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朱沱
朱沱鎮龍眼喜獲豐收
朱沱鎮綜治中心監控系統
圖左:安居大道 圖右:思善廣場
朱沱古稱漢東,唐代置縣,因康熙年間朱姓移民眾多,且長江在此形成一深泓回水沱而得名。這里地處永川區南部之門戶,東與江津隔江相望、西南與合江和瀘縣接壤,自古便是長江水道的重要碼頭和貨物集散地。
而今,由于地理位置優越,朱沱鎮成為永川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的前沿陣地,也是建設“雙城經濟圈”瀘永合作的黃金連接點和重要支點。緊緊圍繞“永川南部副中心”和“長江進入重慶后的首個臨港新區”的定位,朱沱鎮以“港產城融合、鎮園港互動”為發展思路,“以高水平規劃引領高品質城市,以高品質城市承載高質量發展”為工作方向,健全城鎮功能,提升城鎮品質,讓群眾真切感受到發展的速度與溫度。
近年來,朱沱鎮先后榮獲重慶市中心鎮、商貿強鎮及全國重點鎮、全國特色小鎮等稱號,成功入選重慶市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鎮。
加強港產城融合
打造工業強鎮
依江而生、依江而興,漢唐時期朱沱鎮就是遠近聞名的水碼頭,是長江邊一個重要的農副產品集散地。
古往今來,江水奔騰,隨著時代變遷,朱沱鎮往日的熱鬧場面不再,但長江這條“黃金水道”帶給朱沱鎮的活力,依舊涌動不息。
憑借黃金水道流經鎮內15公里的天然優勢,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黃金機遇,朱沱鎮以產城融合為重點,大力促進鎮、園、港協調發展,努力建設長江上游地區的濱江重鎮,打造“長江進入重慶后的首個臨港新區”。
港產城融合、鎮園港互動,以此為發展思路,朱沱鎮大力推動以工業為代表的產業蓬勃發展。經多年深耕,位于朱沱鎮的永川區港橋產業園已初具規模,主要發展紙及紙制品、木及木制品、新材料、物流及市場、智能制造五大產業。
截至目前,園區已入駐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60余家,建成區面積近12平方公里。2020年,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202.76億元,同比增幅12.41%。今年上半年,園區完成工業產值120.5億元、同比增幅36.4%,新引進項目40個,投資10億元以上項目2個,累計出讓工業用地887畝,在建廠房超20萬平方米,新增產業工人961人。
港橋產業園區的快速成長聚集了充分人氣,為朱沱鎮城區的加速發展奠定了基礎,助推產城融合的力度持續提升。
與此同時,正在擴建升級的朱沱港建設工作也在有條不紊地推進中。近年來,作為國家級進境木材口岸的朱沱港,是重慶長江上游川渝黔交界河段唯一可停靠千噸級船舶的港口,年貨運吞吐能力達8萬標箱,已逐步向現代物流港轉型。未來,朱沱港將建設4個3000噸級多用途泊位、1個商品汽車滾裝專用泊位及相關配套設施,形成集散裝、集裝箱、滾裝等全功能碼頭。
如今的朱沱鎮,已經從傳統“水碼頭”華麗轉身為永川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四大重要陣地之一,成為永川與周邊區縣抱團發展、促進成渝地區中部崛起重點規劃的南部港橋新城,被視為永川融入“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要載體。
挖掘自身優勢
特色農業優質高效
去年9月,在朱沱鎮舉行的“龍眼豐收節”上,該鎮獲得“國家晚熟龍眼標準化示范區”授牌。
身為傳統的農業大鎮,除了新興發展的工業,朱沱鎮的農業發展特色鮮明。據了解,朱沱鎮至今已有100多年的龍眼栽培歷史,被譽為緯度最北端的龍眼之鄉。“朱沱龍眼”有顯著的晚熟優勢,因肉厚核小、個大皮薄、風味獨特,已被國家農業部鑒定為優質水果。
多年來,通過不斷培育壯大,“朱沱龍眼”發展出儲良、蜀冠、水南一號等近10個優質龍眼品種,并通過“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大戶+家庭農場”的農業發展模式,開發出龍眼果酒等衍生產品,提升了農產品附加值,帶動周邊村民進一步增收。
不僅如此,朱沱鎮重點打造晚熟龍眼基地和優質水稻基地兩大特色,逐步壯大荔枝種植規模,加快構建起現代化、高效化的沿江特色產業示范帶。
“我們用‘園區的模式建農業’,以山水田林路綜合整治為抓手,大力實施基地式布局、園林式建設,科學規劃特色基地的生產、生活和生態空間,已取得初步成效。”朱沱鎮相關負責人說。
目前,朱沱鎮水稻種植面積已達5萬畝、龍眼種植面積達3萬畝,國家晚熟龍眼標準化示范區建成并通過驗收,荔枝、蜜柚、枇杷及無公害蔬菜等生態農業項目勢頭喜人。
