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陜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加快發展特色小鎮的實施意見》,陜西省在建設特色小鎮過程中, 堅持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 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因地制宜、產業支撐、企業主體、政府引導,加速要素集合、產業聚合、產城融合, 努力把特色小鎮打造成為擴大有效投資新載體、促進創新創業新平臺、推進新型城鎮化新支撐、縣域經濟新增長極。
2017年1月11日, 國家發改委印發《西部大開發“十三五”規劃》,明確西部地區將打造百座特色小鎮,其中陜西省就有10個特色小鎮入選。2017年7月27日,住建部第二批276個全國特色小鎮名單公布,陜西又有9個小鎮入選,加上第一批入選的特色小鎮, 陜西目前擁有共14個國家級特色小鎮。2017年2月24日, 陜西省發改委出臺《加快發展特色小鎮的實施意見》中提到陜西將以大西安周邊區域、秦嶺沿線為重點,在陜西省首批重點培育和規劃建設10個左右特色小鎮,此后分批篩選創建對象, 逐步擴大特色小鎮數量,力爭通過3-5年的培育創建,規劃建設100個產業獨特、文化深厚、機制靈活、生態優美、功能疊加的特色小鎮。
近年來陜西省特色小鎮發展的很快,最有代表性有以下幾種類型:
(一) 關中民俗風情村
關中民俗風情村是指以陜西關中地區民俗為載體的一種特色小鎮模式。袁家村是陜西關中民俗風情村的典型代表,坐落于禮泉縣煙霞鎮, 它毗鄰世界最大的皇家陵園唐王陵即唐昭陵, 歷史文化資源豐富。在短短10年間不僅實現本村62戶286人脫貧致富,還解決3000以上農民就業問題,間接帶動周邊就業人員近萬人,年吸引游客500多萬,年營業額達到10億元,袁家村已成為“關中印象體驗地”和鄉村生活的傳奇樣板。
(二) 產業特色小鎮
特色產業小鎮是以某一特色產業為發展著力點, 并基于該產業衍生出旅游產品的一種特色小鎮模式。涇河新城茯茶鎮是這種特色小鎮的典型代表。自古以來涇陽以盛產茯茶出名,現在這涇陽茯茶被西咸新區涇河新城重新發掘,在茯茶的發源地,打造起一座茯茶鎮,文化、旅游、茯茶等產業相互促進, 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三) 紅色革命小鎮
紅色革命小鎮是依托紅色革命資源發展起來的一種特色小鎮模式。照金鎮是這種模式的典型代表。照金鎮位于陜西省銅川市耀州區西北部, 2016年10月14日被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以及住建部共同認定為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被住建部確定為全國“美麗宜居小鎮”。不到5年時間, 從革命老區到山區小鎮, 再從紅色旅游名鎮到省級文化旅游名鎮、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 照金鎮實現了從傳統到現代、農村到城鎮的“蛻變”。近年來, 來自省內外的自發的、單位組織的參觀憑吊者絡繹不絕, 與日俱增, 為照金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入,當地人民的生活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陜西省特色小鎮如何建?
根據陜西省住建廳正式印發的《關于規范推進全省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可以說是陜西建設特色小鎮的一份指南。
1、特色小鎮建設成農民脫貧致富載體。
《意見》明確,特色小鎮是在幾平方公里土地上聚集特色產業、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相融合,不同于行政建制鎮和產業園區的創新創業平臺,力求少而特、少而精、少而專、精而美,機制靈活,要素聚合。特色小城鎮是擁有一定人口經濟規模、區位優勢和產業基礎的行政建制鎮,成為農民進鎮創業、城鄉融合發展、產城人文共建、傳承特色文化的示范樣板,力求功能全、產業強、環境美,服務好,擴權強鎮,提質增效。
《意見》指出,要把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建設成為廣大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載體,成為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有力支撐,成為新型城鎮化和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平臺,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發揮積極作用。
2、留存原住居民生活空間防止整體遷出。
推進我省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建設首先是打造鮮明特色。在建設過程中要立足區位條件、資源稟賦、產業積淀和地域特征,重點圍繞產業特色突出、建筑風格顯著、文化特色鮮明、市場特色靈活的目標,不斷挖掘差異性,培育獨特性,找準特色,定位特色,發展特色,放大特色,凸顯特色,打造符合當地實際的特色外形,沉淀小鎮獨特文化標識和小鎮精神。
其次,推進“三生”融合。立足以人為本,科學規劃特色小鎮的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形成“一鎮一風格”。增強水、電、路、氣、網和住房、醫院、教育、商業設施等服務功能,注意保護小鎮的歷史文化遺跡遺產,留存原住居民生活空間,防止整體遷出。要注意保護特色景觀資源,將美麗的資源轉化為“美麗經濟”。
3、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建設防止房地產化。
創新特色小鎮建設投融資機制,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的資金投入模式。引領人居環境,率先在重點示范鎮和文化旅游名鎮推進全鎮域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著力打造“美麗鄉鎮”“美麗鄉村”,使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成為各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示范樣板。
加快機制創新,將小城鎮管理迫切需要且能夠有效承接的行政審批、行政處罰及行政強制和監督檢查權賦予鎮級。允許鎮級按照精簡、效能、統一和管理扁平高效的原則,調整優化機構設置和人員配備,適度調劑人員編制,采取上掛下派等解決急需人才。
此外,《意見》強調,全省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建設要堅持科學發展,防止簡單復制;堅持量力而為,防止債務風險;堅持功能配套,防止房地產化;堅持節約用地,防止資源浪費;堅持環境治理,防止破壞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