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利用自身的信息經濟、塊狀經濟、山水資源、歷史人文等獨特優勢創建一批特色小鎮,是適應和引領經濟新常態的重大戰略選擇。
打造供給側改革新平臺
特色小鎮不是行政區劃單元上的一個鎮,沒有行政建制。
特色小鎮也不是一個產業園區的一個區,也不是風景區、開發區、高新區,它不是單純的大工廠,而是聚焦特色產業,融合文化、旅游、社區功能的創新創業發展平臺。
特色小鎮產業定位“一鎮一業”,突出“特而強”。
“特”是指每一個特色小鎮都主攻信息經濟、環保、健康、旅游、時尚、金融、高端裝備制造等七大“萬億”產業以及浙江的茶葉、絲綢、黃酒等歷史經典產業中的一個產業,而不是“百鎮一面”。
“強”主要表現為圍繞產業高端和高端產業,原則上要求三年投入30-50億,培育行業的“單打冠軍”。
特色小鎮功能集成“緊貼產業”,力求“聚而合”。
“聚”就是特色小鎮都有產業、文化、旅游和社區四大功能的聚集。
“合”就是四大功能都緊貼產業定位融合發展,而不是簡單相加,生搬硬拼。特色小鎮的文化旅游社區功能,必須從產業中延伸和挖掘出來,就如浙江的絲綢小鎮,它的文化和旅游功能會從絲綢產業中挖掘。
特色小鎮形態打造“突出精致”,展現“小而美”。
“小”就是規劃面積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設面積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
“美”就是所有的特色小鎮都要建成3A級以上景區,其中旅游類特色小鎮要按照5A級景區標準建設。
厘清了多方關系
浙江特色小鎮建設有一個總的原則,就是“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特色小鎮建設就是按照這個原則推進的。
特色小鎮建設中,政府主要是做四方面的工作: 一是編制規劃; 二是基礎設施的配套推進,包括水電道路建設等等;三是要素保障,主要是土地保障;四是生態環境保護。
還有一個重要的工作,就是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吸引各方力量來建設特色小鎮。 企業做什么呢?企業主要是做產業發展,人才引進,市場營銷,項目推進、效益追求等等,非常清晰。
浙江的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對象中,如諸暨襪藝小鎮、吳興美妝小鎮、龍游紅木小鎮等等一批小鎮,都是民企建設的。同時央企,省里的國有企業,還有高等院校都在積極參與建設。
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目前,浙江省已經公布了兩批79個特色小鎮省級創建對象,51個省級特色小鎮培育對象。特別是首批37個特色小鎮,取得了4方面的成效.
一、是特色小鎮正成為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的新載體。各個特色小鎮都成為了創新創業人才的首選地,成為轉型發展、創新發展的主戰場。每個小鎮都集聚了大量的人才。
二、是特色小鎮正成為推進項目建設、拉動有效投資的新引擎。首批37個特色小鎮吸引了3300多家企業,完成投資480億,有5個小鎮投資已經超過20個億。
三、是特色小鎮正成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實踐。特色小鎮為現代創業群體提供了個性化的創業需求供給,為不同的客戶提供了有效的需求供給,在高質量產品供給上也有了新的作為。
四、是特色小鎮正成為各級干部積極主動作為的新舞臺。特色小鎮為浙江干部主動了解新經濟、發展新經濟、做實新經濟提供了有效抓手。
在政策的鼓勵和市場的推動下,浙江省涌現出一批極具影響力的的特色小鎮,在該省的特色小鎮建設中發揮著龍頭作用,下文特挑選了一些典型案例加以分析:
三大發展方向
1、延續歷史文脈,發展歷史經典產業。
特色小鎮的建設發展是當地傳統文化和當地社會經濟結合發展的生動實踐。相當一部分特色小鎮發展茶葉、絲綢、黃酒、中藥、青瓷、木雕、根雕、石雕、文房等歷史經典產業,不僅對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起到了十分有利的作用,同時又把文化遺產提到對當下社會發展有促進作用的地位。
傳承歷史的小鎮并不是被動發展或是純粹的“博物館”,如茶葉、絲綢、黃酒等小鎮,既挖掘千年歷史文化積淀,延續歷史文化根脈,傳承工藝文化精髓,又引領該產業創新發展,為傳統產業注入新活力。
青瓷小鎮
中國青瓷小鎮于2012年正式啟動建設,龍泉青瓷小鎮憑借青瓷制作歷史經典產業列入首批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名單,著力于打造集文化傳承基地、青瓷產業園區、文化旅游勝地為一體的青瓷主題小鎮。