下一步,朱沱鎮將深入挖掘沿江產業的優勢潛力,力爭按市級農業產業園標準建設朱沱龍眼荔枝現代化產業園。同時,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為契機,積極規劃打造融合朱沱、松溉、何埂10萬畝龍眼,合江20萬畝荔枝的共計30萬畝沿江龍眼荔枝產業帶,發展沿江休閑觀光產業,建設優質龍眼荔枝核心區及拓展區。
精雕細琢環境
建設宜居宜業家園
漫步朱沱,走到朱沱鎮水果街片區,平坦干凈的街道、規劃整齊的攤位,層層綠蔭下是往來有序的人群,叫賣聲、交談聲、歡笑聲,加上樹上聲聲鳥鳴,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如此繁華景象,讓人很難將其與過去老舊的農貿市場聯系起來。據悉,該片區總投資約500萬元,累計拆改地面5100平方米、鋪裝石材8000平方米,新修集市棚3座、樹池155米、數個室外小品,徹底改變了該片區臟、亂、差的舊面貌,為居民提供了舒適整潔的購物環境和生活環境。
行至二郎山與四望山交接處的郎望路,藍白相間的嶄新護欄、筆直挺拔的行道樹、鋪滿透水磚的人行道……開敞、靚麗的街景叫人眼前一亮。走進修葺一新的觀景臺,滿眼均是翠綠,俯視望去,美麗山河映入眼簾,恰是一幅自然天城的絕美景觀畫卷。與之前相比,郎望路沿線治理了護坡、扮靚了觀景平臺、豐富了綠化,港橋工業園區與城鎮結合段景觀得到全面提升,得到廣大群眾的一致好評。
作為協同四川毗鄰地區融合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永川區是構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中部崛起增長極主戰場之一。這也意味著朱沱在大力發展產業的同時,還必須做好“城區”這篇文章,真正實現“港產城融合、鎮園港互動”。
在永川區委、區政府指導下,朱沱鎮充分利用每年特色小城鎮補助的1000萬元資金,大力推進以完善園林綠化、完善人居環境為主要內容的環境綜合整治。
近幾年,已累計完善綠化85000平方米、鋪設人行道路73000平方米,修建停車場2個、公交站臺11座,新建了小巖子公園1個、廣場2個、公廁3座,安裝路燈320盞、監控120個,統一安裝門市雨棚140個。通過一系列的環境綜合整治,城鎮功能日臻完善,城區面積逐年拓展,城鎮品質不斷提升,逐步實現了風景美、生態美、生活美。
推動高質量發展
創造高品質生活
在朱沱鎮綜治中心的會議室大屏幕上,高清、實時的監控畫面將全鎮多地實況一覽無遺。農貿市場、主要干道、停車場、公園和廣場……24小時全時段監控、覆蓋區域聲音獲取,構建起全覆蓋治安防控網。
依托大數據手段、智能化終端、信息化平臺,朱沱鎮在全區率先啟動綜治中心建設試點建設,旨在運用高新技術,以社會創新管理業務為依托,將全鎮劃分為156個網格進行網格化管理,實現了對區域內人、地、事、物、情、實有單位的直觀管理,并建起縱向覆蓋由鎮到村(社區)直至網格單元的三級管理體系。
目前,朱沱鎮綜治中心已接入“綜治云”視頻監控、電信“平安數字鄉村”視頻探頭、雪亮工程治安監控、高空球型攝像機等視頻資源5000余個,為鎮綜治中心提供日常巡查、應急指揮、分析研判等功能提供了支撐。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該套系統不僅實現了朱沱鎮域內的實時調度,更進一步搭建起永川、瀘縣、合江跨區域聯動,可實現邊界地區遠程接訪、矛盾聯調、研判會商。
“近年來,我們在高質量發展先行區、高品質生活示范區總體目標引領下,堅決按照高起點、高標準打造永川南部副中心。”朱沱鎮相關負責人說,“遵循綜合開發、配套建設的原則,我們先后投入2億多元,按照可持續發展的要求,高標準、高質量地推進道路交通、市政設施、環保等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改善朱沱鎮的生活環境、生態環境和投資環境,提高人民生活質量。”
而今,朱沱城鎮面貌煥然一新。先后打通了城鎮道路“動脈”,延伸了安居大道和行政大道,完成天龍路通車、老十二中至長江路大滾子轉盤道路整治,交通瓶頸得到解決,城鎮發展空間更加廣闊;疏通了城鎮排水“經絡”,建成區具備了較為完善的污水處理系統及排水系統;暢通了城鎮拓展“穴位”,成功以房地產開發為突破口,加快城區拓展,全面推進城鎮建設步伐;豐富了城鎮生活“肌腱”,轄區駐鎮單位、學校、醫院、商圈樣樣俱全,老舊小區“華麗變身”,居民生活質量和便捷度大大提高。
下一步,朱沱鎮將重點做好加強產業支撐、加強整體提升、加強功能升級、加強城市拓展、加強城鎮功能標準化統籌五方面工作,著重提升永川南部副中心的整體功能。
文章來源:重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