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為「引領首店新風潮 賦能消費新場景」的這場大會,是一場在疫情之后來之不易的政府主導型行業大會。
會前我跟執行機構的朋友聊了好幾次,對于「首店」概念的合理性界定和后續經濟拉動效力,展開了啟迪良多的討論和思考。
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首店經濟大熱,給成都商業帶來了什么?
成都市景 | 圖據網絡
01
2020Q1-Q3
成都首店一覽
今年的行情業界有目共睹,商場行業經過了第一季度的「疫情重創」之后,在第二季度進入了明顯的回暖曲線,絕大部分商場都紛紛轉向線上找出路。
時艱之下,唯有向前。
回顧剛剛過去的2020年前三季度,雖然閉店狂潮席卷全國,商場的經營情況也普遍數據下滑,但是實體商業領域,依然不乏優質的存量和增量項目,品牌開店的步伐也沒有停止。
根據官方統計數據,2020年1月至9月,成都市共計引入首店227家,其中,中國大陸首店14家,西部首店5家,西南首店69家,成都首店139家——
從品牌來源地來看,海外及中國港臺地區品牌71家,中國大陸品牌156家;
從業態來看,餐飲102家,零售88家,配套娛樂37家;
從首店類型來看,全新品牌163家,旗艦店、概念店或體驗店64家。
循例,我們將今年的部分首店整理清單如下:
此中可以看到,成都商業市場的活躍度依然比較令人欣慰:
核心CBD迎來了晶融匯項目的大調改升級,一次性引入多個自帶話題與流量的首店,引發廣泛熱議;
9月底剛剛開業的龍湖成都上城天街,進駐成都城北一環核心節點,不止對于區域消費升級的拉動力度極大,也順勢帶來了一大批首店業態;
剛剛開出位于成都悠方購物中心的U8酒吧街和W酒店,以及成都摩方的合景泰富,讓交子大道西側的人氣強勢拉升,金融城商圈的業態也更加完整;
位于溫江區的成都新光天地自去年開出以來,也以低開高走的方式不斷開出新店,甚至占據了2家全國首店的席位;
9月底開出的、位于郫都區的龍湖成都時代天街二期,開業2日的客流達到42.8萬人次,銷售也達到了2570萬元,都相當出乎意料;
即將在本月開出的、包含城南首家山姆會員店的和悅廣場,還有年底即將開業的成都首座龍湖星悅薈和成都萬象城二期,也都在陸續傳遞出各種首店簽約的利好……
成都萬象城 | 圖據項目方
事實上,從2018年開始,成都市政府開始大力發展首店經濟的2年后,不止是成都商場行業的運營機構內,出現了一項全新的、地跨推廣和招商兩條業務線的績效新規——首店引入數量,且真實地在終端消費市場開啟了「唯快不破」的新品牌「搶灘大戰」,讓更多的成都消費者,能夠在家門口近距離接觸到與國內一線城市持平的消費新意識、新觀念、新審美。
成都遠洋太古里 | 圖據網絡
「首店經濟」作為拉動消費的新動能,已經成為成都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提升城市商業魅力的重要支撐。
政策介入市場的良性作用,已經逐漸形成從點到面的漣漪效應,在激發業界對于首店的敏銳度、創新意識的同時,極大促進了新時代背景下,消費端「內循環」的實際提升。
這才是「首店經濟」背后,應該存在且不斷被實踐驗證成功的政策邏輯,也才是在疫情之后依然要繼續踐行的首店經濟運營法則。
02
首店經濟
給成都帶來了什么?
商業之于城市生活,在幸福感、審美力、便捷性、品質感等多個維度,都有著明顯的提升效力。
而成都市在商業板塊的思考方向,不僅在于優質商業項目的引入、品質商業場景的打造,更在于接軌國內一線及國際一線城市的品牌力提升,而這也就是首店經濟的緣起。
經過2年多的觀察和深入了解,我們發現,成都的首店戰略在引入首店后,才算正式開始——首店引入不是終極目標,打造更加前沿、現代、包容、潮流、時尚的城市商業氛圍、促進商業文明的快速健康發展,才是成都商業奮進的方向和長遠目標。
那么,首店經濟這些年,到底給成都商業帶來了怎樣的改變?
