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健康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基礎,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追求。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指出“現代化最重要的指標還是人民健康,這是人民群眾幸福生活的基礎。”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要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致力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生命健康服務,全面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總書記在報告中對中醫藥發展及中醫藥如何更好服務人民健康作出了重要論述。
從十九大到二十大看中醫養生行業發展方向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進政策”,其中明確要求“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相較于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堅持中西醫并重,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此次報告對新時代中醫藥的發展賦予了新內涵,指明了新方向,更加肯定了中醫藥在“健康中國建設”中所發揮的關鍵作用。健康中國建設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基礎,積極推進健康中國行動,不斷提高中醫藥防病治病能力與傳承創新能力,踐行養生保健以中醫藥為主導、重大疾病中西醫協同、疾病康復以中醫藥為核心的人人享有中醫藥服務的格局,注重從健全完善中醫藥服務體系,向全過程、全方位、高質量生命健康服務發展。
中醫藥理論與實踐基于動態的生命觀,突出以人為本的辨證論治的個體化診療模式,對保護和增進健康、養生保健和防病治病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別是在預防養生保健不得病,早期干預治療不得大病,綜合調理促進康復等領域具有獨特優勢。在國家頂層設計的重視下,中醫養生迎來最好的時代,尤其是在后疫情時代,人們的健康意識逐漸增強,中醫藥在疫情中發揮的重要力量,為產業化發展提供了良好契機,中醫養生服務行業的前景將會更加廣闊。
中醫養生市場概況
(一)中醫養生的概念及服務范圍
中醫養生保健,是運用中醫藥(民族醫藥)理念、方法和技術,開展保養身心、預防疾病、改善體質、增進健康等服務。根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于促進中醫養生保健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政策規定,中醫養生保健可以提供以下服務內容:
1、在中醫理論指導下,通過中醫體質辨識、經絡評估、臟腑功能檢測、血氣狀態分析、中醫心理測量等方式,提供健康狀態辨識評估服務。
2、提供中醫健康咨詢服務,根據健康狀態辨識及評估結果,提出針對性健康指導建議,制訂個性化中醫健康調養方案,開展中醫心理咨詢與情志調理服務、開展養生功法示范指導等。
3、提供以中醫理論為指導的養生保健調理服務,比如按摩、刮痧、拔罐、艾灸、熏洗等。
4、建立中醫健康檔案,開展健康監測、健康干預效果追蹤與評估等健康管理服務。
同時,中醫養生保健不同于中醫診療,禁止提供以下項目:
1、不得銷售醫療和藥品、醫療器械,不得宣傳治療作用。
2、不得使用具有創傷性、侵入性或者危險性的技術方法,比如針刺、瘢痕灸、發泡灸、牽引、扳法、中醫微創類技術、中藥灌洗腸等。
3、不得使用《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物品名單》、《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單》規定之外的中藥飲片或者《保健食品禁用物品名單》規定禁用的中藥飲片。
(二)中醫養生市場發展歷程
中醫養生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積淀,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持續穩定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帶動了中醫養生服務行業的快速發展,成為生活性服務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行業規模不斷擴大,據有關機構研究數據顯示,我國中醫養生行業預計2023年能達到829億元,未來市場規模將以12.8%的增長率持續增長。
近年中醫養生服務市場經歷了驅動到調整再到蓬勃發展階段,資本始終保持較高熱度,2016年《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政策出臺,將中醫藥上升為國家戰略高度,政策加持下資本大量涌入,行業的參與者越來越多,中醫養生服務進入快速發展期。2018年到2019年,隨著整個社會經濟處于下行周期,資本熱度有所減弱,行業處于調整期,從野蠻生長到不斷規范,到了2019年之后,十九大、二十大黨中央對中醫藥發展高度重視,利好政策相繼出臺,資本熱度再次提升,中醫養生服務市場將迎來新一輪蓬勃發展的態勢。
(三)中醫養生市場發展趨勢
1、中醫養生向運動休閑、文化旅游、美容減肥等領域跨界融合
隨著人們健康需求的多樣化和個性化,中醫養生保健運用不僅僅限于刮痧、艾灸、溫灸、按摩、熱敷等傳統的養生項目,更多與運動休閑、文化旅游、健康保險、美容減肥等領域進行跨界融合。比如中醫美容領域,中醫美容養生緊密結合中醫學的基礎理論,利用特有的術法來美化人的外貌及健康的調理,與現代化學藥物化妝品及整容等美容手段相比,中醫美容秉承中醫術法特色。近幾年來在美容業中的地位日趨向上,中醫美容將作為中國美容一大強勢主流,在行業發展的同時,以獨特的魅力越來越被美容界的人青睞。
2、中醫養生消費從單一的“療效”需求轉型到“綜合體驗”
健康消費新需求促使中醫養生市場進入最佳入局階段,新生代、新老人、新中產正成為中醫養生消費的主力軍,其消費特征具有共性又有差異性。共性方面主要表現在追求品質,差異化方面主要表現在:新生代的消費主要是為了悅己,根據自己的喜好、個性來選擇相關產品和服務,更加看重即時體驗感和新鮮度。新老人的消費相對理性,在養生需求方面更加注重功能性需求,重內涵和實在。新中產在養生消費方面更加追求功能性需求和文化屬性相平衡。但不管如何,三者對中醫養生的需求,已經超越了單一的“療效”需求,更加強調綜合體驗感,這對中醫養生服務提供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飲食看成分、看產地、看氛圍、看圈層;養生要求花樣多、更便利、更方便,追逐變化是新鮮感。
3、中醫養生融入科技力量,提供數字化中醫養生服務和產品
科技時代的到來,使得傳統的中醫養生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在傳統的中醫養生保健手段的基礎上,利用先進的人工智能診斷技術,通過大數據處理、云計算等功能,檢測個人的身體狀況,提前預警健康風險,根據健康數據,自動調整調理方案、運動方案、飲食方案,從而提供專業的個性化的中醫養生咨詢服務。同時,智能化中醫理療產品銷量呈持續上升趨勢,根據品類劃分,最受歡迎的三大智能化中醫理療產品分別是拔罐器、艾灸儀、按摩刮痧片。
集團投資案例-元針堂
上海元針堂連鎖診所是元亨祥集團在中醫大健康領域的投資布局項目之一。2021年11月14日,上海元針堂中醫診所在上海市浦東新區石楠路204號隆重開業。針灸自古以來因其立起沉疴而綿延至今,看似簡單的針起針落,背后蘊藏多年的心血和經驗。“光大國醫健康國人”,元針堂的使命,不僅是治病救人的一門醫術,更是傳統文化的代代相傳,向世界亮出我們的中醫“名片”。
元針堂源于“廖三針”,世承岐黃,針灸世家,起源于原四川廖氏針灸,至今近百年。通過獨創的針灸、正骨及獨家膏藥等治療方法治療頸肩腰腿痛。廖氏針灸在治病過程中往往是取穴不超過三處便達到針下即痛止的顯著效果,被民間譽贊為“廖三針”。廖三針第三代傳承人廖元貴,畢業于上海中醫藥大學針灸專業,其在臨床工作中一直傳承著“廖三針”的獨特治療方法,并不斷加以提煉和升華,獨創“經氣運針法”,從皮、肉、筋、骨、脈五度升華“廖三針”治療頸肩腰腿痛,達到針到痛止的顯著療效。
文章來源:元亨祥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