上垟在龍泉青瓷發展史上的獨特地位、良好的產業文化基礎,成為中國青瓷主題小鎮的靈魂。2015年底,“中國青瓷小鎮開發項目”正式簽約,該項目以上垟鎮龍泉瓷廠舊址為核心,整合周邊資源,深入挖掘龍泉青瓷文化內涵,建設成為開放式、生態化的人文景區。青瓷文化園是青瓷小鎮項目的核心,保留原國營龍泉瓷廠風貌,設置青瓷傳統技藝展示廳、青瓷名家館、青瓷手工坊等各種青瓷主題的休閑體驗區,為不可復制的青瓷文化歷史增加了新的休閑體驗。
經過一年的建設發展,中國青瓷小鎮初見成效,目前已吸引了89家青瓷企業、青瓷傳統手工技藝作坊入駐,帶動了當地4000多名農民就業創業。依托小鎮濃厚的青瓷文化底蘊和依山傍水的秀麗風景,城鎮建設風生水起,一個世界青瓷技藝傳承地、青瓷文化創意集散地、青瓷文化交流匯集地為一體的世界級青瓷小鎮已初具規模。
2、著眼未來經濟,發展新興產業。
與歷史經典產業相對應,相當一部分特色小鎮在產業規劃之初,就將目光瞄準了新興產業。例如云棲小鎮、夢想小鎮都發展信息經濟,但為了凸顯特色,二者又有所不同:云棲小鎮以發展大數據、云計算為特色;而夢想小鎮主攻“互聯網創業+風險投資”。
在規劃理念上,投資突出“有效”,而“有效性”體現在與實體經濟緊密結合,聚焦前沿技術、新興業態、高端裝備和先進制造等層面。
突出高端引領,每個著重發展新興產業的特色小鎮都是一個創新平臺,促進了創新要素大量聚集、促進了產學研用協同創新、促進了科技金融緊密結合、也促進了創新創業蓬勃發展。依托特色小鎮集聚創新資源,激活創新要素,轉化創新成果,最終實現產業發展從資源要素驅動發展到創新驅動發展轉變。
云棲小鎮
云棲小鎮是浙江省首批創建的37個特色小鎮之一。小鎮位于美麗幸福的首善之區杭州市西湖區,規劃面積3.5平方公里。云棲小鎮的靈魂人物——王堅博士,致力于把云棲小鎮打造成中國未來創新的第一鎮,堅持發展以云計算為代表的信息經濟產業,著力打造云生態,大力發展智能硬件產業。目前已經集聚了一大批云計算、大數據、APP開發、游戲和智能硬件領域的企業和團隊。
云棲小鎮采用了“政府主導、民企引領、創業者為主體”的運作方式。政府主導就是通過騰籠換鳥、筑巢引鳳打造產業空間,集聚產業要素、做優服務體系。民企引領就是充分發揮民企龍頭引領作用,輸出核心能力,打造中小微企業創新創業的基礎設施,加快創新目標的實現。創業者為主體就是政府和民企共同搭建平臺,以創業者的需求和發展為主體,構建產業生態圈。這是云棲小鎮最有創新活力的部分。
云棲小鎮創造了全新的產業生態,云棲小鎮構建了“創新牧場-產業黑土-科技藍天”的創新生態圈。“創新牧場”是憑借阿里巴巴的云服務能力,淘寶天貓的互聯網營銷資源和富士康的工業4.0制造能力,以及像Intel、中航工業、洛可可等大企業的核心能力,打造全國獨一無二的創新服務基礎設施。
云棲小鎮建設僅僅一年,發展非常迅速。2015年實現了涉云產值近30個億,完成財政總收入2.1個億,累計引進企業328家,其中涉云企業達到255家,產業已經覆蓋云計算、大數據、互聯網金融、移動互聯網等各個領域。
3、借鑒國外經驗,發展特色產業。
首先從起源來說,特色小鎮的靈感其實來自于國外的特色小鎮,如瑞士的達沃斯小鎮、美國的格林威治對沖基金小鎮、法國的普羅旺斯小鎮。這些小鎮的產業富有特色,文化獨具韻味,生態充滿魅力,對浙江優化生產力布局和發展浙江特色小鎮頗有啟迪。
其次從小鎮特色產業的定位和選擇來說,浙江特色小鎮的做法也借鑒了國外經驗。例如,特色小鎮的產業定位突出“一鎮一業”,這其實借鑒了日本在發展農村中推廣的“一村一品”做法,二者內涵一致,只不過后者局限在“農村”的建設,而前者擴展到”鎮“的層面,與新型城鎮化緊密結合在一起。
基金小鎮
2015年05月17日,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鎮正式揭牌,一個類似于美國對沖基金天堂——格林尼治的基金小鎮,在國內誕生了。基金小鎮憑借金融業列入首批浙江省特色小鎮創建名單。
玉皇山南基金小鎮位于杭州市上城區玉皇山南,核心區規劃總占地面積2.5平方公里,總建筑面積約30萬平方米。玉皇山南基金小鎮以美國格林尼治基金小鎮為標桿,運用國際先進理念和運作模式,結合浙江省和杭州市的發展條件和區域特質,旨在打造一個集基金、文創和旅游三大功能為一體的特色小鎮。
基金小鎮用“微城市”的理念打造園區,加快建設生活配套服務平臺,在玉皇山南集聚區內,公共食堂、商務賓館、停車場、配套超市等正在加快建設,有的已投入使用。此外,基金小鎮還將提供一系列特色配套服務。比如引進由省金融業發展促進會組建和管理的“浙江省金融家俱樂部”,將創辦成立“浙江金融博物館”,成立對沖基金研究院,為小鎮入駐私募機構提供專業化服務。
截至目前,基金小鎮已集聚了68家私募、股權投資企業,到位資金63億元,管理資產規模300多億元,成為杭州市私募股權投資企業最多、管理資產規模最大的區塊。入駐企業中,既有新引進的阿里巴巴旗下杭州湖畔山南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寧波遠大物產等,也有“老牌”的敦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此外,位于安家塘19號的莫言工作室也已完成裝修施工,即將迎接莫言團隊正式入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