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發改委推廣了16個特色小鎮的五個方面典型經驗,同時公布了各地區各有關部門淘汰整改的419個“問題小鎮”。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指出,經過探索實踐,特色小鎮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積累了一些經驗,涌現出一批產業特色鮮明、要素集聚、宜業宜居、富有活力的精品特色小鎮,但也有些小鎮名不副實、還有些小鎮質量不高。
為引導特色小鎮高質量發展,下一階段,將繼續規范引導特色小鎮建設,推動地方政府做好工作,不把行政建制鎮和房地產項目命名為“特色小鎮”,及時推廣新一輪的典型經驗,突出特色、避免亂象。
那么,圍繞屬性不同的特色小鎮應該如何因地制宜創新旅游要素?下面摘選“第一輪全國特色小鎮典型經驗”中值得借鑒的部分,與大家一起分享。
一、如何打造新興產業集聚發展新引擎?
典型小鎮:浙江德清地理信息小鎮、杭州夢想小鎮、福建寧德鋰電新能源小鎮、江蘇鎮江句容綠色新能源小鎮、山東濟南中歐裝備制造小鎮、黑龍江大慶賽車小鎮
案例:浙江德清地理信息小鎮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地理信息小鎮是信息服務類小鎮。以發展地理信息產業為核心,入駐地理信息企業240家左右,完成特色產業投資42億元,年繳納稅收8億元,發明專利擁有量280項。小鎮規劃用地面積5500畝,其中建設用地2000畝;已建成區域用地面積4500畝。
打造多層次的文旅空間載體
建設3.5萬平方米的德清國際會議中心、3.5萬平方米的展覽館、7000 平方米的小鎮客廳、330畝的鳳棲湖,以及2000畝的樹陣、花海等旅游景點,成功創建了國家AAA級旅游景區。
挖掘地理信息為核心的特色文化內涵
建成全國首個地理信息專業展館(小鎮客廳),在挖掘清代德清籍著名地理學家等中外地理信息歷史文化的同時,深入挖掘其高科技特性,衍生出地理信息高科技體驗游。
構建產業、文化、旅游、社區的“四位一體”
小鎮的國家AAA級旅游景區獨特內涵成為重要吸引力,文藝匯演、小鎮青年節、小鎮長跑等成為特色文化品牌活動,高科技特性體驗游也成為跨界融合發展的重要內容,成為科普、體驗高科技的好去處,構成了產城人文融合發展的新型魅力空間。
二、如何探索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路徑?
典型小鎮:浙江諸暨襪藝小鎮、廣東深圳大浪時尚小鎮、吉林長春紅旗智能小鎮、廣東佛山禪城陶谷小鎮
案例:浙江諸暨襪藝小鎮
浙江省紹興市諸暨市襪藝小鎮是時尚產業類小鎮。以發展襪藝產業為核心,入駐企業520家左右,吸納就業2.2萬人,完成特色產業投資43億元,年繳納稅收3.3億元,發明專利擁有量40項。小鎮規劃用地面積4400畝,其中建設用地面積1800畝;已建成區域用地面積3400畝,其中建設用地面積890畝。
將景點打造、環境整治融入小鎮建設
緊扣“襪藝”主題,突出產業、文化、旅游“三位一體”,通過建設襪藝主題廣場、襪藝文化體驗館、濱水休閑文化長廊等旅游景區,同步將小鎮基礎設施建設融入到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精品村建設、五星達標AAA級爭創等政府重點工作中。
實現生態、產業、旅游的同步推進
推進“美麗示范街、小鎮客廳、鎮容鎮貌改造、入鎮口改造、生態河道治理、公共服務設施改造”等6大工程,編制“三縱三橫”旅游景區規劃,將大唐襪業城、諸暨城市三環線旅游景觀帶、冠山溪濱水休閑文化長廊等景觀串點成線,構筑休閑購物游、創業創新游等4大旅游線路,2017年小鎮順利通過國家AAA級旅游景區評定驗收。
構建特色文化為核心的小鎮內涵
深挖大唐文化,通過“文化+產業”“文化+旅游”“文化+社區”等多種形態,把襪子的時尚元素融入小鎮景觀,打造全球唯一的以襪子為圖騰的特色小鎮。比如,融入唐小藝、唐小樂卡通形象,把舊廠房改造成為襪藝主題廣場,把舊襪機、廢鍋爐變成特色裝飾品。打造大唐襪藝文化體驗館,展示大唐襪業文化歷史及未來趨勢,將4000多年來襪子的演變通過多維館藏與“場景故事”的藝術形式展現出來,將書法、詩詞和影像、視覺、聲音、裝置等現代藝術碰撞,大膽跨界探索襪子蘊藏的獨特文化內涵和現代美學價值。
三、如何開拓城鎮化建設新空間?
