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產品專賣商店
根據《華爾街日報》的報道,高科技產品專賣店,如:特斯拉電動車、微軟和蘋果專賣店的銷售業績節節攀高。
原因有三:
1、科技類產品遠比服裝類要貴,因此這些店鋪也更容易盈利;
2、此外,顧客開始傾向于增加科技類產品的消費,而不是傳統商品如家居裝飾或衣服等;
3、相比百貨商店,高科技產品類商店需要相對更少的員工和更小的店面,節省了大部分支出。
醫療診所
根據彭博社報道,紐約 City Practice Group 和 Concentra 等緊急醫療診所正在以每年 20%的增速迅速壯大,許多診所也開始占據購物中心中空出來的店鋪位置,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顧客需求。當然,購物中心也會在這種新格局中獲益。
相比于傳統商店,診所通常具備的特點是:房租更高(約 25美元每平方英尺),信用更高,并且所簽租約通常會更長。
健身房
房地產開發商開始青睞非零售產業作為核心店鋪,如健身中心等,這也能帶動購物中心的客流量。因為健身愛好者有著相對穩定的健身頻率(通常為每周一到兩次),而一旦他們來到了購物中心,他們通常會有額外開支,比如購物或是到美食廣場就餐。此外,隨著美國人越來越熱愛運動,健身需求也會迅速增長。
本文來源于華麗志,如牽涉版權請與管理員聯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