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集裝箱除了裝貨,還可以變身購物中心、品牌門店、游樂設施、主題餐廳?快來一同窺探箱子里不一樣的精彩!看這13個國外案例是如何玩轉集裝箱商業的?
集裝箱除了裝貨,還可以變身購物中心、品牌門店、游樂設施、主題餐廳?快來一同窺探箱子里不一樣的精彩!看這13個國外案例是如何玩轉集裝箱商業的?
一、購物中心
1、韓國Common Ground:全球最大型的集裝箱購物中心
Common Ground是韓國首家、同時也是全球最大型的集裝箱購物中心。該座四層的混合式購物中心,總共由 200個藍色貨柜所堆砌而成。占地56830㎡,是一個集服飾、鞋帽、餐飲為一體的時尚購物中心。
商業布局——中間的廣場將整個空間分成了 Street Market 和 Market Hall,左右兩邊分別售賣男女裝的區域。兩個區域均有三個樓層,底下的 1,2 層都以服飾為主,而第 3 層則是觀光臺以及餐廳等。
外觀設計¬——統一的藍色集裝箱外觀格外引人注目,箱子上醒目的招牌Common Ground。
品牌引進——該購物中心入駐56個時尚品牌和16個餐飲品牌,其中潮流品牌包括NBUTTON、Critic、Hide Out、Moonshot、WAYS SPELL、Designskin等潮牌,大多是少見于百貨店或大型連鎖商場的設計品,以個性取勝。
餐飲特色——購物中心內的餐廳大多位于頂樓,有超人氣的Dore Dore、酒館The Booth、新鮮水果汁店Able、燒魷魚的Analog Kitchen等等食店。獨特的復古貨柜車,可移動的貨柜車也成為一種新的銷售方式。
文化創意——Common Ground劃分了Culture Space的空間。為了滿足顧客的多種需求,這里還提供表演音樂會的場地以及各種展覽文化空間。四周不時可見超有心思的藝術布置。
場外逢周末還有weekend market,會不定期提供帳篷式的攤位,鼓勵學生們積極參加類似跳蚤市場的活動,希望吸引更多潮人前來。
2、英國BOXPARK:全球首創的集裝箱商業公園
全球首家臨時購物中心集裝箱公園BOXPARK,位于在英國首都倫敦肖爾迪奇。這家購物中心由60個集裝箱歷時一年搭建而成,但建成五年后(2016年)將拆除。
設計規劃——BOXPARK的集裝箱墻體設置了超厚保溫層,使加熱效率更高并減少了對空調的依賴。當租約到期時,整個項目的集裝箱可被拆卸并在之后重新利用,同時所占土地也可按原狀歸還土地所有者。利用舊物無污染,是全球最環保購物中心。
商業布局——Boxpark一樓由40個定制的集裝箱組成,品牌組合上兼容并收,涵蓋了高端潮牌、設計師品牌、休閑品牌以及鞋子品牌;二樓主要經營咖啡廳和藝術展廳,共由20個集裝箱組成。
品牌入駐——Boxpark的品牌招商策略頗具特色,只邀請具有鮮明特色的品牌入駐。品牌組合上也進行了革命性的混搭
目前共容納42個潮流品牌。每個集裝箱30平米左右,一個集裝箱就是一個品牌專賣店,除了廣為人知的Diesel、Nike、Puma、Lacoste、Dockers、Oakiey、North Face和Etnies外,更多的是市場上并不多見的獨立品牌。
Art Agianst Knives和David Mayar Naman的概念店也進駐入內。
運營理念——與傳統的購物中心不同,Boxpark將為品牌提供靈活的展示空間,僅收取低廉的租金。商家既可選擇一年租期在市場上淺嘗輒止,也可選擇五年租期進行品牌推廣和展示。
傳統零售業尋求的是每平方英尺帶來的銷售業績,而Boxpark卻將重點放在吸引人氣和展示上面。眾多品牌認為,游擊商場的主要作用不是增加銷量,而是零售試水和營銷手段。
3、新西蘭Re:start購物廣場:色彩靚麗的“再生城市”
政府為盡快恢復新西蘭南島克賴斯特徹奇中央商業區的震后正常生活,修建了由64個集裝箱改建而成的臨時購物中心,并命名為 “Re-start”(重新啟動)。
規劃設計——集裝箱一改以往陳舊、臟污的形象,分別漆上亮麗的色彩,還開得有不少落地窗和門。
商業布局——震后8個月即2011年10月開始營業,已經逐步穩定發展到約40家店鋪,經營范圍廣泛,包括服飾、餐飲、飾品、書店和銀行等,每家店鋪都是由五顏六色的大型集裝箱改造。
表1
運營特色——這里不定期會舉辦各種各樣的活動,周末還有特色市集、街頭藝人表演等,可以享用免費wifi。
4、土耳其Trumpe Cadde商業中心:高度互動的集裝箱街市
本項目共包括兩層,一系列不同尺寸的路徑對組成單元進行切割和組織,用于安排25個精心布置的商業單元以及花園,形成一個現代的街市。
