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特色小鎮在全國范圍內受到廣泛關注,各地特色小鎮發展得風生水起,然而,特色小鎮在發展的過程中也面臨著挑戰。國家發改委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專家、北京華鼎信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總裁林正剛20日接受新華網采訪時表示,特色小鎮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挑戰之一就是融資問題,而PPP模式是破解這個問題的一種有效途徑。
“特色小鎮的規劃、建設一般都需要大量的資金,傳統的做法是政府投資、運營,這給政府造成很重的財政壓力,而PPP模式的出現有效破解了這一困境。PPP模式通過投資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土地一體化交易等方式,既保證了自身的公益性,減輕了政府的財政壓力,又能兼顧社會資本的收益。PPP模式是特色小鎮融資的趨勢。”林正剛說。
挑戰得到破解的同時,也伴隨著發展的機遇。“隨著《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的出臺,大量資金流向實體經濟,而特色小鎮中的特色產業又是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大量資金的流入為特色小鎮建設注入新鮮‘血液’。”林正剛說。
談到特色小鎮的規劃建設和發展,林正剛給出了自己的見解:一是,規劃、建設特色小鎮體量要符合政策,做到小而特,小而精,小而美;二是,要有特色產業,努力做到用特色產業帶動區域經濟發展;三是,特色小鎮要有滿足適當居住的房地產,但要防止房地產化。
結合PPP模式的公益性和投資人利潤最大化的需求,林正剛認為,今后可通過基金方式促進特色小鎮PPP模式多元化發展。特色小鎮的規劃、運營和發展同樣需要建設基礎設施、搭建產業平臺和導入產業,巨大的融資缺口可以通過引入廣大投資人,讓他們作為基金的一分子,成為基金合格的投資人。每個投資人可以單獨投資特色小鎮中的具體項目,這樣既能緩解單獨投資人的壓力,又能強化具體投資人的責任,更能有助于特色小鎮整體的良性運轉。
文章來源:中至遠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