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冠决赛地点2022_哈里森·巴恩斯_帕楚利亚_足球直播在线观看免费 - 英超法甲

`
P.M.視點

十四五文旅部要培育100個沉浸式項目,為什么?怎么做?

來源:未知       作者:未知       時間:2021-07-02

6月2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并在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的部分特別強調了要在十四五期間完成“100個沉浸式體驗項目”的目標。

十四五文旅部要培育100個沉浸式項目,為什么?怎么做?

隨后,文化和旅游部產業發展司公布了《“十四五”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對“100個沉浸式體驗項目”作了進一步的規范描述。

十四五文旅部要培育100個沉浸式項目,為什么?怎么做?

相比兩份文件分別4次和5次提到關鍵詞“沉浸式”,2017年發布的《 文化部“十三五”文化產業發展規劃》中僅在文化裝備制造業部分簡單提及要開發“適應沉浸體驗”“沉浸式體驗平臺”相關技術,可以說明當時“沉浸式”并沒有得到過多的關注。

十四五文旅部要培育100個沉浸式項目,為什么?怎么做?

但是根據《2020中國沉浸產業發展白皮書》來看,我國沉浸式體驗項目的數量自2016年開始就有快速增長的趨勢,2019年國內沉浸式項目已有1100多項。

十四五文旅部要培育100個沉浸式項目,為什么?怎么做?

這1100多項中,包含了主題公園、展覽、演出、特色小鎮、劇本殺等多種樣態,“沉浸式+”似乎成為了一種通用的展示方式和文旅模式。

 

那么,如何理解國內目前如此多樣化的沉浸式樣態的現實呢?規劃中說的100到底意味著什么呢?這的確是值得討論的問題。

十四五文旅部要培育100個沉浸式項目,為什么?怎么做?

從無到有,沉浸式爆發

 

當我們現在再談論起“沉浸式”的時候,我們似乎已經習以為常。因為我們生活中似乎處處都充斥著沉浸式的產品。

 

不過從市場陸續登場的產品來看,沉浸式的確早早被劃入了商業版圖。

 

2010年,卡梅隆導演的跨時代作品《阿凡達》正式進入國人的視野,強烈的空間縱深感,震撼的立體音效,奇妙的異星故事,成了大家理解“沉浸”的第一課。

 

隨后,市場上出現了一批以“沉浸式”電影為基礎的產業,進一步在國內消費者心中勾勒出沉浸產業的身影。無論你是否真正體驗過,當時許多三四線城市,或者許多游樂園、主題公園場所內的確出現了這樣一種奇特的電影院:一般街邊商鋪大小的房間,多色的霓虹招牌,50-100一張門票,十多分鐘的特效電影。

十四五文旅部要培育100個沉浸式項目,為什么?怎么做?

這種電影院的沉浸邏輯十分簡單直接:感官模擬。帶上3D眼鏡,坐上特制的座椅,你就可以隨著電影畫面上下左右移動,畫面中下雨時就有雨水噴在臉上,刮風時就有風迎面吹來。

十四五文旅部要培育100個沉浸式項目,為什么?怎么做?

無論這種電影是否好看,它都塑造了國內消費者對“沉浸式”的一種模糊認識:高感官刺激的、高科技的。

 

如果說,這一階段沉浸式產業還在“刀耕火種”的草創階段,那么2016年,則被許多從業者認為是國內“沉浸式”業態爆發的元年。

 

這要從一臺現象級演出開始說起。2016年,國外沉浸式戲劇公司Punchdrunk和上海文廣演藝集團(SMGLive)合作,將國外久負盛名的沉浸式戲劇《Sleep No More》引進國內市場,在上海打造“麥金儂酒店”主題酒店式劇場,開始了國內版《不眠之夜》的駐演之路。

十四五文旅部要培育100個沉浸式項目,為什么?怎么做?

