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冠决赛地点2022_哈里森·巴恩斯_帕楚利亚_足球直播在线观看免费 - 英超法甲

`
政策資訊

特色小鎮:在規范中彰顯特色

來源:中國發展網       作者:中國發展網       時間:2020-04-22

當前,特色小鎮建設正在經歷良性“洗牌”,特色小鎮的積極意義日益凸顯,但也面臨諸多困難。2019年年中時分,國家發展改革委駐廣西田東縣掛職干部赴江西省吉安、贛州、景德鎮等地開展調研,通過實地考察南康家居小鎮、景德鎮市陶瓷文創小鎮、航空小鎮等特色小鎮,以及與相關政府部門座談訪談,深入了解江西省特色小鎮建設發展情況。

特色小鎮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

目前,江西共有省級特色小(城)鎮創建名單65個,其中省級特色小城鎮39個,省級特色小鎮26個。此外,市縣層面也同步開展了市縣特色小鎮創建工作,共創建市縣級特色小鎮34個、特色小城鎮69個;另有企業命名小鎮25個。各地高度重視、主動作為,特色小鎮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

一是特色產業加快發展。各地把特色鮮明和有發展潛力的優勢產業,作為主導產業來精心打造,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產業集群。2018年全省特色小(城)鎮主導產業產值約1289億元,其中18個小鎮主導產業產值超10億元。比如,南康家居小鎮家具產業產值約340億元、金溪香谷小鎮香精產業產值約100億元、景德鎮航空小鎮航空產業產值約93億元。

二是基礎設施更加完善。江西省大力推進小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2018年新建、改建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項目總投入分別達87億元、137億元,完成投資分別達35億元、79億元,小鎮功能和人居環境不斷改善。

三是發展活力逐步增強。各地在創新特色小鎮體制機制上狠下功夫,堅持市場化運作,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行PPP模式,各種生產要素迸發出新的活力。據統計,2018年全省特色小(城)鎮建設吸納社會資本約422億元;全省特色小(城)鎮共實施PPP項目49個、總投資約217億元。

面臨產業支撐能力不強等挑戰

在當前各地對特色小鎮熱情不減的背景下,特色小鎮建設發展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是地方政府干預過多。地方政府作為特色小鎮的主要設計者,對特色小鎮產業定位、空間形態、建設內容、投資總量、運行方式與建設進度等均設定了要求,有濃厚的計劃色彩,容易忽略特色小鎮資源基底、發展目標和經濟社會發展階段差異,在強烈的績效動機和強大的行政權力下,設定過于僵硬、急功近利的標準,甚至成為忽視人性的、社會的、文化的、歷史傳統的烏托邦式規劃。有些缺乏基礎的地級市甚至提出要建設幾十個特色小鎮,忽視了經濟發展規律和城鎮化規律。

二是市場定位不夠精準。有些特色小鎮建設過程中對市場規律、成本選擇、要素自然聚集等因素缺乏足夠的重視。部分文旅小鎮地理位置偏遠,沒有足夠的周邊市場支撐,僅靠吸引幾百公里以外的遠方游客來維持運營,成功率較低。一些基于制造業的特色小鎮,脫離產業配套、區位交通等因素憑空打造制造類產業園區,難以實現要素集聚和生態宜居。

三是產業支撐能力不強。與發達省份相比,江西省特色小鎮產業特而不強、特而不新、特而不優,要素集聚不強,產業基礎不扎實,缺乏在全國范圍內有影響力、有競爭力的特色主導產業。有些特色小鎮沒有從自身資源稟賦出發,找準最有基礎、最有優勢、最有潛力的產業,只是片面追求上量上規模、“趕時髦”。甚至有些小鎮盲目引入房地產商開發,導致住房成本增加,對其他優勢產業產生了強烈的擠出效應。

四是千鎮一面特色不足。部分地區對自身產業、文化、生態、區位、地貎、建筑等資源研究不透、挖掘不足,導致小鎮特色不夠明顯。

五是資金保障捉襟見肘。特色小鎮涉及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相關建設,回報時間長、收益率低,社會資本參與的積極性不高。受政府融資數量的限制,特色小鎮對于資金的大規模、持續性需求難以得到滿足,建設進度緩慢也容易使金融機構和社會力量失去信心。據統計,2018年江西省有13個特色小鎮吸納社會資本不足1億元。

六是體制機制不夠完善。部分特色小鎮在土地運作、擴權強鎮、城鎮管理等方面面臨諸多掣肘。如特色小鎮基礎設施建設工程量大、資金量大,PPP等領域法律法規存在制度空白,加大了社會資本進入的難度。

釋放增長潛力暢通經濟循環

特色小鎮有助于釋放增長潛力、暢通經濟循環。為進一步規范特色小鎮建設工作,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加快推進管理體制改革。積極推動城鎮等級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通過改革賦予小城鎮在土地、財政、稅收、融資等方面更多自主權,激發特色小鎮發展潛力。進一步明晰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存量土地轉換為特色小鎮、低丘緩坡地用于特色小鎮建設等土地政策。按照“小城鎮、大服務”改革方向,通過政府工作信息平臺提供信息傳遞、中介服務和監督管理等服務,推進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注重規劃的彈性,堅持市場與企業的主體地位,為市場的不確定性留出調整空間。

二是積極推動功能融合升級。強調特色小鎮功能復合,著力完善基礎設施,使其能主動承接大城市人口、產業及其服務功能的疏解,謀求區域可持續發展。強調產業和文化在激發空間活力方面的作用,尋求差異性定位,把握價值與優勢的整合創新。呼吁人文關懷,尊重小鎮的歷史文脈,把握空間尺度,營造真正人性化空間。立足特色小鎮產業突出功能,積極探索養老、教育小鎮等多元化建設模式,提升核心競爭力。打造“特色小鎮+”的品牌,通過多要素集成、多業態聚合、多功能融合,搭建以城帶鄉、城鄉互動的有效載體,構建創新創業平臺,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三是深挖特色優勢推動差異化發展。深度挖掘小鎮的傳統文化,形成自身獨特的文化標識。綜合分析氣候特征、山體水系、本土植被、歷史沿革、文物分布、民風民俗、視線通廊、用地現狀、交通系統、公共設施設置等多種因素,配合合適的空間總體序列與節奏、建筑風格、建筑高度、建筑群體組合模式、建筑單體風格與形式語言、建筑材料、建筑色彩,不拘泥于傳統規劃對片區整體風格、結構的打造,而是針對地塊不同現狀條件和未來功能需求采用因地制宜的改造更新手法,通過本土化、個性化、精細化的設計語言塑造特色,傳遞出神形兼備的小鎮特征。

四是加大資金保障力度。在財政支持方面,參照2014年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三部委聯合推進建制鎮示范試點的支持政策,對全國特色小鎮每年安排一定數量專項資金予以支持。在投資支持方面,采取社會化運作模式,將部分基礎設施建設交由社會主體參與承擔。在債券發行方面,將特色小鎮專項債券列入國家年度地方政府債券發行計劃,主要用于支持特色小鎮完善基礎設施和培育特色產業。

文章來源:中國發展網

Copyright ? 2021 Perfcet Market.Cn All Rights Reserved.皖ICP備11004787號-2
×

歡迎撥打一對一免費咨詢電話:

13816360548

您也可以咨詢我們的在線客服

在線咨詢

立即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