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鎮最早由浙江省提出,是創新發展、經濟的模式,旨在搭建新型產業平臺培育促進城鎮化建設和發展。特色小鎮自推出伊始,就得到了國家層面的高度關注和大力肯定。2016年7月,住建部更進一步提出了要在全國培育特色小鎮,將其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建設特色小鎮是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的重要突破口。特色小鎮建設對經濟轉型升級、新型城鎮化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位于城鄉接合部的特色小鎮的發展,能夠帶動周邊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發展,有利于吸納農村勞動力就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動城市文明迅速向農村擴展,實現城鄉協調發展。
歐美國家的特色小鎮建設成功經驗
1、美國:聯邦制國家、逆城市化導致的小城鎮快速發展
➣聯邦制度:城鎮的自我管理特色,也使得美國的小城鎮發展更具備獨立性
20世紀40年代起,美國的城市化已經進入了第三階段,即人口向城市集中的過程仍在繼續,但速度已經放慢,鄉村人口主要流向中小城鎮,甚至出現大城市人口向郊區小城鎮遷移的郊區化或逆城市化趨勢。1980年的人口普查表明,在整個70年代,美國50個大城市的人口下降了4%,而這些大城市周圍的小城鎮的人口則增加了11%,中等城市的人口增加了5%。
中小城市(鎮)的興起,是伴隨著人口和產業向中小城市(鎮)的聚集而發生的。隨著中小城市(鎮)產業的擴張和企業數量的增加,中小城市(鎮)的商業活動日益活躍,帶動了中小城市(鎮)經濟的發展。
➣逆城市化:人口和產業逃離環境惡化的大城市,向小城鎮遷徙,使得城鎮的發展有產業動力的支撐
美國小城鎮是具有居民自治管理特色的一個獨立的法定行政社區單位。在美國,小城鎮是一級獨立的、法定的,有一定行政轄區邊界的行政區劃單位,與所在的縣、市沒有行政級別高低之分,沒有行政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
美國小城鎮具有獨立的財政體系,財政收入主要用于公共服務領域。
2、歐洲:歷史原因、政策引導和國家體制決定的獨立小城鎮體系
➣歷史原因:“城邦制 ”成為歐洲小城鎮發展的歷史基因
在城邦制的影響下,莊園經濟和城堡經濟是歐洲經濟結構中的主體成分,使得小城鎮發展的空間載體存在;這些小區域組織在松散的地理和文化個體中互存,成為大國建立穩固勢力的障礙,也使得城邦成為相對獨立的發展個體,這是歐洲小城鎮蓬勃發展的根本原因。
➣政策支持:“均衡城市概念 ”
在歐盟層面,出臺了多部政策,支持均衡發展,引導和鼓勵小城鎮的發展。《歐洲空間發展戰略》是創造均衡城市概念的 “母本文件”,這個概念還受到參與制定政策的德國 、荷蘭和法國規劃師的積極響應。《歐洲空間發展戰略》認為均衡的城市發展會刺激經濟增長,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和支國土融合的政策是一致。
➣獨立一級:“著眼聯邦 ,自身獨立發展”
在德國,作為基礎行政區的市鎮鄉是最基層的地方自治單位,它不是州政府的下屬行單位,而是地方自治團體,依其自治條例由處理本地事務。當然 ,市鎮鄉也必須接受來自上級政府的監督 ,并辦理上級政府的委托事務。規模差異較小、多元化發展、社會地位平等的基層自治團體奠定了德國均衡城鎮化模式的組織體制基礎。
