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信部發布了《2019中國產業特色小鎮白皮書》。《白皮書》中提到,2016年是產業特色小鎮的啟蒙年;2017年是產業特色小鎮的研發年,是產業特色小鎮由淺水區逐步走向深水區探索發展的一年;2018年和2019年則是產業特色小鎮由戰略規劃向落地實踐推進的關鍵年。
特色小鎮發展現狀
特色小鎮“非鎮非區”,不是行政區劃單元上的一個鎮,也不是產業園區的一個區,而是按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結合自身特質,找準產業定位,科學進行規劃,挖掘產業特色、人文底蘊和生態稟賦,有明確產業定位、文化內涵、旅游特色和一定社區功能,形成“產、城、人、文”四位一體有機結合的重要功能平臺。
對于小鎮的分類,可以根據小鎮主導產業、地理位置、規模、資源、歷史、文化等進行分類。
特色小鎮的參與主體構成以企業主體,政府做引導、服務,負責小鎮的定位、規劃、基礎設施和審批服務,在市場運作的基礎上,引進民營企業建設特色小鎮。
目前,住建部已發布第一批、第二批特色小鎮名單。其中,第一批共127個鎮,浙江省最多為8個;第二批共276個鎮,江蘇、浙江以及山東最多達15個。
特色小鎮自開展以來,成為各地熱門的發展方向。目前,中商產業研究院在特色小鎮領域有著豐富的經驗,擁有多個成功案例。中商產業研究院根據十多年的產業規劃咨詢實踐,重點突出可落地可執行,形成“規劃先行,統籌安排,分步實施,穩步推進”的落地理念。
2019年特色小鎮發展趨勢預測
1、特色小鎮、特色小城鎮發展更明確。
2018年,國家發改委辦公廳發布了關于建立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高質量發展機制的通知(發改辦規劃〔2018〕1041號)。此次發布的《通知》對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高質量發展提出了總體要求,進一步規范、扶持特色小鎮及特色小城鎮的發展。
通過梳理發現,此次發布的《通知》中有部分內容發生了變化。
其中,此次發布的《通知》明確了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的基本條件。同時,鼓勵各地區挖掘多種類型小鎮案例,避免模式雷同、難以推廣。立足不同產業門類,挖掘先進制造類、農業田園類及信息、科創、金融、教育、商貿、文旅、體育等現代服務類案例。立足不同地理區位,挖掘“市郊鎮”“市中鎮”“園中鎮”“鎮中鎮”等特色小鎮案例,以及衛星型、專業型等特色小城鎮案例。立足不同運行模式,挖掘在機制政策創新、政企合作、投融資模式等方面的先進經驗。
未來,特色小鎮、特色小城鎮的發展方向將更加明確、規范。
2、文旅小鎮熱度不減。
特色小鎮分類很多,其中文旅特色小鎮近年來受到歡迎。文旅特色小鎮的最初形態是以江南六大古鎮和麗江古城、平遙古城等為代表的古城古鎮,這個時期對古城古鎮以觀光為主。隨著居民消費水平提高,文旅特色小鎮從單純的觀光游升級為休閑度假游,袁家村、彝人古鎮等新建文旅小鎮出現。
文旅特色小鎮,是以文旅產業為核心產業、主導產業或特色產業的特色小鎮,依托區位、自然資源、人文資源、特色產業、特色社區等優勢發展旅游產業,并使之與其他相關產業、居住社區、其他旅游區(或風景區)發生交互關系的特定區域。
總的來說,隨著人們的消費水平提高,對旅游的需求也在升級,文旅小鎮的涵蓋了產業、文化、旅游、社區多項功能于一體,可以滿足消費者的多重旅游需求,未來仍是特色小鎮的發展熱點之一。從傳統、單一的觀光游發展到多樣、豐富的休閑、體驗特色旅游,消費者的偏好更為個性化,文旅特色小鎮的發展要更加迎合消費者的喜好,提供更細化、定制化的旅游產品,吸引更多游客。
3、借力2022年冬奧會,冰雪小鎮快速發展。
進入2019年,離2022年的北京冬奧會又近了一步,隨著冬季奧運會臨近,冰雪旅游的熱度一再升高。
近年來,冰雪產業快速擴大、需求迎來增長,國家及地方也陸續出臺利好政策推動冰雪產業發展。值得注意的是,第24屆冬奧會將于2022年在北京舉行,即將到來的冬奧會帶動了周邊城市冰雪產業的發展,不少城市更是以此為契機作出冰雪產業規劃。
如河北省張家口市將借助2022年北京冬奧會為契機,積極推廣冰雪運動,發展當地冰雪產業。據了解,到2025年張家口市將打造以崇禮為中心、輻射周邊地區的滑雪大區,建成滑雪場30個、雪道600條500公里,以及冰雪特色小鎮20個以上。目前,崇禮太子城冰雪小鎮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設中,而在2019年中也將有更多冰雪小鎮在加緊規劃、建設中。
4、工業文化特色小鎮迎來新機遇。
2018年11月,工信部印發了《國家工業遺產管理暫行辦法》,對開展國家工業遺產保護利用及相關管理工作進行了明確規定。據《辦法》顯示,支持打造具有地域和行業特色的工業旅游線路,鼓勵利用國家工業遺產資源建設特色小鎮(街區)等。
6、PPP合作模式呈上升趨勢。
特色小鎮的投融資主要以構建以項目為核心;以城市投資及旅游投資為支撐,多種投資平臺相互協調;特色小鎮投融資平臺為互相支撐的投融資框架結構。
投資平臺構建包括兩大塊,一塊是城市投資;一塊是旅游投資;城市投資包括健康、水利、健康投資;旅游投資包括文化投資、農業投資、養老投資等。
多種融資方式包括基金資金、開發性銀行政策資金、PPP開發資金、商業銀行信貸資金、ABS資產證券化、政府貼息、貸款資金等。
外部資源包括導入則金投資、九鼎投資、中興通集團、中國健康產業基金、綠維文旅控股、賽伯樂、發改委PPP項目辦公室、全經聯等投資;導入大量優質的IP資源,包括知識資本的導入以及成熟品牌的導入。
持續、穩定的資金來源是特色小鎮發展的關鍵,因此合適的融資模式對于特色小鎮的發展來說十分關鍵。目前,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PPP模式已經逐步廣泛運用,未來將被更多項目選擇,呈現上升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