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過不了互聯網這一關,就過不了長期執政這一關。要求各級領導干部要學網、懂網、用網”,5月15日,在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組織的“如何做好特色小鎮”公益沙龍上,國務院參事室研究員徐錠明對《中國信息界》記者說,“特色小鎮的建設與管理也要過互聯網這一關,要借助信息技術等現代化手段”。《中國信息界》社長、中國信息協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尚進表示,要借鑒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設理念與模式,以人為本,借助信息化手段打造“智慧”特色小鎮。
那么,具體特色小鎮要如何智慧化發展?
據報道,日本的神奈川縣中部的藤澤市就是以智慧城市的模式來推進智慧小鎮建設的。據悉,這座小鎮距離東京約50公里,面積約0.2平方公里,規劃人口約3000人,它是藤澤市政府與松下及其他11家公司共同合作的智慧小鎮實踐,從智慧基礎設施構建、智慧小鎮空間設計、智慧生活方式引領三個步驟,實現智慧社區、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安全、智慧健康等諸多方面的管理和應用,很快成為智慧城市管理在更小尺度上應用的成功案例和典范。而我國的中新天津生態城在智慧與環境方面也很成功。
智慧用能
松下公司為藤澤智慧小鎮開發的能源管理模型,引入了人工智能智慧能源網關系統(AiSEG),對能源生產、能源儲存及節能的全過程進行有序管理。該系統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日常居住能耗的可視化系統,包括家庭能源管理系統、監測屏、智能手機及平板監測系統等;另一類是發電、儲存、節能電氣設備的自動控制,包括太陽能板、智能空調、智能廚具等。太陽能的充分利用和智慧的能源管理系統,使得太陽能在這座城鎮搖身一變成為一種貨幣在居民與電力公司之間流通。日前,小鎮在基本實現太陽能自給自足的情況下,使全鎮的碳排放比正常水平降低了70%。
在智慧用能方面,我國也有不錯的案例可以借鑒。以中新天津生態城為例。據生態城城市管理局副調研員劉文闖告訴《中國信息界》記者,他們的能源管理平臺是基于生態城的指標體系,以及國家與地方對能源的管理要求,從能源消耗端,向外進行擴展,覆蓋建筑、市政、交通和產業等領域的用能情況,也為生態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節能、減排等能源工作開展全方位的分析管理。他說,他們現在可以通過能源管理平臺把整個生態城的能源系統全部進行監控,從而實施實際數據分析,做到監管和調控。另外,他特別強調,能源數據一定要真實,他們能源管理平臺數據是從水、電、氣等能源公司直接導入,不用人工參與,保證數據的真實性。通過能源管理平臺,監視用能數據,可以及時發現哪能耗低,哪能耗高,高是為什么?如果是泄露問題就及時修復,既可以實現降低能耗,節能減排,又可以根據能源數據,感知“空巢”老人家里的情況,如果有長時間沒有用水、電、氣的,可以通知社區工作人員上門查看。
特色小鎮要美麗、綠色、低碳發展,用能智慧起來是未來的發展目標。
智慧交通
交通是城市是否高質量發展的最直觀的體現,對特色小鎮而言亦是如此。據悉,藤澤智慧小鎮的交通出行宗旨是:慢行友好的環境、環境友好的出行,在這里,無論是有車一族還是無車一族,都將這種友好的出行方式形成一種生活習慣。位于小鎮中心的交通出行服務中心為市民提供專門的交通出行門戶網站,居民只要動動手指在家里的智能電視或智能手機上提前預約,再拿ID卡一刷,就可以輕松的將集中停靠在交通服務中心門口或散布在各小區特定地點的電動汽車和電動自行車免費開走使用。
電動出行的最大擔心是拆卸充電的繁瑣和車輛沒電的尷尬,藤澤生態智慧小鎮通過實行“電池共享計劃”有效化解了這一尷尬。這項計劃的基礎是覆蓋全城的電動汽車與電動自行車服務網絡規劃,可隨時對租賃及自有的車輛進行充電、維護和修理。在電動自行車充電站,除了可以充電,還可以進行“電池交換”,也就是用自己沒電的電瓶去換站內充滿電的電瓶。當然,這些服務都是免費的。
而中新天津生態城的交通也很綠色、智慧。據悉,生態城的交通也是“以人為本,慢行優先”。
垃圾智慧處理
垃圾回收處理分類是我國的難題之一,也是特色小鎮面臨的問題。其實,在互聯網時代,借助現代技術,只要有心做,垃圾分類、回收、處理智慧化也不是太難。據悉,中新天津生態城就已經做到了。據了解,生態城從2013年就開始開展垃圾分類工作,如今,垃圾分類、生態環保理念已經進入城市居民家里,養成了生活垃圾分類投入,有價值的廢品回收再利用,有毒害的垃圾定點棄置的習慣。之所以能有這樣的成效,是因為生態城在垃圾分類、回收方面不再是簡單粗暴地放個垃圾箱就行,而是根據居民的生活習慣和心理,推出可人機互動的物聯網智慧“垃圾箱”,不但方便居民分類,還可以換積分。據悉,垃圾箱上有液晶顯示屏,打開顯示屏,上面有垃圾分類項目,可回收的,如瓶罐類、電子類、金屬類、塑料類、舊衣物類等,對于大件或不易分類的垃圾,居民還可以在顯示屏上預約,讓工作人員上門服務,這不僅減少了居民的麻煩,也提高了垃圾分類的效率和質量。為了促進居民垃圾分類的熱情,還設置了積分兌換的內容。居民在投放垃圾時,根據垃圾箱的回收價目表兌換積分后,可到專門的兌換店兌換商品。
另外,為了方便居民垃圾分類,生態城采用干濕分離法,“干的”能回收利用就利用,不能利用就分類處理,“濕的”,以廚余垃圾為例,采用先進設備,自動分解出水、油、肥料。目前,每天可以處理廚余垃圾400-500噸。
對于垃圾運輸,生態城推出我國第一套垃圾干濕分類的生活垃圾氣力輸送系統,實現所有生活垃圾管道化、密閉化運輸,為生態城居民創造了更為宜居的環境。
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要宜居、宜業,也應順應新時代的發展趨勢,推進生活、生產智慧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