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水東鎮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強化“兩個維護”,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堅定實施五大發展行動戰略,繼續打好三大攻堅戰,全力建設省級特色小鎮——“甜蜜小鎮”,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切實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奮力在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中創造新佳績。
一、宏觀背景。
鄉村興則國家興,鄉村衰則國家衰。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并寫入黨章,這是重大戰略安排,開啟了加快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新征程。
實施這一戰略的總要求,就是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20字總要求,是“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在“三農”領域的具體體現,體現了時代的進步,回應了群眾的期待。
特色小鎮是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以及住建部決定在全國范圍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計劃到2020年,培育1000個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閑旅游、商貿物流、現代制造、教育科技、傳統文化、美麗宜居等特色小鎮,引領帶動全國小城鎮建設。
建設特色小鎮是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突破口。習近平總書記曾就特色小鎮作出重要批示,強調特色小鎮建設對經濟轉型升級、新型城鎮化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特色小鎮的發展,能夠帶動周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發展,有利于吸納農村勞動力就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2016年,宣城市在安徽省率先啟動特色小鎮建設,出臺了《關于加快特色小鎮培育創建的實施意見》,明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在用地保證方面,對列入市級特色小鎮創建名單且確需新增建設用地的特色小鎮,建設用地計劃指標由市和縣(市、區)按照8:2配套比例給予保障;在資金支持方面,市財政設立5000萬元的專項資助基金,對年度考核合格的市級特色小鎮培育對象給予一定專項資金補助,同時要求各縣(市、區)對獲得市級專項資助的特色小鎮,按照市與區1:2、市與縣(市)1:3的比例配套資助。
2016年7月,水東“甜蜜小鎮”成功入選宣城市首批特色小鎮培育名單;2017年9月,入選省級特色小鎮(試驗)名單;2019年3月,經安徽省特色小鎮建設領導小組會議審議通過,第二批25個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名單正式對外公布,“甜蜜小鎮”成功入選,成為宣城市僅有的兩家入選第二批省級特色小鎮其中之一。
二、水東概況。
水東鎮位于宣城市宣州區東南,距離宣城市區29千米,地處水陽江東岸,北接郎溪、東臨廣德、南倚寧國,是四縣結合的要沖。全鎮現有人口3.3萬多人,轄7個村3個社區,總面積108.4平方公里,是中國蜜棗之鄉、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中國文化旅游特色鎮、國家級生態鄉鎮、全國文明村鎮、全國特色景觀名鎮、安徽省千年古鎮、安徽省最佳旅游鄉鎮、安徽省衛生鄉鎮……
2018年,水東鎮實現財稅收入9615萬元,其中國地稅6565萬元,非稅收入3050萬元,財政總收入同比增長28.89%;規上工業產值同比增幅31%;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幅48.4%。
