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山鎮土地肥沃,氣候宜人,山清水秀。
斗山鎮浮月洋樓名聲在外,每逢周末,就有許多游客前往游玩。
70年物換星移,歲月如歌,70年砥礪奮進,鑄就輝煌,斗山鎮在這70年中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那些關于斗山過往的記憶,靜靜地流躺在腦海里,成為一篇文章,一幅畫卷,一曲音樂……
讓我們開啟一段時空之旅,共同見證斗山的時代變遷!
跨越發展,華麗蝶變
后發優勢日漸凸現
斗山鎮是一個名鎮,在廣東省批準設立的廣海灣工業園區內,是廣東省批準成為首批中心鎮之一,是鰻魚專業鎮,列入2018年全國農業產業強鎮示范建設名單,是臺山市鄉村振興示范鎮。該鎮距離臺山市區約28公里,毗鄰珠海,區位優越,交通較為便利,有高速公路穿境而過。
多年來,斗山鎮憑借改革開放的春風和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土地資源優勢,人杰地靈,不斷加快建設步伐,基礎設施建設越來越完善,強勁的后發優勢日漸凸現。
今年上半年,斗山鎮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3600萬元,同比增長14.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91萬元,同比增長19.6%;固定資產投資總額22633萬元,同比增長20.6%;進出口總額2528萬元。1—7月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為649萬元。
經濟離不開產業的支撐。斗山是臺山的工業重鎮,全鎮現有企業100多家,主要有制衣、織布、化工、五金電器、糧食加工、鰻魚養殖加工出口、飲食等行業。目前,鎮內的迪生力綠色食品有限公司正開展農產品初加工廠房、冷庫等設計;臺山市福馬飼料有限公司二期生產項目已完成項目立項申報、排污許可審批和場地土方回填工作,目前已完成成品車間、原料車間主體工程的34%;臺山市鑫華化工有限公司于2019年4月開始試產;鰻魚出口回流工作進度加快,今年上半年鰻魚在臺山出口額929萬元;廣東省農產品加工示范區(斗山園區)二期1000畝土地平整工作正在進行,目前已簽約遠宏水產、楊氏水產、合眾食品、新禧糧庫和新喜象糧食倉儲等5個項目。
此外,今年該鎮還到廣州、中山、湛江、東莞、佛山等地開展招商工作,分別邀請廣州植之元油脂實業有限公司、中山麗景集團、陽光電源股份有限公司、東莞豐樺源、長鹿旅游休博園等公司到斗山實地考察投資環境,上半年成功盤活35畝土地,引進江門市俊誠混凝土有限公司落戶,其注冊資本3300萬元。
產業融合,撬動經濟
推動小城鎮建設高點起步
斗山鎮土地肥沃,氣候宜人,山清水秀;歷史文化悠久,人才輩出,浮月洋樓、騎樓文化街、陳宜禧紀念廣場、陳宜禧故居、浮石村、北帝廟等豐富多樣的歷史文化資源,賦予了斗山旅游強大的生命力。
城鎮面貌不改變,鎮村功能不完善,最終將會成為阻礙旅游業發展的瓶頸。從新中國成立到邁進新時代,70年的崛起發展,70年的滄桑巨變,斗山城鎮面貌煥然一新。斗山鎮牢固樹立“穩步、有序、高效、求實”的思路,堅持把小城鎮建設放在全鎮發展全局中統籌謀劃,將以人為本的思想放在首位,統籌兼顧、因地制宜全力發展“七個一”,積極推動小城鎮建設高點起步,體現特色,形成“鐵路小鎮”品牌。
如今,漫步在斗山,處處能感受到特色小鎮建設的幸福的味道。2019年1月,斗山鎮榮獲2018年度臺山市小城鎮建設考核(二類鎮)第三名,連續2年斬獲佳績。此外,今年該鎮還不斷加大對小城鎮建設項目的投入力度,截至7月份,投入約160萬元完成富城路瀝青鋪設工程;投入約100萬元完成愛鄉橋頭至??诓貉鼐€綠化提升工程;臺山市第二人民醫院業務樓、輔助樓、宿舍樓3項工程進展順利;任遠中學新教學樓順利開工;西柵橋頭至蓮洲橋頭路燈升級工程正在完善預算;環北路人行道工程正在完善預算;斗山鎮華僑廣場體育公園改造工程已完工并驗收合格。