首先,是城市商業活力的顯著提升。
從行業角度來看,「首店」代表一座城市的商業活躍度,是一種商業人文概念。隨著首店經濟的后燃效應凸顯,消費終端市場對于首店的敏感度和熱情,也隨之水漲船高,實際帶來的市場表現,便是「首店打卡熱」。
其次,是商場競爭模式的改變。
市場要活躍,供應方給到的「干貨」就得足夠多。而「首店」,便是商場進入常態化、同質化、疲軟化競爭的大背景下,一針有效的「興奮劑」。
隨著首店效應的升級,促使商場之間對于首店的競爭也變得積極主動起來,反映在市場結果上,或為成都帶來了更多前所未見的國內外知名品牌,或在現有品牌基礎上進行了門店和商品的升級、成為旗艦店或定制店等。
第三,是品牌對于成都這個市場的關注度再次提升。
首店經濟的大力推行,無疑讓成都這個原本就已經是品牌眼中「香餑餑」的市場,再次刷了一輪關注度。
我們與很多品牌方交流的過程中,發現他們對于成都市的首店經濟戰略都表達出了充分的肯定,認為能關注到市場一線動態的職能部門,是市場良性發展的方向保障,也因此對成都的營商環境有了新的積極認知。
最后,是城市商業文明的大眾升級。
首店的數量和品牌,代表著一座城市的商業文明程度。
此處的「商業文明」,特定代指實體商場行業,在商場自身的運營水平,入駐商場的品牌的前沿度、豐富度,商場行業上中下游的生態鏈上的企業的員工規模、普遍文化水平、平均收入水平、社會地位,以及對大眾的審美引導、消費意識正向引導等多種維度的商業發展水平。
而「首店」,正是商業文明發展的重要維度和標志。
毋庸置疑,「首店經濟」未來,應是持續的雙向市場拉動。
近年來,成都市作為全國城市之中的「商業新秀」,成為業界津津樂道的一座城市,也是連年來國內同行幾乎每年都要造訪的「西部市調第一城」。
可以說,「首店經濟」的戰略,在此間應該擁有一枚「軍功章」。
這一戰略,簡單來看是通過樹立新的榮譽體系,將引入首店作為商場的重要工作,政府給予一定扶持、鼓勵和協助。
深一層的意義,是不斷加大政府投入,在疫情后的內循環新態勢下,與商場運營者一起,通過「招新」來不斷刺激市場,一方面,促進更多的創新品牌誕生,或傳統品牌的創新實踐出現,另一方面,讓更多消費者能接觸到更新、更前沿、更有國際視野的新品牌。
這是一種雙向的市場拉動,于供求關系的雙方,都是積極的。
近兩年,在首店經濟和夜間經濟等多種創新模式的刺激下,成都的商業市場從2020年第二季度開始,似乎還逆市迎來了一個較為明顯的回暖曲線,甚至還傳出了成都SKP正式落地城南的重磅消息。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成都商業在這一系列的問題思考上,有著相對比較完整的邏輯閉環和推導方式,各職能部門在「首店經濟」這個戰略的協作過程中,也有著較為一致的步伐和思想頻率,這或許也是成都商業發展迅速且結構多元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03
成都:新一線城市的
商業文明先鋒
從首店經濟的重視和打造開始,我們看到了一個商業文明水平越來越高的成都,正在成為新一線城市的先鋒力量。
前段時間我們受邀來到成都某區的相關職能管理部門進行交流,讓我感到非常欣慰的是,即使是在外界看來商業發展已經做得很好的這一區,領導們的焦慮感和危機感卻都異常強烈。
站在21世紀的第三個十年的開端,回顧過去,思索未來,我們必須要自豪地為成都商業翻天覆地的改變鼓掌歡呼,但也一定要為未來成都商業如何進一步提速、成為新一線城市的商業文明先鋒,有足夠的緊迫感。
如今,除了成都核心CBD的兩大龍頭項目之外,龍湖商業在成都已經布局10個商業項目,第二座大悅城也已進入緊鑼密鼓的籌開期,全城各個區域商業活力正在快速提升。
同時,隨著成都SKP正式進入施工建設階段,成都萬象城二期在年底正式亮相,更多的外來優質城市綜合發展商也在積極洽談拿地,成都的城市與商業,都正在努力向著多中心、多區域的結構發展。
很顯然,成都正在以發展首店經濟作為促進消費升級的抓手,全力提升成都消費市場供給品質,全面優化營商環境,推動商圈提質進階,提升成都對國內外消費的集聚、引領和創新能力,一步步穩健地將成都打造成國際消費的品尚創新中心、品質服務中心、品味生活中心。
首店經濟大熱之后的兩年,我看到了成都商業更多背后的思考,甚至是反思。這一點,讓我覺得很穩,也因此,更加期待下一個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