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來,沉浸式體驗在各個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沉浸式體驗以數字經濟為基礎,結合主題敘事、沉浸式視聽和現代邏輯,提供給人們直接的感官體驗、間接的情感體驗和內省的哲理體驗。這種三元合一的價值體驗滿足了當代人對于更加豐富、個性化和有意義體驗的需求,推動了體驗經濟和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
動畫影片《長安三萬里》將歷史、文化、詩詞與細膩的動畫表現巧妙結合,激發出觀眾對詩詞的感慨與熱愛。在觀影過程中,人們仿佛親臨其中,輕聲吟誦千古名篇名句,并被影片中描繪的煙火揚州、繁華長安和遼闊塞北等風光所吸引。這部影片不僅借視聽技術和主題敘事實現了沉浸體驗營造,還通過對觀眾情感觸點的激發提供了文旅產業發展的啟示。“旅游+詩詞”打造文旅融合新空間,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為游客帶來富有意義的沉浸式旅行體驗。
影片《長安三萬里》的沉浸體驗營造
沉浸式體驗側重于提供三元合一的價值體驗,在電影《長安三萬里》中得到了充分體現。觀眾通過逼真的視聽效果、角色的互動以及哲理內涵的傳達,獲得了直接的感官刺激、間接的情感體驗和內省的思考體驗。這樣的綜合體驗讓觀眾更加深入地融入電影的世界,帶來了豐富而有意義的價值體驗。
直接的感官體驗通過逼真的視聽效果、觸覺反饋等手段,讓人們在現實世界之外感受到身臨其境的虛擬環境,如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所創造的沉浸式游戲、娛樂和教育體驗。在國風動漫《長安三萬里》中,觀眾可以通過逼真的動畫畫面、精彩的視聽效果,以及唐代詩人角色之間的互動,獲得直接的沉浸感。觀眾仿佛置身于盛唐時期的長安城,感受到如詩如畫的美景和歷史的氛圍,這讓他們深刻體驗到沉浸式體驗的魅力。
間接的情感體驗通過精心設計的互動元素、情節發展和角色演繹,引發人們的情感共鳴和參與感。電影通過展現高適、李白、杜甫等眾多著名詩人的故事,讓觀眾與他們產生情感聯系。觀眾可以在心理上與這些角色進行互動,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進一步加深對電影情節的投入與參與。
內省的哲理體驗則通過深度思考、情感觸動和文化內涵的傳達,在觀眾的心靈深處引發對生活、價值觀和人生意義的思考和啟示。《長安三萬里》通過展示唐代長安的文化和歷史背景,呈現詩人們的創作與生活,激發觀眾對于人類存在的意義、社會問題等更深層次的思考。觀眾在欣賞電影的過程中,有機會思考并體悟其中蘊含的哲理和智慧。
《長安三萬里》擊中觀眾情感觸點,
啟示文旅行業“詩詞之旅”
(一)情感觸點激發
通過展現與中國傳統詩詞文化相關的元素,如古代詩詞、美景和歷史背景,《長安三萬里》成功地擊中了觀眾的情感觸點。觀眾在觀看過程中產生了情感的共鳴與投入,這反映出人們對于中國傳統詩詞文化的喜愛和向往,也從側面說明了中國傳統詩詞文化在當代社會的影響力和現實意義。
1、情感的共鳴與認同。
中國傳統詩詞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承載了千年的歷史和情感。《長安三萬里》通過歷史背景的融入中表現了著名詩詞的創作,引起觀眾內心的共鳴和認同。當觀眾聽到熟悉的古詩詞被巧妙地融入到劇情中時,他們感受到一種親切的情感聯系,因為這些詩詞已經深深地植根于中國人的文化記憶中。
預告片中李白作詩場景
2、對美的追求與感受。
中國傳統詩詞以其優美的語言、精致的意象和深邃的內涵著稱。《長安三萬里》通過細膩的畫面、恰到好處的音樂以及精心編排的情節,再現了詩詞所描繪的美景和美好的情感。觀眾在欣賞此般畫面和音樂的同時,也在心靈深處感受到一種對美的追求和向往。這種美的追求順應了當代觀眾對藝術和審美的需求。
預告片中高適行山間
3、歷史與文化的魅力。
中國傳統詩詞承載著豐富的歷史與文化內涵,是中華文化的優秀組成部分。《長安三萬里》通過精彩的劇情和細膩的描繪展示了長安這個古代都城的繁榮景象和歷史變遷。觀眾在觀看過程中會被帶入到古代的長安城,感受到歷史的魅力和文化的沉淀。這種歷史與文化的魅力充分激發了觀眾對古代文化的好奇心。
玉真公主宴會
(二)詩詞之旅,文化之旅
通過觀賞《長安三萬里》,人們對于中國古代文化的魅力有了更深刻的體認,對于詩詞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這樣的影響使得詩詞不再只是書本中的文字,而成為一種能夠觸動人心并與人們的生活相連接的文化形式。
電影的火爆明顯刺激旅游市場。據悉,西安市曲江新區聯合飛豬旅行、《長安三萬里》電影出品方已經推出6條IP同款暑期研學線路,它們是十三朝古都呈現其豐富底蘊的6種視角,都結合了唐風背景和詩歌元素,顯然是抓住了這一“流量密碼”。