水東歷史悠久,古代即是宜居之地,美好的環境吸引先民來此生衍。傳說三國時代就有移居水東的先民。見諸家譜(族譜)記載較早的,南唐即有遷居的家族,此后歷朝歷代絡繹不絕。南宋時,胡氏始祖自湖州前夕而來,繁衍生息,建設家園,如今,宋代村莊小胡村綿延己近千年。水東鄉風淳樸,人文薈萃。水東梅氏為北宋詩人梅堯臣的后裔,梅枝鳳的詩感情真摯,清真雅正,獨成一體,是清初詩壇“宣城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水東物產資源豐富,文化傳承悠久。本地原產優質青棗,經過傳承數百年傳統技藝的精致加工,水東蜜棗的香甜便使人民記住了水東的甜蜜滋味。如今,水東蜜棗制作技藝已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水東蜜棗也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創新,以更加貼近時代的理念、更加豐富的產品滿足人民甜蜜生活的需求。水東山區盛產毛竹,以此為原料精工制成的水東表芯紙,曾因做工好、質量優,遠近聞名,憑借水陽江的運輸便利暢銷各地。
水東自然風光旖旎,人情風俗淳樸。歷史長河奔流逝去,文化遺產沉淀豐厚,文化古跡保留甚多;古村落星羅棋布,連點成片。水東老街、十八踏、五道井、大夫第、當鋪街、水龍會、天主堂,花戲樓、三道橋、龍泉洞、三天洞、茶花嶺、鴉山古道,小胡村、王胡村、大葛村、宗村、蔡村、大梅村、大汪村,皖南皮影戲、六月六荷燈節、蜜棗旅游節、龍泉洞音樂節……
悠久的人文歷史、厚重的文化底蘊、豐富的旅游資源、獨特的區位優勢,激發了水東人打造“甜蜜小鎮”、開發旅游的欲望和熱情。在宣州區委、區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下,水東鎮黨委政府在制定和實施《水東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規劃》《水東旅游開展規劃暨旅游區總體規劃》的基礎上,明確全鎮域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總體思路,以大景區建設為主線,結合美麗鄉村建設,整合資源,實施“一花七葉·金道銀廊”總體布局,加快開發步伐,提升景區競爭力。
三、“三變”改革。
推進特色小鎮建設,夯實產業是重要基礎。近年來,水東鎮緊抓“大景區”建設發展戰略的大好契機,配套景區建設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尋求出以“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資源變股權”的“三變”工作目標基礎上向“農村變景區,農民變導游,農房變民宿”的“三變”+X模式拓展思路,涌現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亮點。
碧山村打造“三變”+特色村落的發展模式:成立后的碧山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以2500畝集體林地入股資產,積極吸收社會資金折股投入,在改良老香榧樹種的基礎上,發展優質香榧種植500畝,目前已召開股東大會,同意將村集體部分資金、原林地毛竹收入資金、社會資金及上級補助收入整合為集體股金發展香榧產業,按股比獲得收益分紅,增加股民收入。
交通社區打造“三變”+旅游服務發展模式:2007年建設占地1300平方米,高達四層樓——交通賓館。委托宣城強圣旅游發展有限公司親心谷自然生態度假區經營,每年租金25000元,作為股金紅利。現已經征地110多畝,即將建成投資2200多萬元占地10000多平方米的水東游客接待中心,目前已全部建成,對外接待業務,交通社區將配套游客接待中心發展各項旅游服務產業。
稽亭村打造“三變”+特色農業產業發展模式:利用國家扶持村集體經濟300萬皖東南木榨油展覽館項目資金,一期工程展覽館主體工程、停車場、道路建設已經完工,已通過驗收。二期工程將配套生產設備及展館內部建設,三期工程以水東大景區景點建設及旅游產業木榨油系列產品開發產生經濟效益,增加股份紅利。以鞏固土地確權成果,實現農村土地“三權分置”重大制度創新,讓農民成為真正股東,將全村農村承包土地入股到合作社,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對外引進煙葉水稻種植大戶、葡萄種植大戶、果林采摘園家庭農場,水產養殖大戶綜合利用。
七嶺村打造“三變”+水生態發展模式:七嶺村依托水東大景區建設,在完成村集體資產股份制改革的同時,結合本村所處區域優勢及水陽江生態環境優勢,以“三變+水生態”發展模式,充分征求廣大村民的意見,打破山區鎮傳統種植模式,整合小田塊,打造大區域生態養殖基地。引進宣城市白洋澗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發展青蝦養殖,并被宣州區水產局列為種蝦培育基地。該公司種蝦培育基地新建60個標準化生態青蝦養殖池、200平米生產性用房、低壓線路架設、微管增養及視頻監控等設備。項目實施以來,公司年利潤總額100余萬元。七嶺村以發展青蝦養殖,有機再生水稻種植,煙稻輪作打造輪作綜合種養區。倡導環保理念,發展循環經濟,充分挖掘土地潛力,同時有效減少寧杭高速、104省道兩側秸桿總量。