△《不眠之夜》劇照

 

在2020年初新冠疫情影響之前,國內版《不眠之夜》三年內上演900余場,累計銷售金額近兩億,累計觀演超過30萬人次,累計平均上座率高達95%。

 

《不眠之夜》延伸出去的是“沉浸式”的一種表現形式,也從此成為了雨后春筍般崛起的沉浸式戲劇最大的賣點:“打破演員和觀眾的距離,觀眾亦是劇中人。”

十四五文旅部要培育100個沉浸式項目,為什么?怎么做?

△《不眠之夜》劇照

 

這樣的宣傳以及“跟著演員跑”的體驗感,的確一定程度地顛覆了傳統的鏡框劇場觀劇體驗。因此,大多數時候觀眾其實無暇顧及“所謂沉浸是不是真的沉浸”——這也是目前學術研究領域和商業領域最大的矛盾點:

 

在一些學者看來,即使如《不眠之夜》這樣在市場上如此成功的作品,都沒有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沉浸——演員仍然對觀眾具有絕對的掌控權,觀眾的行動軌跡被嚴格的限制住。

 

只是,從市場反應來看,不管是不是真的“沉浸”,觀眾都很愿意對此買單:以《不眠之夜》為代表的劇目早已跳脫出演出本身,周邊的餐飲、酒店、酒吧生意日漸興隆,麥金儂酒店更是早已成為南京西路乃至整上海的文化地標。

十四五文旅部要培育100個沉浸式項目,為什么?怎么做?

△《不眠之夜》劇照

 

于是,“沉浸式”的方式開始在各個領域,以一種近乎于“思潮”的形式蔓延——不僅僅只有形式上的,場景也迅速從劇場,蔓延至越來越多的可能地帶,如主題公園、展覽、演出、特色小鎮,甚至劇本殺。

十四五文旅部要培育100個沉浸式項目,為什么?怎么做?

△我國目前沉浸式產業樣態

十四五文旅部要培育100個沉浸式項目,為什么?怎么做?

沉浸式,生而“跨界”

 

要預判沉浸式產業未來的發展趨勢,應該要從“沉浸式”本質特征的流變說起。

 

首先,沉浸式項目是高體驗感的。

 

“科技”因素已經成為“沉浸式”業態的充分條件。

 

也正是因為科技元素帶來的先進生產力,使得目前的“沉浸式”產品的邊界越發模糊:很多時候我們很難說清楚這到底是一個展覽,還是一出戲,或是一個裝置作品。

十四五文旅部要培育100個沉浸式項目,為什么?怎么做?

多種感官的共同參與成為了當前“沉浸式”的一種重要表征:沉浸式體驗項目中除了聲光電的使用,通常還包含了影像、互動裝置、環境音模擬等元素,增強現實、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的運用也屢見不鮮。

 

通過裝置、戲劇、舞蹈、音樂等其他門類的多種手段,打造出的立體的空間結構,才能最大程度地調動觀眾的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多感官、多維度的刺激,產生更強烈的沉浸感。

十四五文旅部要培育100個沉浸式項目,為什么?怎么做?

△沉浸式主題公園

 

因此,與體驗空間、所處環境的結合更加緊密是科技發展下“沉浸式”的重要特征,“身臨其境”成為了打造環境的必要條件:產品本身的體驗已經不足以滿足消費者多元、多維度的需求。與“沉浸”相關的氛圍感成為了各類項目興起的重要原因。

 

與此同時,“沉浸式”電影院、“沉浸式”酒店、“沉浸式”主題公園、“沉浸式”特色小鎮,甚至“沉浸式”綜合體,正在開始成為新的環境。

十四五文旅部要培育100個沉浸式項目,為什么?怎么做?

△沉浸式劇本殺

 

所以,到今天,沉浸式表現出了一種更包容,更跨界的“環境”屬性。

 

“沉浸式”這個概念蔚然成風時,也有不少人認為,這個詞只是另一種形式的文字游戲。

 

2002年,中國第一部山水實景演出《印象·劉三姐》拉開了景區大型實景演出的序幕。“印象系列”的模式開始被各大景區爭先效仿。

 

這種形式也被視為地域性文旅融合的雛形。“白天游景區,晚上看演出”的模式也開始了拉動夜經濟消費的布局。

十四五文旅部要培育100個沉浸式項目,為什么?怎么做?