旅游與詩詞的結合,為旅游業注入更多文化元素,帶來文化價值提升和創新發展的新路徑。詩詞作為我國文化遺產的瑰寶,蘊含豐富的情感和歷史內涵,具有廣泛的影響力和吸引力。將詩詞與旅游相結合,可以提升旅游產品和服務的品質,激發游客的興趣,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實現文旅融合,提升文化軟實力,并促進旅游產業與文化產業的良性互動。下面舉例列出部分常見可行的結合方式:
通過在景區或旅游線路中設置與詩詞相關的主題活動,可以吸引游客參與和體驗。例如,可以組織詩歌朗誦、戲曲表演、古裝秀等活動,讓游客親身感受詩詞的魅力,并加深對唐代文化的理解和認知。
陶然亭公園清明詩會
在旅游景點或景區內設置詩詞展覽館或文化街區,展示古代文人墨客的作品和生活方式。游客可以欣賞到真跡、手抄本或復制品的詩詞作品,了解詩人的創作背景和文化內涵,進一步加深對詩詞的理解和欣賞。
開發與詩詞相關的互動體驗項目,如制作詩詞主題的手工藝品、書法練習、詩詞創作等。游客可以參與其中,親自體驗古代文人的創作過程,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書法練習
通過將詩詞融入旅游導覽系統或手機APP中,為游客提供更加個性化和深入的旅游體驗。游客可以通過掃描景區內的二維碼或使用APP,獲取與景點相關的詩詞賞析、解讀和故事,增強游覽的趣味性和知識性。
利用現代技術手段,將古代詩詞和歷史故事以生動有趣的方式呈現給觀眾,例如可以開發虛擬現實(VR)或增強現實(AR)的文化漫游產品,讓游客身臨其境地感受詩詞的場景和氛圍。
兒童嘗試詩詞VR產品
當然,推動文旅發展不僅要追求“流量”,還要注重“留量”,引導游客成為文化消費者。目的地必須優化服務環境、改善軟硬件設施,提供優質旅游體驗。針對傳統文化IP熱點,要引導線上線下雙向引流,結合虛擬與實體場景,促進文旅消費活躍增長。
“詩詞之旅”營造案例分享
(一)由點及線到面:浙江詩路文化帶建設
2019年11月,浙江省政府發布了《浙江省詩路文化帶發展規劃》,這一規劃旨在將浙江自古以來的麗逸山水與文學藝術相結合,打造現代版的“富春山居圖”,推動文旅融合。其中,“四大詩路”是浙江省建設目標中重要的標志性工程之一,承載著眾多歷史文化遺跡和先賢古韻。
四條詩路
浙東唐詩之路,以蕭山、柯橋、上虞、峽州、新昌和天臺、仙居(臨海)為主體,留下了1500多首唐詩,充滿了歷史遺存和人文典故;錢塘江唐詩之路沿著富春江、新安江、蘭江、婺江和衢江等,風景如畫,吸引了無數文人墨客;甌江山水詩之路貫穿整個浙南山區,永嘉更是中國山水詩的發源地,謝靈運留下千古絕唱;而大運河(浙江段)文化帶則以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為核心,打造了千年古韻、江南絲路、通江達海的文化帶。這四條詩路不僅是浙江寶貴的文化財富,更是展現在實景中的詩意畫卷。
百個特色文化明珠
為了進一步推動浙江省文化和旅游業的發展,2022年浙江省發布了33條詩路精品旅游路線,如杭州市的詩路古鎮古村游、紹興市的尋夢唐詩研學之旅、衢州市的詩畫錢江源之旅和臺州市的仙居仙境唐詩之旅等。這些精品路線以詩為線索、以文化為靈魂,引領游客領略浙江豐富的文化內涵和自然風光,推動旅游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浙東唐詩之路
2023年5月18日,在衢州舉行的浙江省詩路文化帶建設現場會上,我們了解到:近年來,沿著詩路的各地區各部門積極推進詩路文化帶的建設,取得了一系列階段性成果。其中,衢州發展了一系列具有濃郁本地特色的精品旅游項目,如“信安湖夜游”和浸夢水亭門沉浸式劇場。寧波注重傳承文化脈絡,2023年計劃舉辦黃宗羲思想研討會和河姆渡文化發現50周年等文化活動。
沉浸式歷史戲劇《浸夢水亭門》
浙江詩路文化源遠流長,自吳越時期孕育,經歷了晉唐、宋元時期的發展,達到了明清時期的繁榮。如今,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浙江省提出了詩路文化帶的建設,成為支撐浙江文化發展的重要依托。詩路文化帶體現了浙江獨特的山水特色和歷史文化內涵,為“詩畫浙江”大花園建設增添了絢麗多彩的人文底色,也為各地“詩路”發展提供了有益啟示。
信安湖游船
(二)抓熱點多聯動:“讀李白 游神州”中華文化主題旅游線路
《長安三萬里》的風靡熱映,讓人們對李白游蹤地充滿了向往。2023年7月22日,在四川省江油市舉辦的“讀李白,游神州”主題旅游宣傳推廣活動中,由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物局、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綿陽市人民政府共同發布了“李白的長江青春之旅、壯年仕宦之旅、北國漫游之旅”三條主題文化旅游線路。這些線路旨在通過創新的國內旅游宣傳推廣方式,借助歷史名人等文化資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讀李白,游神州”活動現場
