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我,為何他企業所經營的商場業績一直無法有效提升?
這個問題,其實是一個普遍性存在的問題。目前,很多項目都是達到了瓶頸期,表現為業績無法提升、客流略減、銷售增長乏力等等情形。這不光是已開業項目的困局,更是很多未開業項目將來也會面臨的夢魘。
其實這個問題從本源上說,就是這些年消費者已經完成升級,但在傳統商業中找不到與之相匹配的消費品類、項目和產品。我們知道這些年來,由于電子商務的發展,網上零售通過了更便捷、更直觀的營銷方式,已將商業零售消費體驗在營銷層面進行了提升。任何消費者想要的商品,隨時可以通過網絡獲取信息或購買,效率進行了充分釋放。然而線下商業項目,消費業績卻增長緩慢。
為什么?——我認為就升級后的消費者沒有獲得相應升級的消費服務和產品。消費者有錢,但商場、商戶均給不出等值的服務或產品,這就是明顯的價值與價格不對等。完全就是商場、商戶沒有把消費者重視起來,這些人的錢太好掙了。如果不信,那我們回憶一下,現實中這些年何種業態能受到消費者認可和追捧?是不是奧特萊斯、網紅店、餐飲業等這些業態或品牌?為什么他們能獲得認可?是不是相較之傳統的購物中心、傳統的百貨,他們更注重的是性價比以及體驗度?更面臨競爭?只有努力對自己的產品、服務進行升級,去迎合消費客群的喜好與口味,才能掙到錢。
因為消費服務和產品進行了初步升級,就會獲得消費者的認可。反之,如果不進行升級,那么商業項目的業績必然無法獲得提升。這使得商業地產項目之間就如同一場軍備競賽,落后的一定會被吃掉市場份額,競爭永無止境。
實踐之中,往往多數商業地產企業,是用房地產經營模式來運營商業地產,這會產生一個悖論,一方面是房地產行業一定會追求高周轉模式,快速拿地、快速設計、快速開發、快速建設、銷售到物業管理,所有的過程都一定是要求用“快”來解決資本的周轉率和安全性,這是房產地產行業經營邏輯所導致。另一方面是房地產行業所面臨的趨勢,是國家宏觀政策房地產開發速度慢下來。只有慢下來,資本才無法脫離政策監管,否則一定會造成危險。
而這兩方面所造成的悖論困境放在商業地產上,就會造成經營者進退失據,即:要快要好要賺錢。可商業地產這種長期性價值完全達不到此要求,現實與理想的斷崖式偏差,跟當初給老板看的PPT完全不一樣。
無論怎么從設計、從招商、從營銷角度去提升業績,都會顯得困難重重,項目業績不花錢就無法提升,花錢卻效果短暫且有限。死胡同,反復進入了一個死胡同。這就是我這些年來,一直不看好高周轉地產商去做商業地產的原因。無論是融創恒大還是碧桂園萬科,形成了路徑依賴的他們,除非自己革自己的命,否則不可能有所改變。就好比做飯的廚師非要去做眼科手術,不是你不行,而是你如果不用專業的態度和知識來操作,你只能做出五香味的或者麻辣味的。
所以我一直反復強調,在整個商業地產的邏輯體系中,只有商業運營才是最重的環節。這不但是因為商業運營能夠有效提升商業項目的活躍性,更可以避免不斷進行的硬件升級。我們必須理解,商業地產在表面看是B2B的模式,但實質卻是B2C模式。商場、寫字樓、商業街、文旅等等,他們服務對象雖然看起來是商戶,但最終消費或價值買單卻是在C端消費者。如果從這個角度來說,商業地產是一種服務業,而非房地產行業。
如果想提升商場業績的根本方法,其實只有運營這一種路徑。
即:項目的目標客群是哪些人?這些人在哪里?從哪里來?總量是多少?結構是什么?為什么到項目這里來?每次到達后會停留多長時間?分別停留在哪一層?停留在什么品牌前?會消費多少金額?會用何種方式進行支付?
反推至商業地產的開發者,就必須明白,需要找尋什么樣的品牌才能滿足這些消費者的需求,是快時尚還是奢侈品?是文娛類還損失餐飲類?所有的核心就是要幫助實際的承租人將貨品賣給消費者,更是要幫消費者找到合適的貨品。這是一個雙向服務的過程,不是僅僅將承租人看成租金貢獻者。缺失了對消費者的觀察,缺失了對服務業的理解,那就完全不可能做好商業地產。
所以我個人認為,商業地產的本質工作就是同時將消費客群賣給租戶、將租戶賣給消費客群。商場、寫字樓、商業街、文旅都是一種“賣人”的服務業,主營業務是把這些客群和與之相配的貨達成交易,別無其他。運營是個苦活,更是個累活,如果沒有這樣的認識和覺悟,商業地產項目業績是絕對不可能有所提升的。
在操作層面上,這里面也有個會存在的誤區,就是對于商業地產運營服務過度的百貨化。百貨是以品類管理、以商品審美為驅動模型,一切是以“貨”為關注要點,而我所講的運營則是以“人”為主。關注供銷存、關注品類、關注提袋率這些都是租戶要關心的問題。商業地產經營者關心好本職的服務工作即可,你沒掙那份錢,你不該操那個心,否則你的成本一定會變的不可承受。
在此,我想回答那朋友的問題:為何你們商場業績一直無法有效提升?那就是你們的商業與你的消費者之間其實完全不匹配。消費者進步了、提升了,而你所在的企業還是按照固有模式來經營,品類無提升、服務無進步。消費者客群和租戶哪一樣都沒有服務好,這要是能提升豈不是很奇怪的事?只有認清商業地產的本質,認清商業地產的經營模型,才能夠真正的去做好商業地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