典型小鎮:江蘇蘇州蘇繡小鎮、云南曲靖麒麟職教小鎮、吉林安圖紅豐礦泉水小鎮
案例:江蘇蘇州蘇繡小鎮
江蘇省蘇州市高新區蘇繡小鎮是先進制造類小鎮。以發展蘇繡產業為核心,入駐企業120家左右,吸納就業近1萬人,完成特色產業投資7億元,年繳納稅收0.7億元,年接待游客人數100萬人次。小鎮規劃用地面積5700畝,其中建設用地面積1100畝;已建成區域用地面積3800畝,其中建設用地面積360畝。
由文旅集團與資本方共同建設
由蘇州西部文化旅游發展公司與蘇高新集團共同出資成立蘇州蘇繡小鎮發展有限公司,作為小鎮項目投資運營主體,負責項目的融資、開發和運營事宜。
擁有豐富在地資源,優勢明顯
蘇繡小鎮所在地鎮湖是蘇繡的發源地,具有2200多年的刺繡文化歷史,在發展蘇繡產業上,擁有載體、結構、特色、人才4方面的獨特優勢。立足豐富旅游資源,融合蘇繡文化與傳統工藝,實現蘇繡文旅跨界融合。小鎮蘇繡文化符號意義凸顯,成為吸引游客體驗、觀賞、消費的原始動力。
創新多樣利用推廣宣傳形式
以“中國刺繡藝術館”“繡品街”“繡館街”為主要代表的蘇派建筑,為蘇繡文化的展示、傳播、交流提供了良好載體。已舉辦十一屆的小鎮特色文化節慶品牌——“中國刺繡文化藝術節”,成為小鎮刺繡文化對外展示的重要窗口。年均參加國內知名文創展會近十場,并作為非遺項目亮相歐美各國,積極開展非遺研究合作,成為高校的創作和教育實踐基地。吸引諸多影視劇把蘇繡引入劇情并在小鎮取景,傳播彰顯蘇繡獨特魅力。
四、如何構筑城鄉融合發展新支點?
典型小鎮:江西大余丫山小鎮、安徽合肥三瓜公社小鎮
案例:江西大余丫山小鎮
江西省贛州市大余縣丫山小鎮是休閑體育類小鎮。以發展生態旅游產業為核心,入駐企業17家,吸納就業600人,完成特色產業投資9億元,年接待游客760萬人次。小鎮規劃面積9600畝,其中建設用地面積2200畝;已建成區域用地面積4900畝,其中建設用地面積1200畝。
多類型旅游產業齊發展
(1)運動競技產業。建成了國家體育產業示范項目—新動力汽車越野基地、全國第一個1公里環形自行車泵道等國內一流的運動競技場地,先后舉辦了全國山地馬拉松等國家級、省級、市級共31類300余次高水準運動賽事,參與人員超過200萬人次。
(2)探險拓展產業。打造了悍馬博物館、森林拓展訓練基地、空中看丫山、房車營地等一批探險拓展基地,成功舉辦了首屆全國百部房車露營大會。
(3)康樂游戲產業。打造了亞洲第三大輪胎主題樂園、A哆森林、萬米懸空玻璃棧道、溜索、打水寨、網紅橋等康樂游戲基地,吸引了大批全國各地的游客來休閑度假。
(4)健身健美產業。建設了130公里環山健康騎行步道、16公里登山道、游泳館、拳擊中心、竹林球場、室外籃球場、竹林瑜伽等健身健美場地,成功承辦江西省群眾登山健身大會。
(5)養生保健產業。與同仁堂合作發展健康理療產業,建設了國際生態康養度假中心等20多個康養項目,大力發展康復療養、健康維護、旅居養老、“候鳥”養老等業態。
注重生態保持與區域環境整治,大力發展鄉村旅游
按照天藍、地綠、水凈、鄉魂、樂游、宜居的目標,突出生態秀美、人文醇厚的文化特征,盤活鄉村的青山綠水等自然資源,建設了A哆鄉村、水上樂園、鄉村旅游觀賞園、龍山瀑布群等鄉村旅游項目56個。先后被評為江西首個AAAAA級鄉村旅游點、江西省十大新旅游景區、中國最美休閑鄉村、中國鄉村旅游模范村、中國傳統文化養生基地、國家森林公園、省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全民健身戶外活動基地、2016中國美麗休閑鄉村、中國鄉村旅游創客示范基地等。
五、如何搭建傳統文化傳承保護新平臺?
典型小鎮:天津西青楊柳青文旅小鎮
案例:天津西青楊柳青文旅小鎮
天津市西青區楊柳青文旅特色小鎮是文旅產業類小鎮。以發展民俗文化產業為核心,入駐企業及商戶1100余家,吸納就業4000人,完成特色產業投資21億元,年接待游客226萬人次。小鎮已建成區域用地面積4000畝,其中建設用地面積3800畝。
集聚多方智慧進行文旅開發
小鎮核心區由國有平臺公司投資建設,其他功能區引入知名文旅開發公司進行專業化市場化的融資、開發、運營事宜,并利用古鎮旅游管理、太德勵拓傳媒、李寧非凡體育等第三方主體,借助其資源資產優勢打造小鎮高水平運營服務平臺。積極吸納各類文旅企業、大師工作坊、文化創意街區,為小鎮注入活力和特色。
著重顯現特色、產業等諸多優勢
小鎮是中國四大木版年畫產地之首。楊柳青木版年畫具有380多年的發展史,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享譽國內外,擁有集聚效應明顯、產業結構合理、特色優勢顯著、人才隊伍匯聚等四個方面的獨特優勢。小鎮內建有年畫博物館、民俗文化館、明清街等傳播年畫的文化空間,為年畫產業化奠定了堅實基礎。小鎮圍繞年畫技法工藝和流程特點,集聚了木印、水印、石印、膠印等上下游產業,結合文旅項目實現年畫全產業鏈協同發展,開發豐富旅游資源,實現年畫文旅跨界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