標體系為建立全國統一的標準體系提供了條件。

 

每個地區都有不同類別的特色小鎮資源。近兩年,一些在特色小鎮建設方面走在前列的省份為了規范有序地進行特色小鎮建設,先后出臺了各省的特色小鎮標準或評價指標體系,比如浙江、云南、江蘇、廣東等省已經在加強特色小鎮建設標準化管理方面做出了嘗試。綜合來看其有很多共性指標,并且各省的指標體系都已實行了一段時間,經過了一定時期的檢驗,其標準有一定適用性。可以認為,各省建立的評價標準為全國統一標準的制定提供了的條件。

 

二、如何建立特色小鎮統一的標準體系。

 

建立全國統一的標準體系,是一個龐大的、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明確建立主體、建立方式以及建立客體。

 

(一)建立主體。

 

首先,標準由誰來建立,最終解釋權歸哪個部門要明確。建立全國統一的標準體系,涉及的點和面非常廣,因此,需要由多方參與,如由國家、省、地市主管機構部門負責人、行業專家、學者等組成小組,負責論證和制定,并指定最終解釋權的歸屬。

 

(二)建立方式。

 

1、以市場為導向。

 

特色小鎮實質是產業的特色小鎮,因此,建立特色小鎮的標準要以市場為導向,要重點考慮制定能夠反映其主導產業市場發展前景以及市場吸引力、競爭力、影響力的標準。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在其發布的《意見》和《通知》中對特色小鎮建設目標的闡釋是宜業、宜居、宜游,而宜業無疑是排在第一位的。在產業“特而強”、功能“聚而合”、形態“小而美”、“制度活而新”四個維度中,產業“特而強”這一維度也無疑是最重要的。特色小鎮是由其優勢特色產業主導的,依特色產業聚集相關要素和功能,主導優勢產業對于特色小鎮而言是其立鎮之本。因此建立標準時要充分設置有關產業的市場吸引力、影響力、競爭力及其發展前景的指標,并且其權重考量把握十分重要,這是確保小鎮主導產業能否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對特色小鎮來說,無業不強、無居不穩、無游不活,宜業、宜居、宜游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缺一不可。如果按其重要性排序的話,宜游方面的指標應該是第二位的。宜業興鎮,宜游活鎮,有了這兩項,小鎮就步入了良性循環,宜居就容易實現了。因此,從這方面來講,建立特色小鎮的標準也應該以市場為導向。

 

2、由下而上和由上而下相結合。

 

前面提到,近兩年一些省份已經出臺并實施了地方特色小鎮評價指標體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驗證了其適用性,這為從全國角度建立統一的標準體系提供了重要的參考。當然,各地特色小鎮資源不同,要素稟賦各異,全國統一的標準體系也不能一統到底,各省、自治區、地市在全國標準體系框架內結合各地情況生成適合本地的標準體系。因此,全國統一標準體系的建立,必定是由下而上和由上而下相結合的。

 

(三)建立客體。

 

1、不同層次的標準體系。

 

國家一些相關部門牽頭建立全國性的框架性指導標準。各省、市、自治區相關部門牽頭在全國性標準的框架基礎上,根據本地具體情況建立省、市、自治區級標準體系。因此,全國特色小鎮標準體系應該是多層次的標準體系。

 

2、不同類別的標準體系。

 

我國地大物博、資源豐富,特色小鎮類別相應也比較多,包括先進制造、農業田園、信息、科創、商貿、金融、教育、運動休閑等各類特色小鎮。每一類別的特色小鎮都有自己特有的基因、外在形態及其生存土壤,因此,考量其標準時應該分類別建立標準體系。

 

3、不同階段的標準體系。

 

特色小鎮的建設有一個申報、考核、評定的過程。那么,無論是國家級特色小鎮,還是省級、地市級特色小鎮,都要分別擬定申報、考核、評定標準,以使特色小鎮整個建設過程都有規可循。

 

綜上所述,特色小鎮標準體系將是由多方主體參與、多層次、多階段、多類別、多維度、多指標的個性與共性兼顧、定性指標與定量指標相結合的立體式、交叉型的標準體系,這一體系的建立便于從國家層面、各省層面、各地市層面對小鎮的培育、創建進行規范科學的檢查、監督和管理,以確保我國特色小鎮建設規范、有序、高質量發展。

 

三、建立統一的標準體系應該注意的問題。

 

為了確保建立的特色小鎮標準在建設特色小鎮的實踐中切實有效地發揮作用,在標準制定方面還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第一,標準的表述要簡明扼要,易于理解和執行。第二,各項指標或標準間邊界清晰,不留解釋的灰色空間。第三,指標數據來源和證明材料出處要統一規定,以免口徑不一使得標準走樣。第四,統一的標準體系是原則性的、內涵性的、指導性的。特色小鎮的基本內涵是富有特色的產業、獨具韻味的文化和充滿魅力的生態環境,其最重要的一個屬性就是個性化。為防止陷入一統便死的誤區,從國家層面制定的特色小鎮標準應該是原則性的、內涵性的、指導性的,為的是既保證特色小鎮的品質,又要保護其個性,使特色小鎮能夠健康可持續的發展,也只有這樣,我們建立的標準才會真正發揮正向作用。第五,具體標準隨著環境的變化要動態調整。隨著國內外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技術環境的變化以及時事的推移,當前稱之為特色的,也需將來就不再是特色;當前有價值和意義的特色或標準,從某一時刻起可能就不再有價值和意義。因此,特色小鎮的標準無論一開始建立的有多么科學,都要隨著環境的變化進行動態調整,以保障特色小鎮行進在持續健康發展的軌道上。

Copyright ? 2021 Perfcet Market.Cn All Rights Reserved.皖ICP備11004787號-2
×

歡迎撥打一對一免費咨詢電話:

13816360548

您也可以咨詢我們的在線客服

在線咨詢

立即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