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在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的關鍵階段,廣州從化在溫泉鎮南平村召全區農村工作暨推進鄉村振興示范區建設現場會。
事實上,在嚴密防控疫情的基礎上,從化推動鄉村振興馬不停蹄。年初,新開花谷精品花街、“老溫泉新活力”實踐館和荔枝蜜公園等項目同日揭幕,為美麗鄉村注入新動能;近一個月來,從化春耕、從化香米、28個重大項目簽約動工等鄉村振興的大手筆、新舉措先后啟動,吹響2020年鄉村振興再奮進的號角。
時不我待、只爭朝夕!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和“四個出新出彩”等重大機遇當前,在奮力建設全省乃至全國鄉村振興示范區,貫徹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凝心聚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背景下,一場重要的鄉村振興工作會議傳遞出什么信號?
向點線面組團式發展提質
過去一年,從化先后成功承辦了珠三角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現場推進會、全省農村“廁所革命”、垃圾污水治理現場會等重大活動,“西和模式”“南平經驗”、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鄉村治理創新實踐、五個美麗行動等鄉村振興做法,得到廣泛關注和推廣。
經過近年的建設,借助特色小鎮迅速崛起,為美麗鄉村打下了堅實基礎,農村美、農業強、農民富的從化鄉村新局面初步形成,下一步如何提質升檔?
聚焦特色小鎮提質增效,持續打造鄉村振興動力源是此次大會的焦點。大會指出,按照“以點為基、串點成線、連線成片、聚片成面”的實踐路徑,經過前兩年的打基礎、抓示范,特色小鎮已經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動力源。接下來,要加快形成以特色小鎮為基點,點線面互動“組團式”發展的良好態勢。
比如,通過新老溫泉一體化融合,煥發生態設計、浪漫婚慶、人工智能等產業活力的溫泉鎮有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
溫泉鎮要立足打造流溪溫泉生態經濟總部集聚區南部片區,統籌打好“紅色牌”“綠色牌”,以溫泉財富小鎮—南平靜修小鎮為雙核,加快形成雙核引領的組團發展態勢,推動溫泉地區加快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生態經濟核心區、紅色文化傳承地。
會議還指出,深入實施“五個美麗”行動,加快探索具有從化特色的“內涵式”發展道路。“加快建設具有嶺南風情、從化特色的美麗家園、美麗田園、美麗河湖、美麗園區和美麗廊道,打造村民安居樂業的美麗鄉村。”從化區有關負責人說。
發力現代農業守穩基本盤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指出:“糧食生產要穩字當頭,穩政策、穩面積、穩產量。”
這也表明,在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推進下,抓關鍵、補短板,牢牢穩住“三農”基本盤,是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的有力支撐。
疫情加速了以生鮮電商、智慧農業、訂單農業、定制農業等為代表的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為現代農業發展壯大提供了機遇。從化提出,要抓住機遇窗口,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茶罐子”“花籃子”工程。
特別是高質量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創建國家級現代花卉產業園和省級荔枝產業園、壹號蛋雞產業園,大力推進雞博物館、土雞品種保育園、“從化香米”產業園、無咖啡因茶葉產業園等現代農業項目。
從化香米產業園以山下村占地1000畝的示范性基地為核心園區,全區8個鎮(街)的香米種植基地為附屬園區,3年內在8個鎮街打造10個以上香米生產基地,預計全區種植從化香米面積達到10萬畝。“平均每斤稻谷價格提高6毛錢,這對農民增收實實在在。” 和稻豐公司項目負責人馮永新透露,預計通過2-3年時間,帶動全區水稻年增加收入3.6億元。
不僅是香米,早前,無咖啡因茶葉產業園規劃在從化最北端的呂田鎮顯露雛形。華南農業大學與廣東晴耕雨讀生態發展有限公司簽訂科技合作協議,共同規劃無咖啡因茶葉產業發展。“我們在呂田發現了一種無咖啡因的茶葉,其獨特的成分和益處將對市場有很大的吸引力。”從化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此外,豬肉價格牽動民生,豬肉促生產保供應也是重要的焦點。此次會議把加快恢復生豬生產、增加生豬產量作為當前農業工作的重中之重,重點加快推進溫氏集團、壹號土豬、荷德曼、北歐農場、正邦集團等5家規模性生豬生產企業動工投產,構建種業、養殖、屠宰加工、冷鏈物流配套發展的現代化生豬產業體系,持續擴大生豬產能。
聚焦多項國家級重任落實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實施鄉村振興三年行動計劃的收官之年,從化要把鄉村振興工作推向新高度。
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廣清接合片區、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范、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全國試點區三項國字號的重任將為從化賦予面向未來的新動力,支撐起奮力建設鄉村振興示范區的重要擔當。
“推進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是國家賦予從化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也是從化搶抓發展機遇、加快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抓手。”從化區有關負責人說,全方位謀劃推動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城鄉產業協同發展、農村基層治理和農民致富增收等各領域的系統改革,將為全國城鄉融合發展探索從化經驗。
在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范方面,加快補齊鄉村治理體系的短板弱項,扎實開展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范工作,努力探索具有廣州特色的超大城市鄉村治理新路子。并提出“頭雁”工程、“令行禁止、有呼必應”黨建引領基層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新格局、“三治”合一等具體思路。
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全國試點區建設方面,要全面改善鄉村公共文化服務,用好用活西塘憲法館、鄉村振興實踐館、“老溫泉新活力”實踐館等實踐平臺,加快推進一批村史修編和新時代村史館建設,扶持發展農村非遺項目、傳統民俗、農耕文化,常態化開展面向農村的志愿服務活動,打造一批品牌化文明實踐活動,不斷提升鄉風文明水平。
大會堅定加快建設全省乃至全國鄉村振興示范區的信心和決心,也結合生態型總部經濟集聚區的謀劃發出推動生態福地向經濟高地轉變的強烈信號。
過去一年盡管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鄉村振興工作還存在不少弱項。“以問題為導向,向改革要動力,向創新要活力,補上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的突出短板,從化加快推動鄉村振興示范區各項工作實施。”大會上再次吹響奮進拼搏的號角。
文章來源: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