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大荒三百里,居然此處有桃源。"是清朝奉天候補知縣劉建封來到池南區時寫下的詩句,一句詩里有他發現池南區時的豁然開朗,也有他對這里自然與人文的由衷贊嘆。
池南區地處長白山南麓的森林腹心地帶,區域橫跨撫松、長白兩縣,內有中朝邊境線40余公里,生態環境優美,山嶺起伏,河流縱橫,63條江河水系蘊藏著年流量2億噸的礦泉資源,區域內有錦江、漫江在自然資源上有著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然而六年前,池南區還只是個兩山夾一溝的偏僻小鎮,放眼一望四處是小平房、太陽一落山到處黑燈瞎火。六年來,池南區的變化日新月異,特別是2016年2月,長白山列入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單位后,池南區走上了"匯聚文化力量、打造特色小鎮"逐夢全域旅游的發展之路。
善謀者,方行遠。池南區立足資源優勢,以全域視角規劃發展藍圖,投入3億元資金,在生態保護、城區規劃、景區打造、文化挖掘上下足功夫,形成了紅色旅游、工業旅游、文化旅游、生態旅游四位一體,礦泉小鎮、溫泉小鎮、文化小鎮、冰雪小鎮、紅色小鎮五個主打為環繞的立體全域旅游新格局。
發展中,池南區始終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全區一盤棋,將池南區作為一個大景區來規劃和打造,高起點開展生態保護和旅游規劃。結合實際制定"320"計劃,形成了以長白山南景區、老黑河遺址及池南區主城區"3"個板塊為龍頭,輻射帶動區域內老黑河遺址博物館、訥殷古城景區、漫江紅柳植物園、森林觀光小火車、野鴨湖風景區等不同風格的景區景點資源開發,加快景區景點"多點打造、串點成線、連線成片",形成區域聚集。
文章來源:新華網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