△《印象劉三姐》劇照

 

大型實景演出的常見形式,是依托現有的景觀,通過龐大的演員團隊(有時甚至是請當地居民)。演出的故事多為地域代表性的風土人情、著名人物故事和重大歷史事件。大規模的聲、光、電的舞臺設計,用于在夜晚營造符合故事情節的氛圍。

 

因此,山水實景演出通常也被認為是一種沉浸式體驗——當然,是“古早”的模式了。

 

《不眠之夜》在商業上的大獲成功,使得“沉浸式”市場不斷開辟新的環境。

 

一方面,“沉浸式”在夜間經濟上的助力,使得“夜間游”成為了各大城市必備的品牌項目。從地域上看,沉浸式夜間文旅市場已下沉至二、三線城市。

 

另一方面,更多的“環境”開始被開辟。咖啡館演出、小酒館演出早已屢見不鮮。更多的生活中的場景開始以“沉浸式”的形式被打造。

十四五文旅部要培育100個沉浸式項目,為什么?怎么做?

△環境式駐演音樂劇“小酒館”《阿波羅尼亞》

 

2019年,上海率先制定《上海市演藝新空間運營標準(試行版)》,形成了“演藝新空間”。商廈、地鐵站、書店、咖啡廳、商業場館等地方中開拓出的一隅,都可能成為演出上演的地方。截止2021年5月,上海演藝新空間達到80家,似乎隨時隨地都會有有趣的事情在周邊發生。

 

這種作為環境的“沉浸”帶來的一種更為龐大的視野:營造的氛圍感不僅只是針對單一產品,而是針對整個社區,甚至是一個城市。

 

無論沉浸式是作為一種形式,還是一種生活方式。“沉浸式”無疑,為不斷萌生的新消費需求提供了載體。

 

目前,“沉浸式”與文化旅游、夜經濟、科技發展、新消費形態培育,緊密結合。

十四五文旅部要培育100個沉浸式項目,為什么?怎么做?

很顯然,目前國內的“沉浸式”正在逐步形成一種具有本土特色的生產模式。

 

我們必須要看到的是,無論沉浸式意味著什么,其快速蔓延背后都有一種共同的邏輯:

 

當前的消費者已經不再滿足文化藝術消費產品處于高膜拜價值,或是相隔一定距離的展示價值。

 

他們期待著的是無差別體驗、無隔閡觸碰的體驗價值:這不僅只是物理距離隔閡的縮減——還意味著,作為消費者,他們已經不滿足被動的接受。他們期待著各種形式的互動體驗。

 

因此,和西方同樣引起浪潮的“沉浸式”較為不同的是:西方的藝術市場更傾向于把“沉浸式”打造成一個只屬于個人的獨立王國,而國內的“沉浸式”卻成為了文化藝術市場逐步下沉、逐步扎根的重要法寶。

十四五文旅部要培育100個沉浸式項目,為什么?怎么做?

十四五規劃下的“沉浸式”:

具有本土特色的發展路徑

 

在此基礎上,再看“十四五”規劃,我們或許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理解“100個沉浸式體驗項目”的規劃:

十四五文旅部要培育100個沉浸式項目,為什么?怎么做?

規范市場

 

事實上,國內沉浸式產業發展從2016年爆發開始,一直處于一種“野蠻生長”的狀態,一方面,各地政府、各種資本都在迅速進入這一產業,大量與旅游結合開發的沉浸式項目應運而生,但是事實就是,盡管許多產品是動則上億的大項目,但水平參差不齊,《不眠之夜》成為了難以再現的個案。

 

另一方面,從下沉市場來看,沉浸式成為了萬金油,甚至變成了一種帶有欺騙性質的營銷手段。比如前文提到的沉浸式電影,為了創造噱頭,不惜打出違反基本物理規律的廣告。

十四五文旅部要培育100個沉浸式項目,為什么?怎么做?

