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從化區深入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學習浙江省特色小鎮的成功經驗,深挖當地傳統文化資源,充分利用資源稟賦,統籌布局并大力推進19個特色小鎮建設,將其作為全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路徑和抓手,組團連片、輻射帶動周邊區域鄉村,努力探索實踐超大城市鄉村振興之路。從化的特色小鎮建設具有明顯的“從化特色”。
特色小鎮全區全覆蓋
19個小鎮分布在全區5鎮3街,其中街口街1個,城郊街2個,江埔街2個,太平鎮2個,鰲頭鎮1個,溫泉鎮2個,良口鎮5個,呂田鎮4個,實現了特色小鎮8個鎮街全覆蓋。
依托特色小鎮,輻射帶動一批鄉村振興的格局初步形成。從化區將特色小鎮建設作為興村富民的有效路徑和重要抓手,通過特色小鎮建設,輻射周邊區域的鄉村共同發展,形成與特色小鎮互為補充、互相呼應、組團連片的格局。
打造“一鎮一業”帶動鄉村產業振興。每個特色小鎮根據自身資源稟賦,差異化發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主導產業。
如,蓮麻小鎮充分挖掘流溪河源頭生態文化、客家民俗、頭酒釀造、豆腐作坊等特色飲食文化,大力發展生態旅游產業,帶動四周村莊形成了以民宿、酒坊、酒鋪、酒館、炒茶鋪、豆腐作坊等為主要體驗主體的鄉村特色旅游業的發展。
又如,西和萬花風情小鎮依托明顯的區位和土地資源優勢,通過流轉土地集約經營,推動了寶趣玫瑰世界、天適櫻花悠樂園、飛騰蘭業等20多家花卉企業集聚發展,逐步形成以蘭花、櫻花、玫瑰花等主題的休閑農業旅游景點。通過“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的生產方式,帶動農民收入近三年增速均超15%。
溫泉財富小鎮以金融產業集聚為特色,已入駐金融類企業157家,資產管理規模超600億元,2018年帶動產生稅收超2000萬元。
南平的靜修小鎮依托當地生產荔枝、柿子和青梅產業,開發利用“空心村”,吸引游客來“靜修”,村民的收入由原來的年均16500元增加到現在的21000元。
打造發展平臺帶動鄉村人才振興。從化區在推進每個特色小鎮建設中,注重打造發展平臺,為鄉村振興聚集人才。
如,生態設計小鎮打造以生態設計為核心的綜合性創新創業平臺,聘請了中國工程院陳純院士為小鎮首席科學家,建立院士工作站;成立了國際生態設計促進中心、中瑞設計中心、灣區設計開放大學、粵港澳生態工業設計研究院,落戶67家生態設計企業,吸引聚集了大批高端人才。隨著特色小鎮建設的有序推進,帶動了當地村民技能的提升,挖掘了各類能工巧匠,為當地培養了一批農村建設人才,村民收入也隨之增加。在12月13日至15日成功舉辦了首屆世界生態設計大會,來自全球30個國家的政府代表、設計組織、設計院校、企業以及全國工信系統代表、部分省市代表等1200多人參加了大會活動。
弘揚先進文化帶動鄉村文化振興。文化是特色小鎮的靈魂,特色小鎮之所以“特”,關鍵就是有獨特的文化。從化區在打造特色小鎮時,注重挖掘或者賦予小鎮特色文化內涵。
如,充分挖掘蓮麻小鎮的紅色文化。蓮麻小鎮內有黃沙坑革命舊址紀念館,是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革命傳統教育基地。該小鎮大力挖掘、整合紅色文化資源,打造廣州北部紅色文化和紅色旅游產業帶,輻射帶動周邊,形成紅色文化之魂。
西塘童話小鎮通過舉辦稻草節,傳承傳統農耕文化。份田璞歸小鎮通過完好地保存客家特色的傳統圍屋建筑群,保留獨特的客家宗族居住文化。
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帶動鄉村生態振興。特色小鎮在建設過程中以農村人居環境基礎整治為重點,組建巾幗服務隊和學生志愿服務隊,發揮村民主體作用和群團作用,形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強大合力,深入開展“洗臉”工程,大力整治臟亂差現象,打造小鎮生態宜居的生產生活環境。截至目前,蓮麻、西塘、西和等小鎮所在行政村基本達到干凈整潔村、美麗宜居村標準,特別是蓮麻村榮獲“全國文明村”“全國環境整治示范村”“國家級美麗宜居村莊示范村”等稱號,成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鮮活樣板。通過特色小鎮的示范帶動,目前全區221條行政村基本達到“干凈整潔村”標準,83條行政村基本達到“美麗宜居村”標準。
堅持黨建引領發展帶動鄉村組織振興。配優配強黨支部書記及班子成員,抓住黨建這個“牛鼻子”,確保了特色小鎮各項工作的順利推進。一是選優配強村“兩委”干部。特別是緊緊抓住村黨支部書記這個關鍵少數,舉辦“頭雁”隊伍培訓班,選派23名有能力、有干勁的機關干部擔任特色小鎮建設村、軟弱渙散村黨組織第一書記。二是發揮黨員模范帶頭作用。充分依靠和動員小鎮內的黨員干部和本土“能者賢達”,帶動廣大群眾一起參與進來。
如,蓮麻、西塘等小鎮的黨支部書記帶頭辦民宿,打消村民疑慮,讓村民搭上特色小鎮建設發展的“快車”。三是完善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拓展“仁里集”智能治理云平臺、民主法治議事大廳和“幸福奮斗講壇”等內涵和功能,成功打造蓮麻村、米埗村等一批鄉村振興黨建示范點,西塘村從過去的“毒品村”“貧困村”華麗轉身為現在的童話小鎮。
下一步,從化區將通過完善制度設計和政策支撐,進一步加大特色小鎮對四周村莊的帶動作用,重點打造幾個組團連片發展帶。通過整合紅色文化資源,打造廣州北部紅色文化和紅色旅游產業帶,輻射帶動東坑、東聯、塘基、三村等村莊。通過推動“西塘-西和-溫泉-米埗”特色小鎮聯動發展,打通生態旅游廊道,形成4個小鎮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發展格局,輻射帶動黃場村、矮嶺村、左村、鹿田村、衛東村等轉變村莊的共同發展。進一步提升南平靜修小鎮、錦洞桃花小鎮等輻射帶動周邊村莊組團發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