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化解同質型經濟結構頑癥,彌補速度型城鎮化短板,強化形態型新農村功能的中國特色小鎮建設,正在從發散性的探索階段,邁入收斂性的洗牌階段。
一、特色小鎮的壽數在于順應"世事無常"之道,駕馭時勢,捍衛特色。
特色小鎮被冠名只是特定時空維度之下勝者的記號,既非與生俱來,卻會隨身離去。它是動態的,非屬終身,否則,其冠名再無社會導向價值。變幻的時空是時代進步的足跡,依附于它的一切人和事都非常態,只是稍縱即逝的煙云,《特色小鎮》封號也如是。因此,入圍的特色小鎮若只居榮、不思新,固步自封,守陳不變,則必將出局消號。
辯證法奠基人赫拉克利特以希臘世襲王位為代價,向世人發出了“萬物皆流,無物常住”的經典警示,留下了"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的至理名言。由此,我們可以引伸出的定論是: 特色小鎮的桂冠只是說明過去,而非現在,更非將來。小鎮決策層應消受"變是絕對的,不變是相對的"的哲理,強化差異性管理,不斷推陳出新,方能立足特色,保持特色,宏揚特色。
二、特色小鎮的持續爆發力不在配置有形資源,而在配置無形資源。
世界500強企業發展史證明,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鎮企之寶"不是產出優勢,而是品牌優勢。企業如此,國家也如此。俄國總統普京之所以認定"美國不是世界經濟的寄生蟲,而是美元壟斷地位的寄生蟲" ,全基于對美元世界品牌地位的判斷。但切莫忘記的是,山姆大叔配資無形資源的能力絲毫不遜其對有形資源的配置。殊不知,世人最難對抗的并不是美國的飛機和戰艦,而是三種基于文化資源配置的品牌"軟武器" : 好萊塢大片、可口可樂和搖滾樂。
品牌是濃縮了產品的屬性、質量、價位、服務、信譽、歷史、風格等經營元素的組合。它是企業競爭力之中的核心要素,也正是我國企業面對強手時的短板。特色小鎮既是政企聯手的產物,那也就走出了一條我國企業品牌管理制度設計的探索之路。
筆者認為,我國特色小鎮未來發展的不二選擇,不是拓展企業規模和擴占市場份額,而是直面同質化的無序競爭對"特色"地位的挑戰。小鎮的迎戰姿態,不應是傳統的有形資本的投入管理和績效管理,而是通過價值投資去強化品牌管理。因為,從社會接受事物的思維邏輯判斷,品牌具有芳壓群英的識別功能和安全功能。
三、特色小鎮的內在潛力在于轉變劣勢,而非重復優勢。
100年之前的新古典經濟學認為,轉變劣勢產生的效應往往大于重復優勢。我國主流社會"報喜不報憂"思維定勢的固化,放棄了對地區經濟劣勢的關注、挖掘和轉化。其實,劣勢是一筆潛在的寶貴資源。斯洛維奇的《不對稱法則》告誡世人:"消極事件摧毀社會的信任,比積極事件建立的信任更引人注目。" 因此,喚醒民意,關注劣勢,已成發達國家政府的法定責任。
任何一個特色小鎮都是在充分發揮地方特色優勢行業產品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特色的。這種建立于自身優勢基礎之上的特色,在當下從眾行為盛行的我國是難以持久的。原因在于,劣勢是優勢的衍生物和克星。工業優勢的影子和克星是污染; 農家樂優勢的影子和克星是失效市場,諸如生產與消費之間的權益失衡和信息失衡等。大凡市場低門檻的特色經濟,其優勢的影子和克星,便是批量的追風模仿者。
韓國棋圣李昌鎬的衛冕之招有"每手棋只求51%效率"之說,彰顯的是人求勝欲最強之日,正是頭腦最不冷靜之時。換言之,進攻力量最強之時,正是防守力量最弱之際。"進攻"是重復優勢,"防守"須轉變劣勢。特色小鎮經濟全盛時期的行為,也難幸免此道的鉗制。
四、特色小鎮成果的鞏固最終有賴于我國鄉鎮政府職能的轉變。
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認定,政府首先是個政治組織,必須履行管理社會的政治職能這個主業。從此視野解讀我國80%以上鄉鎮政府財政入不敷出的現狀,便不難知曉它無力承擔一級政府職能的緣由了。特色小鎮建設對鄉鎮政府職能提出了兩大社會管理的要求: 一是建設有效市場,以求從經濟秩序穩定的角度鞏固特色小鎮的經濟成果; 二是建立和諧社會,以求從社會秩序穩定的角度鞏固特色小鎮的社會基礎。
鄉鎮政府要順應特色小鎮的上述訴求,當務之急是要在政府體制改革進程中,逐步使權力資源配置體系與職能分工體系相協調,最終克服其財權與事權背離的現狀。為此,省市縣級政府應以特色小鎮建設為抓手,基此平臺展開小鎮政府職能轉變的試點,以期取得成果推廣全局。小鎮政府職能梳理的試點方向建議有三:
一是選擇自身部分公共事務管理職能,逐漸讓有條件的非盈利和非政府的村委會試行替代。村委會有直面農民、信息傳遞完整、運行成本低廉、辦事效率相對較高的優勢;
二是選擇自身部分發展經濟的職能,逐漸讓有條件的市場組織試行替代。市場組織主要指家庭、企業、集體和合作社等,它們市場意識強、具有良好的價格敏感度和較強的市場運行風險意識;
三是公共品生產的逐步社會化。我國農村公共物品提供的效率,直接影響特色小鎮的"后勤保障"。其效率既受制于鄉鎮集體經濟發展水平,又受制于公共物品供給的決策機制,更受制于公共物品的供給模式,即公共物品生產的市場化水平。實踐證明,在鄉鎮公共物品供給上,政府有生產撥款,但沒有生產效率; 社會有生產效率,卻沒有生產撥款。因此,二者互通有互,便是一種提高公共物品產出效率的制度創新。
哲人同見。與"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的見解不二,黑格爾說過:"一個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們才有希望;一個民族只是關心腳下的事情,那是沒有未來的。" 正是有上海第一財經頻道《小鎮中國》節目組的仰望祖國浩瀚星空,才會重新燃起人們對我國農村美好未來的希望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