前進村打造“三變”+鄉村旅游發展模式:前進村是鄉村旅游試點村,境內有鴉山古道、法云禪寺、萬佛林等旅游景點,資源豐富、設施良好,以此為契機,著力打造三變十特色休閑旅游發展模式,已建設農家樂45家,客房168間,床位330張,餐位1700個。每年接待住宿游客2萬余人,以及大量的自駕游客;通過多鐘經營,多元發展,通過土地流轉及大戶帶動,鼓勵村民成立前進村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現有社員30余人。依托水東大景區和前進村自身旅游發展的契機,2018年對上何村連塊土地進行流轉整合,著力打造集采摘、觀光于一體的高端休閑農業。前進村將探索股改+三變新思路,努力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美好新天地。
四、水東大景區。
在宣州區委、區政府的關心支持下,近年來,水東鎮抓住水東大景區建設發展的有利契機,努力利用好資源稟賦,發揮好資源優勢,盡全力把優勢資源轉化為優勢產業。
依據《宣城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特色小鎮培育創建的實施意見》、《宣州區水東鎮生態旅游總體發展規劃》、《宣州區東部片區水生態綜合整治可行性研究報告》和《水東鎮鄉村旅游總體規劃》,結合已經簽約的旅游合作開發項目實際需求,按照“一花七葉·金道銀廊”總體空間布局和人文一體、產城聯動、規劃先導、注重細節的基本原則,構建面向長三角的著名AAAA級景區和集餐飲服務、特色住宿、旅游購物、文化娛樂、民俗體驗為一體的綜合旅游目的地。
“一花”是指以水東老街、教堂、沿井河為核心的水東古鎮。涵蓋老街民俗文化體驗區、沿井河商務休閑觀光區、游客接待中心轉駁區等景點景區。“七葉”包括甜蜜梅鄉、茶花古寨、福地洞天、仙魁茗苑、古道原鄉、禪境石林、漁溪三橋等七個主題組團。涵蓋“親心谷”、龍泉洞、風情主題村落、銀廊景觀大道、前進村特色鄉村旅游等景區景點。“金道”為古鎮至宗村至鴉山古道、九曲嶺古道的游覽路線,連接老街、銀杏廣場、宗村、法云禪寺的景點,計劃塑造以銀杏、油菜花、向日葵為景觀的旅游走廊。“銀廊”為古鎮至祁梅村親心谷的景觀大道,正塑造以櫻花、杉樹為景觀的旅游走廊。
在“一花七葉、金道銀廊”總體格局下,水東鎮編訂了水東旅游大景區總體規劃、生態旅游總體發展規劃。完成“甜蜜小鎮”、“洞天福地”、“親心谷”3個小鎮培育方案編制。注冊成立了“甜蜜古鎮”旅游開發公司,發起并成立了區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協會。完成了水槐路升級改造、104省道大型停車場、宗水路紅綠燈工程建設。“親心谷”生態旅游項目、碧山水庫建設工程、祁梅路改造提升工程(銀廊)、朝陽河大道改造提升工程、游客接待中心、水東老街改造提升工程等重點項目正緊鑼密鼓展開。
五、美麗鄉村建設。
產業興,百姓富,鄉村美。在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水東鎮緊緊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寬裕”總體要求,全力推進人居環境改善,全方位實施“五清一改”工程,有力有序有效做好垃圾分類及農清工作,并采取“抓點、布線、擴面”方式,結合旅游發展規劃,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做到以點帶面,推動全鎮美麗鄉村建設。如今,水東鎮現已完成南陽村大汪村等7個省級中心村建設,截至目前是全市唯一省級中心村全覆蓋鄉鎮。
依托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優勢,結合水東大旅游、大景區建設。在建設過程中,水東鎮一方面突出農旅結合為重點,積極探索“以農促旅、以旅強農、農旅結合”的美麗鄉村發展新模式,努力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景”,在保持原汁原味千年古村風貌的同時,重點突出農家樂的“民俗體驗、林果采摘、娛樂休閑、體育健身、餐飲服務”五大功能,打造更多特色品牌,著力推進農產品向旅游商品轉型,幫助農民增收致富。
祁梅村是水東鎮美好鄉村建設過程中涌現的一個亮點。多年來,該村注重依托特色自然資源和自身良好生態環境,大力發展棗產業等特色作物種植加工和鄉村旅游等主導產業。2016年8月,祁梅村引進了安徽省重點項目——親心谷休閑度假旅游項目,并在親心谷等項目的帶動下,大力發展了民宿、農家樂、農村電商等第三產業,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2018年10月,祁梅村被農業農村部推介為“2018年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六、重點旅游項目。
緊盯打造綜合旅游目的地這一目標,近年來,水東大景區積極謀劃實施各類重點旅游項目,全力促進全域旅游提質增效,為進一步推動“甜蜜小鎮”建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下堅實基礎。
親心谷生態旅游項目:健康養生中心區塊(酒店),建筑面積約28000㎡,內含約300間客房、7間多功能會議室、1間會議接待室。建筑面積約2500㎡室內恒溫水上樂園已完成并投入使用。建筑面積約50000㎡養生中心12個單體全部完成,主要功能有中餐廳、健身房、圖書館、園區醫療、中醫養生。繩索公園戶外運動已對外開放。親心谷生態旅游區在2018年10月已開始試運行。
