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互聯網平臺兩項核心業務團購和外賣,是“禍害”餐飲業的“強盜”,其主要功能是信息傳播和引流,實際上作用是幫助“賣餐飲”。但好餐廳向來不愁客源,不愁銷售。美團點評合并,也許是走向衰退的標志,未來餐飲業會變得平靜。
餐飲業天大的好消息!美團和大眾點評即將合并,快快奔走相告吧!
早上起來看來一條新聞:美團和大眾點評將合并,這事兒讓我心頭一陣大喜,瞬間 “嗅”出其中的味道來:看來這兩家真的玩不下去了,只好搭伙過日子,以期度過資本寒冬,尋找遙不可期的發展機會,這對餐飲業來說可是天大的好消息!
有人要問:這是互聯網界的事情,怎么會成為餐飲業的天大好消息呢?
冷靜的思考:互聯網平臺給餐飲帶來什么呢?
互聯網平臺的主要功能是信息傳播和引流,無論團購還是O2O外賣,對餐飲行業來說是實際作用是幫助“賣餐飲”。但是,好的餐廳向來不愁客源,不愁銷售。所以,海底撈、麥當勞、肯德基等業內最優秀的企業向來拒絕做團購的。
“賣餐飲”真的很重要嗎?對于一家餐廳來說,傳播信息和引流的方式有無數種。現在流行互聯網,十年前流行短信,一百年前曾流行“鴨票子”(全聚德的代金券),一千年前……無論時代如何變化,有一點始終沒變:口碑是最有效的也是無法忽視的引流方式。
現在互聯網引流看起來很厲害,試想一下,如果有一天所有的與餐飲有關的互聯網平臺全部關閉,會怎樣呢?絕大多數傳統餐廳照樣可以活得好好的!由此可見,互聯網平臺對餐飲企業的作用是可有可無的。
互聯網平臺向來鼓吹能給餐廳引流,在我看來這不是引流,而是截流,他們截住了通過傳統渠道到達餐廳的客流,然后坐地收費。
伏牛堂創始人張天一看出了其中的奧秘,所以提出了“收費站”理論:企業要設置自己的收費站,來靠收費過活。走自己的道,讓別人無路可走,如果一定要走,請交費。可惜伏牛堂仍然是一家餐飲企業,沒辦法象美團、點評那樣收“過路費”。
真相:互聯網平臺是“禍害”餐飲業的“強盜”
與餐飲有關的互聯網平臺的兩項核心業務是團購和外賣。互聯網團購“禍害”了中國餐飲業,這個不用解釋了吧。
至 于O2O外賣這事兒,更是隱藏著互聯網平臺的巨大陰謀:他們要以“APP+電瓶車”的方式消滅傳統餐廳!大家一定發現這樣的現象了:最近一年來很多餐廳的 生意明顯下降,有人歸結為經濟形勢不好,但忽略了另一個重要因素:O2O外賣的快速發展,搶走了快餐、小吃和中低檔正餐的客源。有些外賣做得好的餐飲企業 確實從中受益了,但是他們餐廳的堂食生意會越來越差,實體餐廳會變得越來越多余。長此以往,大量的實體餐廳都將被消滅。如果餐廳沒辦法吸引顧客來堂食,將 難逃倒閉的噩夢。
如今餐飲業大環境不如以前,三高問題無法解決,人工荒依舊,再經過互聯網平臺的一通“禍害”,中國餐飲企業普遍陷入極為危險的境界。就算有些企業跟著互聯網平臺混得不錯的,但也不過是把刀把送給別人而已,是福是禍尚不可知。
強盜經常殺人放火,損人不利己,所以被人鄙視。
海底撈信息部部長就曾說過:互聯網企業愿意炒燒錢沒問題,可是別拉著餐飲企業燒錢。事實上,互聯網平臺不僅自己燒錢,還拉著餐飲企業燒錢。燒錢的結果是什么?餐飲企業被禍害了,互聯網平臺自己的前途暗淡,不得不抱團求存。損人不利已,這是典型的強盜行為。
忠告:損人不利已,后果很嚴重
無論在哪個社會,強盜都是不受歡迎的。餐飲企業再不濟也是互聯網平臺的供應商啊,他們如此不顧供應商的死活,后果能好得了么!
一將功成萬骨枯。如今已經“萬骨枯”了,卻沒有一“將”功成。無數餐飲企業被搞得苦不堪言,與餐飲有關的互聯網平臺沒有一家能真正取得成功,這是“互聯網+餐飲”界的最大悲哀!也是“強盜”行動的必然結果!
