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國內旅游市場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憑借著得天獨厚的自然和文化資源,以及一系列政策利好的推動,國內旅游市場正迎來紅利期。
縱觀整個春節檔,人們出游意愿高漲,游客出游總花費6326億*,整體呈現“熱辣滾燙”的繁榮形勢。在此影響下,擁有獨特山水人文資源的“小眾目的地”也隨之熱度飆升,為中小地區旅游景區發展帶來了機會。
然而在大好熱勢之下,大多數中小傳統景區正在經歷發展瓶頸,客流慘淡、破產摘牌已成常態,基本無力承接旅游紅利,市場份額進一步被各大網紅文旅吞食。傳統景區為何如此?結合多年實戰經驗,盤點分析傳統景區現存問題根源,6大痛點一次說清。
新玩法、新業態不斷涌現,旅游市場越來越細分,“靠山吃山”自然空間時代已經過去,資源不再是傳統景區的護身符,想要抓住旅游發展風口,諸多問題亟待解決。
消費升級,競爭加劇
人們的旅游消費訴求在升級,國內旅游新產品、新業態不斷涌現,競爭形勢激烈。
定位不明,缺乏特色
許多傳統景區在定位上模糊不清,缺乏獨特的文化內涵和特色亮點,使得景區定位趨于同質化。
門票經濟,盈利單一
傳統景區往往過于依賴“門票+景區客運”收入,營收結構粗放單一,缺乏可持續盈利能力。
產品老化,創新不足
旅游產品和場景過于陳舊和單一,產品迭代周期長,配套服務設施改造提升跟不上,體驗感低下。
缺乏體驗,重游率低
游玩項目模板化,打卡場景模板化,景區小吃模板化,紀念標語套路化,游客停留時間短、重游率低。
服務不善,運營乏力
工作人員服務意識淡薄,景區的管控能力弱,整體運營效率低、安全隱患多、服務質量跟不上。
總結上述痛點,無疑都指向了一個共同的問題:舊的旅游市場邏輯已不適應新時代的需求,傳統景區想要涅槃重生、盤活人氣,就必須要回歸到消費者,深入挖掘需求,創新求變。
01精細化競爭 積極應對消費分級的趨勢,精準抓住新時代客群需求,通過場景煥新推動景區向品質化、多樣化、個性化轉型。
02個性化定位 挖掘景區獨特自然人文優勢,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魅力的個性IP,培養自身核心競爭力,與競品拉開差距,差異化破局。
03多元化業態 鏈接當代年輕人需求,打造手作、集市、美食等年輕化、潮流化、創意化的綜合業態,承載餐飲、社交、娛樂、親子等功能,激活旅游全鏈條。
04創新力場景 對原有景區空間和建筑資源進行重新合理規劃,打造展現沉浸性、創造性的場景,引入藝術美陳互動裝置,創造網紅標志打卡點,豐富游客拍照游樂體驗,引爆社媒二次傳播。
05沉浸式體驗 以“旅游+”為發展思路,分節慶打造互動類主題活動、煥新多元化場景,運用增強現實、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數字科技,結合聲光電夜游場景,為游客打造沉浸式體驗感。
06精細化競爭 引入運營人才和智慧化游覽設置,全面覆蓋游客游前、游中、游后的各項需求,滿足和提升游客吃住行游購娛的需求和體驗。
著眼于當下游客的消費偏好,比起場以往的“到此一游”,人們更加在乎文旅產品的參與度和體驗度,注重主題文化的沉浸、產品體驗的深化和生活品質的提升。于是沉浸式體驗、場景化消費應運而生,且成一種主流趨勢和消費者的“新寵”。
通過打造獨特的場景和體驗項目,注重氛圍營造和體驗提升,不僅能讓傳統景區再次吸引游客的眼球,提高游客的滿意度和忠誠度,還將單一的觀光游覽轉變為更加豐富多樣的旅游體驗,大大提升重游率和二次消費。此外,將自身的文化內涵融入到旅游場景和服務中,形成獨特的文化品牌,將進一步助力傳統景區實現定位、產品、服務、運營的全方位升級。
挑戰來臨的同時,也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機遇。傳統景區只有不斷創新求變,突破痛點,通過專業策劃,挖掘自身的文化特色和資源優勢,找準自己的定位、塑造強有力的賣點IP、打造獨特的場景,才能吸引和留住游客,實現從傳統到現代的華麗轉身,占據游客的心智,成為游客的首選。
文章來源:原粹商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