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很多新品牌如同絢爛的煙花,熱鬧一時,火爆一時,卻沒有持續賺錢盈利的能力。相反,有的餐廳不僅經營得好,更火得長久,五年、十年、十五年甚至上百年。
眾所周知,餐飲圈有一個“2.5年現象”,意思是說全國餐廳的平均壽命只有2.5年,而且隨著形勢變化,這個數據還在逐漸縮減。很多新品牌如同絢爛的煙花,熱鬧一時,火爆一時,卻沒有持續賺錢盈利的能力。相反,有的餐廳不僅經營得好,更火得長久,五年、十年、十五年甚至上百年。這些長壽企業有一個普遍特征:深挖本地市場,細分不同的消費需求,不刻意追求盲目擴張。
那些看起來非常火爆(經常排隊)的店,但純利潤卻寥寥無幾。為什么有的餐廳某一階段突然“出名”,后來卻悄然無聲了。
短命特質一:過分追求翻臺率,追捧屌絲市場
毒害指數:☆☆☆☆
毒害效果:慢性
毒害說明:
翻臺率是雙刃劍,一方面帶來營業流水,但另一方面卻導致出品、服務品質的下降,過分追求必然使餐廳失衡。此外,很多“快時尚”重視屌絲市場,看似排隊火爆,這部分人卻更重視價格而非價值,這一市場并不具備引領消費的能力,反而容易拉低品牌檔次。
應對案例:
金海華,15年的蘇州品牌,擅長深挖本地市場,抓住不同的消費階段和狀態,尤其是中端以上的消費群體。這個群體不僅有消費實力,更有傳播力和影響力,在金海華看來,屌絲市場不如品質市場——屌絲在意價格,而品質才是長存的核心競爭力。
通過多品牌細分市場,區別顧客的消費需求。旗下既有定位于“小慶祝”、“小聚會”、“小團圓”的都市情感餐廳,又有代表“輕奢”的赫本餐廳,還有品質快餐、休閑簡餐、外賣小吃。做好餐飲,不要試圖在一個餐廳里賺所有人的錢。
短命特質二:找不到品牌引爆點
毒害指數:☆☆☆☆☆
毒害效果:慢性
毒害說明:
當人們提起一個餐廳品牌,如果腦海中并沒有立馬閃現出一個概念詞匯,那么說明該品牌并沒有鮮明的引爆點。比如說好“服務最好的火鍋”,大家一定會說海底撈,那么“服務最好”就是海底撈的引爆點。
應對案例:
蘇州餐飲競爭激烈,扎堆開店的現象尤為明顯,加上本地人嘴刁、消費習慣保守,現在這片土地上打響品牌,那必須找準引爆點,并且引爆它! 松鶴樓2003年改制成為私營企業,深挖傳統菜“松鼠桂魚”的精髓,將該產品主推,一年賣出的桂魚達到40多萬斤。
新梅華15年的品牌,厚積薄發,推出“新梅華茶點”小品牌,將傳統蘇邦菜的底蘊和現代消費的時尚結合起來,特色鮮明!保留傳統文化、取蘇式茶點之精華,茶點的推出,將新梅華這個實力企業帶上又一個新高度
川福樓5年時間,推出拳頭產品“6大功夫菜”,使顧客一提起,就犯饞蟲。明檔形式將拳頭產品展示出來,氛圍十足盛器也要氛圍十足!
短命特質三:不尊重品牌,只強調快速復制
毒害指數:☆☆☆☆
毒害效果:急性
毒害說明:
復制不是不可以,但一定要站穩品牌腳跟。俗話說“厚積薄發”,沒有穩固的品牌根基,盲目復制擴張容易導致失衡!
應對:
消費市場理性的蘇州,顧客嘴刁。在這樣的大前提下,經過歷史沉淀下來的實力企業更是臥虎藏龍。尊重品牌、重視品質、不盲目擴張,這些特質讓蘇州企業穩扎穩打。“掙快錢”不如“掙穩錢”。
短命特質四:粗糙經營,不談文化底蘊
毒害指數:☆☆☆☆
毒害效果:慢性
毒害說明:
如今的餐飲市場,抄襲現象越來越嚴重。抄襲大多都只有皮毛,沒有實質。這樣的情況讓餐廳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漸漸失去優勢。說到底,“軟實力”才能讓企業走得更加穩健。
應對案例:
新梅華將蘇式茶點精細化,用“傳統老蘇州茶點文化+升級精細化產品”的方式走路,邀請民間藝人、面點大師駐店指導,將傳統茶點的“根”延展發揚,舉辦“尋味老蘇州”等大眾活動,讓品牌底蘊深厚。無論是產品還是氛圍打造,新梅華都將蘇州味道做足
川福樓把四川茶館文化、巷道文化、市井文化結合起來,比如把大樹搬進餐廳(坐在樹下吃飯喝茶聊天)甚至有很多古董老物件(比如用斗來裝免費小吃),讓整個餐廳的“民間文化感”十足,所以餐廳氛圍熱鬧十足。
短命特質五:不肯打破常規,死守舊派
毒害指數:☆☆☆☆
毒害效果:慢性
毒害說明:
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時候,如果不能引領潮流,那就只能淪為平常、坐等被淘汰。每一個行業都有值得創新的方面,餐飲更不例外。
應對案例:
蘇城家宴“從低開高”經營法:養1年左右的人氣,隨后通過菜品結構調整(擅長將蘇邦菜按位制作,比如松鼠桂魚做成位上菜),將蘇邦菜的精致化凸顯、強化。無形中也提高人均消費。
格萊美婚禮中心打破中式婚禮吃飯+儀式一體化的現狀,用豐富的增值內容(電影院、游樂場、休閑廣場、棋牌室等設施),服務于參加婚禮的親屬,將儀式和吃飯分開,中間的時間則用休閑來豐富體驗感。這種婚宴形式能夠吸引大批蘇州周邊(上海、杭州)多地的新人,深受年輕人喜愛,并且提高婚宴嘉賓的體驗感,轉介紹率大大增加。
來自:東方美食ktp、職業餐飲網(若牽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