當然,那些燒錢的企業還是對社會做出了貢獻。有人這樣說過:“最近大城市生活水平上升很多,因為全世界的VC投幾百億美元,基本都補貼給北上廣人民。”其實通過補貼、打折、降價,也有效的抑制了通貨膨脹,政府部門也會念他們的好處的。
但是,互聯網平臺“借錢濟世”的行為遭到資本的反對,于是資本逼著幾家企業合并,顯示出“金主”的威力。那些被合并的企業恐怕要夢想破滅了,不知道那些夢想破滅的創始人是什么心情。
馬云說過: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可是,某些人夢想的實現會導致另外一些人夢想破滅。這就是殘酷的現實!如果你不能主宰自己的命運,最好不要談什么夢想了,否則會很痛苦的。
真理:互聯網和資本不是萬能的
據說創業公司融資過了D輪多半都會上市了,點評已經完成F輪,美團(即將)完成E輪,可是仍然未能上市。真沒想到,在如火如荼的“互聯網+”和“餐飲O2O”大潮之下,兩大巨頭竟然如此舉步維艱。
我還以為資本的力量是無窮大的,現在看來不過如此。還以為互聯網的忽悠能力是無窮大的,現在看來不過如此。
喜事:未來餐飲業會變得平靜了
最 近幾個月,餐飲老板們都在反思互聯網O2O到底能給企業帶來什么。事實上,互聯網陣營內部也有不同觀點,前阿里集團CTO吳炯一直對外賣模式持懷疑態度, 認為這是逆歷史趨勢而動,因為中國勞動力成本飆升,外賣必須是人來送,這使得快遞員的成本會越來越貴,不是越來越便宜。相比較而言,自助服務的模式應該是 效率最高的。而中國“餓了么”這種做法反而是增加人工。
這 位吳炯先生如今已經是投資公司的合伙人,他的觀點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資本的觀點。如今資本厭倦(其實也是害怕)燒錢,所以逼著美團和大眾點評、58和趕 集、阿里和口碑、百度和糯米等互聯網平臺企業合并。表面上看這是強強合作,事實上卻是落魄者抱團取暖,也就是在前景不樂觀的情況下通過企業兼并來降低成 本、提高競爭力。
此時此刻,讓我想到幾個著名的大企業合并案例:
索尼和愛立信,2001年
惠普和康柏,2002年
谷歌和摩托羅拉,2011年
微軟與諾基亞,2014年
以上這些并購案,都發生的企業或行業走下坡路的時候,其結果是沒有一家企業能夠再攀高峰。
這就是大企業間合并的真相!
因此,我們也許可以這樣認為:發生在中國的餐飲互聯網平臺企業之間的并購,其實是他們走向衰退的標志。他們未來要重新證明自己的價值,否則就難逃倒閉的命運。
回歸:餐飲企業可以回歸本質了
從團購到O2O外賣,互聯網平臺把整個餐飲業攪個天翻地覆。如今“禍害”餐飲者退縮了,這難道不是中國餐飲業的天大的好消息嗎?
當然,大企業間的縱橫捭闔仍然會不斷進行。無論如何,由于資本風向變了,那些“禍害”餐飲的互聯網公司將會調整自己的策略,餐飲業未來必將變得平靜一些了。
此時此刻,餐飲老板可以YY一下:如果那些平臺公司不再“禍害”餐飲企業了,甚至倒閉了,會怎樣?應該如何應對?
曾有不少餐飲業內外的有識之士呼吁要回歸餐飲的本質。之所以難以回歸,就是因為有互聯網平臺的攪局。如今互聯網平臺式微了,餐飲業即將變得平靜了,餐飲老板們可以想想如何回歸本質了。
什么是餐飲的本質?我是這樣認為的:餐飲的本質就是餐飲企業能帶給人類的不可替代的價值。
餐飲老板們,認真思考這個問題吧:你的企業的不可替代的價值是什么?這個價值不僅美團、點評、餓了么替代不了,廚師上門APP替代不了,食品工廠也無法替代!
定位:屁股決定腦袋
世界上的事情,向來是屁股決定腦袋的,也就是說你的立場定位決定了你的觀點。所謂定位,也就是要決定自己屁股坐在哪里。在互聯網面前,每家餐飲企業都需要找準自己的定位:或者被互聯網整合,或者把互聯網變成自己的工具。
(來源:億歐網 作者:田廣利)若牽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