規劃亮點——在于高度互動的、可虛可實的立面構造。他們可以完全地關閉或打開,成為項目中流線的一部分。
沿步行道的花園和休息區為行人提供休息空間,同時也有助于增加其社交功能。
商業布局——開敞的庭院周邊環繞著金屬框架結構以及集裝箱,用以布置各種零售店以及餐飲。
場地中能源、廢物及其它產物將經過處理,使項目盡可能地高效節能;同時,金屬框架結構中也大量使用被動式的系統以適應各種天氣環境。
二、品牌概念店
1、美國PUMA:“最自由”的城市可移動概念商店
Puma City面積達1000平方米,由24個70英尺貨柜自由裝配組合而成,共有三層空間,第一層作為銷售門市,第二層是辦公室、記者工作區、倉庫,第三層是酒吧、休息室、以及開放空間。
設計亮點——巧妙使用落地窗,并藉由交錯的貨柜空間,導引自然光線進入,讓剛硬的材質變得柔軟,隱蔽的空間變得明亮,產生整體的時尚感,最上層的開放空間更讓這貨柜有了生命力與人氣。
貨柜內部設計簡潔明快,空間分配均勻和諧,全部聚攏時是一個整體的Puma貨柜,而分開后就成為極具現代感的Puma City。
2、瑞士Freitag:“遺世獨立”的集裝箱旗艦店
這個26米高的由17個集裝箱摞起來的旗艦店,共有9層,地下4層是商店,像貨倉一樣放滿了各式各樣多達1600個Freitag袋子。4層以上則是空置的貨柜,顧客能登上頂層觀望臺,一覽蘇黎世西區的景致。
3、美國星巴克:最環保的集裝箱咖啡館
這家星巴克門店由4個回收集裝箱打造而成,不僅外觀令人耳目一新,同時也對品牌的環保形象上做出了示范性的推廣。
該門市包含外部建材,全使用回收建材。這個星巴克門市也是Tukwila城市中第一個被LEED(美國綠建筑協會)認可的環保建筑物。
沒有過多的招牌,連標示也直接畫在柏油路上指引方向,屋頂上的集水裝置,收集雨水,供給店周圍的草皮灌溉。采用「Xeriscaping」的概念,意即植栽天生需要較少水份灌溉的植物,減少水資源的浪費。
三、休閑娛樂設施
1、澳大利亞斯金納兒童游樂園:環保自然的最佳體現
兒童中心位于墨爾本的skinners游樂場,由PHOOEY設計,建筑共分兩層,外觀設計都是考慮到環保的可持續發展,利用四個廢舊的集裝箱交錯疊加,創造出不同功用的空間,可用來進行學習,繪畫,舞蹈等活動。
空間開放性——每個集裝箱的設計都是從視覺和環境上連接周圍的游樂場空間。下層的集裝箱前后端都開了氣窗,增加通透性。
降低室內溫度——上層的集裝箱考慮到夏天氣溫,多采用鏤空設計,整個貨柜內選用木制的框架,墻及天花板,在木材與鋼材間用一個反射箔隔絕開。并通過開通風口、利用周圍綠化遮陰等措施降低室內溫度。
2、韓國PLATOON藝術館:靈活的藝術活動空間
采用33個海運集裝箱構建的PLATOON藝術館,以靈活的建筑形式,表現PLATOON文化——開放的街頭藝術,時尚,音樂和政治活動,并可根據需要進行增減或者減建。
在此可以舉辦不同的活動,如舉辦展覽會、電影之夜、音樂會、多媒體表演、工作坊、小組討論和特別活動。
3、日本游牧美術館:巡游世界各地的美術館
游牧博物館由日本建筑師坂茂設計,全部使用可再生資源建造。游牧博物館本身就是一個藝術品,又是一個遷徙的藝術展廳。
美術館由152個集裝箱錯落搭建,廢卷紙為立柱,乙烯為屋頂。館內鋪著柔軟的白木地板,點綴著金黃色的燈光和舒緩的音樂,觀眾可以在館內欣賞由攝影,燈光,音樂共同構建的藝術世界。
四、主題餐廳
1、墨西哥海運集裝箱餐廳:給集裝箱注入海洋氣息
設計師巧妙了運用了集裝箱這一特別的概念,讓整體餐廳擁有了兩層和單層的不同空間體積。
餐廳有四個鮮明的色彩,從深綠松石至淡黃色不等,餐廳的藍灰色環境符合了墨西哥典型的街景,藍色則為這座餐廳帶來了海洋藍天的氣息。獨特的玻璃照明設計為這座餐廳帶來了繽紛之美。
2、美國集裝箱酒吧:可移動房頂增加空間景觀可能性
集裝箱酒吧位于德克薩斯州的奧斯汀,由north arrow工作室與hendley | knowles設計室,通過重新利用海運集裝箱合作完成。巧妙的用集裝箱進行組合、搭建,合理的形成了一處入口,進入后便可感受到寬敞、多樣的內設環境。
該集裝箱酒吧提供了豐富的體驗,重新設計的部分既有開放空間又有封閉空間。雙層高的酒吧區房頂設計是可以移動的,這樣的設計既能夠在惡劣天氣保護室內,又能和周圍的樹木聯系起來。
3、加拿大紅魚藍魚集裝箱餐館:“最美味”的集裝箱
紅魚藍魚集裝箱餐館坐落在維多利亞內港的一個木碼頭上。除了向顧客提供加工的美味海鮮外,它還提供手卷墨西哥玉米薄餅卷、三明治、沙拉等美食。
來自:微信號“商業地產云智庫”(若牽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