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以來,自然資源部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強村莊規劃促進鄉村振興的通知》《關于進一步做 好村莊規劃工作的意見》等一系列文件,指導各地有序開展“多規合一”的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工作。鄉村旅游規劃設計隨之成為不斷興起的一個新的規劃設計方向,不論是政府層面還是傳統的規劃設計院,鄉村旅游規劃設計都是一個較新的分支。
近年來,許多鄉村在提升打造時也積極引入并開展規劃和設計工作,但總體來說,鄉村規劃設計仍處于探索和起步的階段。鄉村旅游規劃設計既是機遇,存在著廣闊的市場和空間,同時也是挑戰,對從事鄉村旅游規劃設計的人員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既要懂規劃會設計,還要熟悉新理念、接地氣,既要熟悉農村的風土人情,也要熟悉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以及三產旅游服務業的規劃、布局,甚至運營管控等方面的知識。只有具備了這些方面的素養,才能把鄉村旅游規劃設計這盤大棋規劃好、布局好,才能在開展規劃設計的同時配套做出一個完整的、系統的、全產業鏈的發展方案,使鄉村旅游規劃設計更接地氣,更具實際指導意義, 才能真正讓規劃落得了地,建的出、建得美、能發展、能持續,既實現美麗鄉村建設,更實現鄉村振興。
一、準確把握鄉村旅游設計的價值取向、品質內涵和標準要求,避免鄉村旅游規劃設計跑偏走樣
發展鄉村旅游,要準確把握“四以”價值取向,以農耕文化為魂、以田園風光為韻、以村落民宅為形、以生態農業為基。
要敢于彰顯農村的“土氣”、善于利用鄉村的“老氣”、巧于煥發農民的“生氣”、精于融入時代的“朝氣”,突出鄉村旅游“四氣”品質內涵。
要以富裕鄉民、提升鄉貌、留住鄉愁、文明鄉風的“四鄉”標準要求作為鄉村旅游的“度量衡”。
上述鄉村旅游的價值取向、品質內涵和標準要求為如何開展鄉村旅游規劃設計工作繪制了藍圖,明確了鄉村發展旅游業時需要重點把控的元素和大方向,為開展鄉村旅游規劃設計工作提供良好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指導意義。
二、尊重鄉村原始風貌,切忌輕易大拆大建,盡可能地留住鄉愁和記憶
鄉村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是整個村落歷經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才得以形成的特色風貌,其本身就是順應自然選擇,順應當地氣候、土壤、風 土、人情所形成的產物,也是祖祖輩輩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尊重當地自然和生活方式所形成的智慧結晶。
近年來,一些地方在開展鄉村旅游規劃設計時,簡單地模仿城市化的設計手法,缺乏對鄉村原本特色及文化底蘊的考慮和融合,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鄉村原本的肌理和韻味。因此,在開展鄉村旅游規劃設計時,要充分考慮鄉村原本的特色、 文化底蘊和建筑肌理等核心要素,盡可能的尊重原始風貌,如非必需,切忌大拆大建,特別是對于一些保存完好的古村落,要保護好其古巷、古宅、古屋,那些長滿青苔的院墻、吱扭吱扭作響的水井等等,這些體現著鄉愁和記憶、訴說著歷史和風土人情、見證著歲月的變遷和歷史發展鄉村風貌,都應該盡可能地保留下來。土氣本身是發展鄉村旅游的根本所在、價值所在,不土氣一點價值都沒有, 不經意的講究才是低調的奢華。
要善于用好鄉村的“老氣”,保持好鄉村的“老樣子”(老橋、老院、老樹、老街)和風貌,留存好鄉村的“老物 件”,傳承好鄉村的“老手藝”,講述好鄉村的“老故事”,讓鄉村保留好、存續好鄉村本真的味道。
三、深入研究當地產業結構,將鄉村旅游規劃設計與產業發展有機融合,努力構建“三產融合”的產業格局