一些商家將沉浸式項目當作“網紅打卡點”營造,看似高科技的沉浸式項目,實際上質量差強人意,體驗感也比較糟糕。比如以梵高作品為主題的沉浸式展覽以及各地流行的“梵高星空藝術館”屢遭差評。

十四五文旅部要培育100個沉浸式項目,為什么?怎么做?
十四五文旅部要培育100個沉浸式項目,為什么?怎么做?

所以,國內的沉浸市場亟待宏觀層面的整體調控,以100個優秀沉浸式項目為代表,將市場引向健康發展的道路。

十四五文旅部要培育100個沉浸式項目,為什么?怎么做?

建立標準:數字藝術的標準

 

行業的規范往往離不開標準的建立,目前國內和沉浸式產業的相關標準主要是定量層面的技術規范,比如H.629.1數字藝術顯示國際標準產業聯盟成立的背景就是為了填補數字藝術展示領域國際標準的空白,還有今年廣播電視總局印發的《5G高新視頻-沉浸式視頻標準體系(2021版)》。

十四五文旅部要培育100個沉浸式項目,為什么?怎么做?

△大運河博物館5G 沉浸式體驗區

圖源:現代快報

 

但除了技術標準外,也應該關注到作品軟性的文化標準。文化內容難以量化,所以100沉浸式項目的意義就在于建立一套實踐標準體系,一種可參照的坐標系。

十四五文旅部要培育100個沉浸式項目,為什么?怎么做?

發展風向

 

十四五期間,100個項目是預測性數據,是在現有基礎上提出的增量。更重要的是,從十三五幾乎沒有提及,到十四五多次重點劃出,說明文旅部將在未續給予沉浸式項目政策支持與資金支持,同時這也將成為省級層面規劃的重要方向。

 

因此,我們需要看到的是,無論是“結構性的新嘗試”還是“噱頭”,沉浸式都在以一種極其迅速的方式,成為文化市場拓展的動力。

 

一方面,商業成分的加入,使得“沉浸式”的方式具有了相當體量的消費者市場基礎,這也是沉浸式的市場逐步向三四線城市下沉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相較于探討“這樣的沉浸式是否真的做到了沉浸”,我們不妨探討:在當前的市場基礎上,如何構建一條具有本土化特色的,沉浸式產品的打造路徑。

十四五文旅部要培育100個沉浸式項目,為什么?怎么做?

△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展廳

 

結合政策來看,未來的沉浸式將繼續向兩個重點方向前進:一是將繼續與科技深度結合,與虛擬現實、增強現實、人工智能、5G技術、區塊鏈技術等高度融合與互動;二是繼續延伸其“環境”屬性,將更多的文化產品的納入“沉浸式”的框架之內,所以“沉浸”或許是未來的文化產品的必備屬性。

 

“沉浸式”從來都不是一種精英主義的象征,更不應該淪為消費主義的產物。它更像一種介質,觸碰到了廣闊的人群,就應該完成更為大眾化、通俗化、普及化的信息傳輸。

十四五文旅部要培育100個沉浸式項目,為什么?怎么做?

結語

 

“沉浸”作為一種體驗形式,古已有之。傳說人站在北京天壇回音壁前,發出的聲音可以沿著墻壁連續反射,好像在與上天對話。

 

而當代的“沉浸”,在科技和市場的推動下,走進了更觸手可及的范圍。這是“物質文化需要”發展到“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表征,也是破解“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矛盾”的有利措施。

Copyright ? 2021 Perfcet Market.Cn All Rights Reserved.皖ICP備11004787號-2
×

歡迎撥打一對一免費咨詢電話:

13816360548

您也可以咨詢我們的在線客服

在線咨詢

立即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