據介紹,當天發布的三條線路是由國家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物局聯合學術研究機構以及省市縣地方文旅部門共同梳理李白的年表和作品,并摸排了相關遺跡和景區,以詩仙李白的游蹤地為依托,將點串連成線。來自四川、重慶、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江蘇、浙江、河南、山東、山西等地的代表還在現場推介各地的李白文旅資源,共同見證將詩詞文化元素融入旅游產品,打造獨特體驗的創新嘗試,追求實現“文旅融出新天地,且以詩意共遠方”的目標。
李白游
舉辦“讀李白 游神州”主題旅游線路宣傳推廣活動,為李白這個超級IP的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機遇。李白不僅是一個詩人的名字,更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象征。在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時代,各地通過挖掘李白的故事和文化,將其打造成旅游景點,供游客品味背后的文化精髓,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文化和經濟效果。
多省聯動成線
“讀李白游神州”主題旅游線路涵蓋了四川、河南、湖南、陜西等多個省份,遍及30個與李白相關的重要景點,是多方協作的結果。為了充分展示主題線路的魅力,各地相關部門和景點應該圍繞李白的足跡深挖文化內涵,還原場景。更重要的是,我們需要超越地域和空間的限制,以共同的目標為引領,積極探索多地聯動和多維形式,形成一個真正的“共同體”,打造帶領“讀李白游神州”主題之旅的引航者。在數字時代,各地更需要突顯“線上+線下”的緊密銜接,讓更多游客能夠在“屏幕”上感受到李白的魅力和時代價值,實現深入的融合與交流。
結 語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對于沉浸式體驗的追求正從低級到高級、從偶然得之到主動創造。沉浸式體驗的方式為觀眾提供了更加豐富和深入的參與感,使他們不再只是被動地接受作品的呈現,而是能夠與作品互動、共同創造,進一步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其中蘊涵的文化內涵。近年來,諸如《長安三萬里》等優秀作品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地呈現在現代藝術之中,展示了傳統文化的活力與魅力。通過沉浸式體驗,觀眾與文化之間建立了更為緊密的聯系,人們能夠更加親近和了解傳統文化,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智慧和精髓。
浸潤中國人內心世界的唐詩,不只是每個中國人的文化記憶,更是跨躍千年的情感共鳴,“唐詩之旅”既是回望千余年前踏歌而行的盛唐時代,與燦若星辰的詩仙詩圣隔空對話;同時唐詩亦要賦能今朝,深度挖掘唐詩文化,讓游客跟著唐詩去旅行,一詩一景、一景多詩,在游歷中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品味詩篇中精美絕倫的意境。讓唐詩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浸潤今人的心田,讓旅游與唐詩“聯姻”,打造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的旅游創新發展新路徑。當今時代,流量意味著人氣,對地方文旅而言,熱度高、人氣旺雖然是好事,但推動文旅發展,不能僅停留于“流量”,還要著眼做大“留量”,吸引盡可能多的游客留下來,把更多的“場景打卡者”變為“文化消費者”。這就是需要目的地持續優化服務環境,完善服務功能,推動文旅目的地軟硬件全面提升,為游客帶來優質的文化旅游體驗,讓游客吃得好、住得好、游得好,把“客流量”變為“消費力”,把“詩文之美”“藝術之境”轉化為高質量綜合文旅消費之域。此外,當傳統文化IP成為熱點時,文旅主管部門必須引勢利導,適時做好線上線下雙向引流,不斷引導吸引力、推動轉化力,將虛擬文化業態與實體場景有機結合,助力文旅消費快速活躍、融合生長。
《長安三萬里》的成功表明,唐詩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唐詩既是古人的,也是今人的。“詩詞+”旅游的新型文旅體驗,可以將觀光者帶入了詩人揮毫落紙的靈感之地,讓人們置身于詩意的環境中。這既使游客獲得了愉悅和放松,也加深了人們對當地文化的認知和了解。游客跟著詩詞去旅行,就是以更精彩的方式體驗傳承豐富多樣的文化遺產,是“今人尋古月”,更是“古月照今人”。
文章來源:沉浸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