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2018年3月,圍繞如何扎實做好鄉村振興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在“20字方針”的基礎上又提出了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的科學論斷,也是鄉村振興“抓什么”的具體內容,其中:產業振興是基礎,也是實現
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和重要支撐。
鄉村要振興,產業就要興旺,產業是發展的根基,產業興旺了,農民的收入才能有保障,才能穩定增長。不斷做大做強現代農業產業,積極發展鄉村新產業和新業態,推進鄉村“三產融合”發展,是新時期做好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抓手、舉措和突出亮點。因此,在開展鄉村旅游規劃設計時,要充分考慮產業支撐的問題,也就是靠什么產業來支持和構建鄉村旅游,不能僅僅局限在旅游業方面做文章,應該在做大做強特色產業的同時,因地制宜探索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打造采摘農業、 觀光農業、休閑農業以及農產品初(或精深)加工產業,形成“吃、住、行、游、購、娛、產、學、研”一體化的發展模式,并將這些產業科學合理的植入到鄉村旅游規劃設計之中,有機融合,通過打造“三產融合”的產業格局更好地助力鄉村旅游業的發展。
在具體工作時,要提前與當地的村“兩委”、鄉(鎮)、農業農村局、鄉村振興局等單位進行深入的交流和溝通,向他們學習取經,在此基礎上集思廣益,加強調研和探索,最終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的、符合當地發展規律的全產業鏈發展思路和鄉村旅游規劃設計方案,只有這樣,才能使鄉村旅游規劃設計建的出、建得美、能發展、可持續,在美麗鄉村建設1.0版本的基礎上實現鄉村振興2.0版本的跨越升級。
四、深挖農業文化旅游資源,融入鄉村旅游設計之中,用不同的資源點綴設計,賦予內涵
近年來,鄉村旅游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但與此同時也凸顯出了很多的問題,如景觀單一、千篇一律、缺乏特色等,一些鄉村旅游沒有充分挖掘自身的特色和優勢所在,丟失了鄉村本身所特有的親切和淳樸之風。
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一味簡單地模仿復制、 照搬照抄,業態設計大多停留在傳統的“吃住行游購娛”等方面,恰恰忽視了對當地文化資源、農業資源以及旅游資源的挖掘、打造和融合工作,特別是文化資源缺位,導致千篇一律、大同小異、缺乏新意、特色不突出,很難給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旅游是載體,文化是靈魂,沒有文化的支撐、融入和賦能,旅游本身就會很空洞。鄉村旅游規劃設計如何與農業、文化、旅游產業 融合發展,主要涉及到文創產品的研發、景觀節點的點綴和民宿打造等方面。
在具體的規劃設計中,小到每個店鋪或產品的命名、包裝的設計、藝術小品的選擇和擺放,大到整體的裝飾裝修風格、景觀節點的美化靚化等都需要用心去考慮如何挖掘并融入其背后的文化元素,才能讓產品本身或建筑風格更有內涵和品味。
再如上文所提到的鄉村旅游“四以”價值取向中的“以農耕文化 為魂”,在開展鄉村旅游規劃設計的過程中可收集一些犁、摟、鋤、靶、石磨、碾子等農耕器 械,打造農耕博覽館,并輔以聲、光、影、像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展示,亦或用上述物品在街道或轉角處進行裝飾點綴,使廣大游客寓學于游、寓 學于樂,在放松身心的同時學習農耕文化知識。
另外,一個地方的紅色文化、名人軼事、傳說故事等都可以作為很好的文化資源進行挖掘、打造和包裝,并融入到產品和大的規劃設計之中,做到有根可循,有故事可講。
總之,在開展鄉村旅游規劃設計的同時,要更加注重對當地不同類型資源的挖掘和梳理,并將其整合凝練后有機融入到鄉村旅游規劃設計之中,作為設計的重要元素,實現農業文化旅游“三位一體”的發展模式,讓設計本身更有內涵,讓鄉村旅游更具文化氣息。
文章來源:鄉村觀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