2016年度的2個項目,新建碧山水庫和親心谷供水已經完工并通過項目法人組織完工驗收。2017年度的6個項目,祁梅路改造提升、朝陽河大道改造提升、游客集散中心、主次廣場及四個節點、游客中心供電及小洋樓維修等已經全部完工。2018年度的10個項目,上下何村橋及接線、游客集散中心內裝飾、集鎮旅游道路改造提升、主次廣場入口立面改造、朝陽河大道信號燈、水東古鎮多媒體展示、三條河整治(兵山河、武山河、朝陽河)、標識標牌系統、智慧旅游系統及安防和背景音樂系統等。正在建設和已完成招標項目共10個,分別是海螺路改造提升、老街沿街立面修繕加固、旅游公廁、教堂片區改造提升、望江亭、集鎮污水管網、老街高低壓改造、交通路10KV高壓入地;已完成招標項目2個,古鎮文化藝術中心;化石博物館和玉石博物館。
七、甜蜜小鎮。
2017年,水東“甜蜜小鎮”被列入安徽省省級特色小鎮(試驗)名單。2019年,又被列入第二批安徽省省級特色小鎮名單。兩年來,按照小鎮概念性規劃和建設方案要求,水東鎮全力推動產業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持續加大,項目全面提速,產業更加興旺。
精準定位,找準小鎮創建發力點。根據《宣城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特色小鎮培育創建的實施意見》,水東鎮按照城鄉一體、鎮村聯動、統一規劃的基本路徑要求,確定了以現有的“棗”產業為支撐,規劃總面積約2.76平方公里,核心區面積0.85平方公里,建設面積0.6平方公里,功能布局分為甜蜜產業組團、生態休閑組團、文化旅游組團和綜合服務組團四大功能區,其中甜蜜產業組團為核心區。
特色帶動,賦予甜蜜小鎮新內涵。以甜蜜為主題,打造“甜蜜”的蜜棗產業,涵蓋蜜棗種植、蜜棗加工、棗木加工、棗木工藝、創意產業等,延伸至棗園采摘、農業觀光、健康養生等生態休閑產業,并且依托水東特有的天主教堂,以蜜棗節、棗花節、河燈節等傳統節日為支撐,帶動“甜蜜”的文化旅游產業,涵蓋婚慶服務、民俗體驗等文化產業,營造小鎮和諧美麗甜蜜生活,多策共建“甜蜜經濟”。在建設過程中以“棗”產品為突破口,集中力量、突出重點,進一步做大產業基礎,做足“甜蜜”事業,打造出甜蜜的故事、甜蜜的產品、甜蜜的環境、甜蜜的企業、甜蜜的生活。目前,小鎮規劃區內有谷物加工與蜜餞食品項目、中良棗業加工項目等棗產業開發項目8個;親心谷婚慶基地等婚俗文化體驗項目8個;小鎮客廳、老街主體廣場、朝陽路改造提升等基礎設施項目11個。
全力建設,打牢特色小鎮創建基礎。按照“規劃先行、引領發展”的工作思路,聘請上海合城規劃建筑設計有限公司編制了《宣州區水東甜蜜小鎮概念性規劃》。根據規劃,建設特色小鎮產業發展是核心。水東鎮以基礎設施建設為突破口,以招商引資為重頭戲,以“農業+”為發展方向,著力把水東“甜蜜小鎮”打造成為產業集聚、業態飽滿、旅游旺盛、特色鮮明、富有知名度和美譽度的特色小鎮。
歷史的機遇將水東推到了發展的關鍵時期,未來五年水東鎮將按照“12345”戰略:
“1”是一條主線,即始終堅持大景區建設這條主線,明確全鎮域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總體思路、總體方向,全面統籌一二三產業發展,打造皖南國際旅游示范區核心旅游小鎮。
“2”是兩大抓手,一手是抓好以中國水東蜜棗文化旅游節為核心的系列文化旅游活動,宣傳水東,集聚人氣,打響品牌;另一手是始終堅持以文化旅游產業為主導的全鎮域招商引資,主動出擊,以招商引資推動經濟升級轉型。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3”是建好三個特色小鎮,即全力創建、培育“甜蜜小鎮”“親心谷小鎮”“洞天福地小鎮”,統籌城鎮建設和美麗鄉村發展,全鎮城鎮化水平超過45%,綠化率達到60%以上,生態環境顯著提升。把水東建設成為宜居宜業的美麗江南小鎮。
“4”是四項重點工作,即全力做好旅游環境整治(含文明創建)、民生工程、美麗鄉村建設、園區建設4項重點工作。全力促進產業結構明顯優化,工業規模化較快成長;形成政治、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良好格局。
“5”是指鎮屬生產總值超過50億元,全鎮發展速度不低于我區平均水平。創建5A級景區,全鎮域所有景點、景區以5A級景區創建為目標,嚴格標準、落實責任,不斷完善設施建設,提升服務質量,成功創建至少1個5A級景區和數個4A級、3A級景區,全面提升水東發展內涵。把水東建設成為泛長三角地區的旅游、休閑、度假目的地。
風勁帆滿圖新志,接續奮斗正當時。下一步,水東鎮將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團結依靠廣大干部群眾,凝心聚力,搶抓機遇,銳意進取,真抓實干,為“全國千強”爭先進位,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譜寫新時代水東發展新篇章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