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中心根據項目定位及建筑條件(體量、空間結構等),確定業態的種類、分布及比例,并制定相應的業態規劃及業態組合。業態規劃是前期招商的綱領性文件,是招商實施的指南。購物中心業態的選擇和規劃應符合三個原則:(1)定位優先原則;(2)功能完整性原則;(3)業態相關性原則。
業態種類
購物中心的業態一般有:零售業態、休閑娛樂業態、餐飲業態和體驗服務業態。以往,購物中心以零售業態為主,通過不斷的發展,休閑娛樂、餐飲和體驗服務業態在購物中心的比例逐漸增大,發揮的作用也日益明顯。
1、零售業態。
零售業態主要有百貨、超市、便利店、專業店和專賣店。零售業態品類的完整性,決定了購物中心能否滿足消費者生活用品的需求。
百貨涵蓋珠寶、化妝品、服飾、家居用品等品類;超市主要以日常生活必需品為主,以較低的價格銷售,滿足消費者日常需求;專業店主要有家居、電器、數碼專業店等品類,在單一品類中商品系列齊全;專賣店是專門經營或授權經營某一品牌商品為主的零售業態。
2、娛樂業態。
娛樂業態有電影院、KTV、電玩城、溜冰場、酒吧、健身館等。與其他業態不同的是,娛樂業態更強調消費者的參考和互動。娛樂業態在選擇相關業種時會更多考慮與其他業態的關聯與互動。
娛樂業態,是現代購物中心滿足消費者一站式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群體消費和重復消費的特性,增強了購物中心的豐富性、活躍度。
3、餐飲業態。
餐飲業態是體驗性消費的重要代表。王健林董事長曾說過,“中國的購物中心不是賣出來的,是吃出來的”,可見餐飲業態的重要性。餐飲業態具有極強的聚客能力,能充分滿足人們社交和家庭生活的需要。
購物中心內的餐飲一般分為以下幾種形式:中餐、西餐、咖啡水吧。
餐飲業態一般位于購物中心的較高樓層,可以實現客流由上而下,形成花灑效應,對拉動購物中心人氣起到重要作用。規劃餐飲業態時,應注重口味的豐富性,避免口味重復。只有豐富性的餐飲才能最大限度地為消費者提供多元的選擇,對消費者保持長期的吸引力。同時,還要充分挖掘地方餐飲資源,因為地方餐飲品牌更貼合當地市場,早已為當地消費者廣泛接受并擁有大批忠誠顧客。地方特色餐飲的進駐,會大大縮短購物中心的培育期。
4、體驗業態。
體驗業態是購物中心的增值配套服務業態,是對購物中心生活功能性的完善與補充,相比傳統零售而言,體驗業態更注重對消費者服務的價值,對空間和環境的要求也更高。
體驗業態粘性較強,消費者滯留時間長;易于形成穩定的消費群,培養穩定的消費習慣;既滿足人們日常生活配套需求,又能迎合大眾的精神追求。
業態組合
業態組合主要涉及三個主面:業態選擇、業態配比、業態銜接。
1、業態選擇。
業態選擇必須符合購物中心的整體定位,同時結合購物中心的自身條件(建筑體量、空間結構等)及當地居民的消費習慣來展來。
1)商業功能定位對業態選擇的影響
不同城市不同區域的購物中心,因其承載的基本功能有較大差異,業態組合的區別也十分明顯。
例如,上海五角場萬達廣場屬于城市型購物中心,除設有百貨、大型超市、電影院、KTV、兒童零售賣場、服裝服飾、餐飲酒樓外,還設有家居家飾、書城、食品零售專業店、黃金珠寶城、數碼賣場,業態齊全。
而北京石景山萬達廣場為區域型購物中心,主要由百貨、超市、電影院、KTV、電玩、兒童娛樂、時尚服裝服飾和風味美食構成,以滿足北京城西居民生活、休閑、娛樂的基本需求。
2)商品級次定位對業態選擇的影響
精品購物中心、時尚購物中心、生活購物中心,這三種購物中心的商品級次定位不同,目標人群的消費特征就不同,這必然會影響到購物中心的業態選擇。
精品購物中心通常選擇國內外級次較高的品類,如奢侈品、名品、高端餐飲、精品超市及各類有固定高端消費群體的體驗業態;時尚購物中心通常選擇各業態中的時尚品牌,在確保人氣的基礎上保持整個項目的時尚格調;生活購物中心通常選擇生活超市、美食廣場及健身、教育、美容、美發等體驗業態。
2、業態配比。
為了將購物中心的面積合理利用,必須對各業態進行合理的配比。合理的業態配比能夠完善品類結構功能,更好地滿足消費需求,提高聚客能力。業態配比應遵循以下原則:
適用性:根據不同業態的要求,提供適用的面積。
高平效:在滿足適用性原則的基礎上,在區間內盡可能適度地壓縮,以提高銷售平效。
互補性:業態要實現差異化,避免重復,注重業態間的關聯消費,業態組合要符合目標消費群的需求。
3、業態銜接。
業態布局和銜接首先要認真研究城市動線和購物中心動線,明確購物中心主次通道及冷熱區域,根據業態經營特性,并結合購物中心自身的經營需求,合理規劃。
各個業態之間銜接是否順暢、合理,關系到消費的舒適感及流暢性,也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顧客逗留的時間長短以及交易大大小。因此,對購物中心來說,業態落位銜接的合理性是確保客流動線流暢、提高店鋪到達率、提升總體銷售的重要途徑。業態銜接需遵循以下原則:
零售業態需放在熱區,品牌級次和客單價高的品牌店應放置在熱區主入口、主通道。
娛樂業態因屬目的性消費,應放置在冷區,通過業態自身帶動周邊客流。
餐飲業態應放置在高樓層,布局要集中,形成規模化。
體驗業態作為業態補充,目的性消費強,但承租能力差,可放置在冷區次通道。
不同業態之間的穿插、過渡可從以下兩個維度進行思考;
第一,功能互補性,即功能特征明確統一的業態彼此相鄰。
第二,客群一致性,即根據客群的消費特征劃分消費主題區域,并落實到功能業態的組合銜接上。
文章來源:中購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