日韓國家的特色小鎮建設成功經驗
1、日本經驗:以大城市為核心的聚集模式
日本在資源較為匱乏的情況下,實現了以大城市為核心的空間集聚模式,使得資源得以集約利用,進一步加快了日本工業化進程,支撐了其戰后一個時期的經濟高速增長。
➣納入大城市圈,瞄準城市大市場
納入大城市圈的整備計劃,是小城鎮穩步發展的道路之一。在日本首都圈的《整備計劃》中,納入“近郊整備地帶”的有五日市鎮等53個鎮;納入“都市開發區域”的,又有內原鎮等55個鎮,總共囊括108個農村小城鎮。這些小城鎮在首都圈內由于有政策優惠和城市大市場,城鎮經濟取得長足的發展。
➣與周邊中小城市聯合,共同發展
奈良縣的“南和廣域市鎮村聯合”,是農村小城鎮與中小城市聯合共同發展的一個典型。90年代中期以來,日本政府為實施《第四次全國綜合開發計劃》,振興城市、農村、漁村,在全國設定44個定住圈,奈良縣南和,就是1997年3月被設定的一個定住圈。
2、韓國經驗:小城鎮只能重點突破,不能全面出擊
➣政策起因
80年代-90年代,韓國政府雖然持續促進小城鎮的發展 ,在促進小城鎮發展方面不顧資金條件,采取全面促進的方式,鋪的面過大,平均每個小城鎮得到的支援力度并不大,其結果是每次計劃事業都未能圓滿實現。
➣政策改進
在21 世紀之初,韓國政府先后制定《地方小城鎮培育支援法 》 (20012001)和《小城鎮培育事業10年促進計劃 (2003-2012 年)》(2002 ,行政自治部),采取選擇和集中式投資,促進“小城鎮綜合培育事業”,掀起新一輪促進小城鎮發展的高潮。
➣選擇原則
首先,在對鎮的支援方面,優先支援開發條件相對優越,尤其是綜合培育計劃設計好的鎮。而且不同鎮得到培育支援資金的時間并不相同。這樣政府可集中財力集中支援少量的鎮,達到集中開發之目的。其次,在10年內集中于重點鎮的培育,此后,再考慮其他鄉鎮所在地的培育。
提倡以主題式立項為原則制定規劃。即居民、專家、地方政府共同探討,選擇能夠挖掘地方潛力和可形成本地特點的主題,并圍繞主題配置和布局所要促進的事業。這有利于小城鎮發展的個性化、多樣化。
對于中國的借鑒意義分析
1、具備強大的產業基礎,形成極強的競爭優勢。
強勢產業主導型小鎮,多數是依靠產業集聚效應形成具有產業鏈和產業規模優勢的專業鎮,也有部分鎮依靠多元產業經營成為強勢產業主導鎮。
在珠三角涌現的許多經濟規模龐大、產業相對集中的鎮都屬于此類,蘇南強鎮也多屬此類。
單一強勢產業包括:法國服裝產業鎮特魯瓦鎮、瑞典設計重鎮艾爾姆胡爾特、中國提琴制造產業強鎮山東莊鎮、中國織造名鎮王江涇鎮、中國布藝名鎮海寧許村鎮、中國陶瓷名鎮石灣鎮等。
2、“+旅游”,產業與旅游結合,提升小鎮知名度和品牌性。
旅游功能已經成為特色小鎮的必備功能,是園區與小鎮的最明顯區別。
旅游,不僅可以成為特色小鎮的核心發展動力,也可以以美景、食文化而聞名于世界。
更重要的是,旅游可以與小鎮的產業融合,成為小鎮發展的展示窗口,產業提升的動力引擎。
➣健康+旅游,提升資源品牌
桐廬采用了“ 健康 +旅游 ”產業融合發展道路。在這樣的定位下,借助區域內大奇山國家森林公園、巴比松米勒莊園,有始于明洪武年間的百年老號桐君堂醫藥館,全國最大蜂產品出口生基地之語,形成產業的組合發展。
➣工業歷史+旅游,豐富發展內涵
湖州的絲綢文化與絲綢產業已經有了4700多年歷史,接軌小鎮建設中,湖州將“絲綢小鎮”落戶在1800畝的西山漾濕地景區。據規劃,不久的將來,西山漾水域沿岸,建成錢山漾遺址博物館、絲綢文化體驗園、絲綢企業研發中心等一大批絲綢文化、絲綢創意以及絲綢產業項目,還有以絲綢市場會展交易、絲綢 文化創意體驗等休閑為主的四大片區。促進本土絲綢行業轉型提升發展。
文章來源:元亨祥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