產業融合是現代旅游業發展過程中不可逆轉的趨勢,是全域旅游發展中的關鍵步驟和重要抓手。在人民生活環境和城鎮面貌煥然一新的同時,斗山鎮的產業融合發展欣欣向榮。今年上半年,該鎮整合廣東省農產品加工區項目、農業產業化強鎮項目,浮月村、陳宜禧紀念廣場等現有景點,按照農旅融合的方向,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在產業園內謀劃建設鰻魚中式料理品鑒、游客休閑體驗區、農業產業觀光一體化產業園區,深入挖掘鰻魚產業文化,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此外,該鎮還積極做好旅游項目規劃和建設工作,跟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產業興村強縣示范項目,其中橫江村休閑農業主題廣場、橫江村休閑農業主題觀光園配套(科普廊架)、橫江村交易市場擴建、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等項目按照計劃有序推進,目前已完成建設項目進度的60%;《臺山市浮石皇族古村旅游區總體規劃》已通過專家評審;已完成浮石村紅色印象館規劃設計初稿;斗山南宋皇族遺風特色小鎮項目進展順利。在旅游配套和基礎設施建設上,完成了橫江村停車場項目建設;橫江洋樓安裝了語音導覽牌;基本完成橫江旅游驛站建設項目。并積極配合做好全域旅游創建工作,以及完成全域旅游省檢工作任務,完成全域旅游省檢整改工作任務清單中愛鄉橋路牌、指示牌整改任務;浮石村成功申報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
關注民生,社會繁榮
讓群眾得到實惠
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從衛生到醫療、到養老、到文化……斗山鎮一項項惠民承諾擲地有聲,一個個民生項目落地開花,讓群眾真正得到實惠。
近年來,斗山鎮通過不斷加強衛生基礎設施建設,開展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基礎設施建設日臻完善,衛生綜合水平提升較大。今年上半年,該鎮投入資金360萬元進行市場升級改造工程,對市場內部、外部、棚頂和排污管道進行升級改造;投入資金20多萬元,完成圩鎮區內衛生死角清理整治工作;投入資金35萬元,完成鎮圩內下水道改造修補和加裝四防裝置工程;投入資金25萬元,完成圩鎮內明渠改暗渠和增加布設暗渠共620米;投入資金12萬元,完成12個垃圾分類收集的排水系統;投入資金近70萬元,完成富城路和舊區街道硬底化和補綠插綠工程;投入資金51萬元,對圩鎮內5座公廁進行升級改造或重建。
在社會保障體系上,今年上半年該鎮參加城鄉基本醫療保險38124人,其中農村居民參保35219人,覆蓋率達92.3%以上;全鎮城鎮戶口參加城鄉居保26061人,其中60歲以上的參保9891人,60歲以上參保人參保率達100%。此外,該鎮還積極開展扶困救弱,敬老愛幼工作,廣泛開展計劃生育政策宣傳和免費孕前優生健康孕前檢查項目、“兩癌”篩查。2019年該鎮改建農村衛生站任務為3間,分別是西柵村、中禮村、蓮洲村,均已完成選址工作。
該鎮的文體活動同樣豐富多彩。元旦前在斗山廣場舉辦以“全民掃黑除惡,打造無毒村居,共建平安斗山,創建文明城市”為主題、具有斗山地道特色的文藝晚會,群眾反應熱烈。春節期間,舉辦了男子9人排球賽、曲藝表演、醒獅巡游、文藝晚會。除此之外,文化站還積極推動“送戲下鄉”活動,大大豐富了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