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深入實施數字經濟發展戰略,多地紛紛布局元宇宙,越來越多的元宇宙項目正在落地,文旅元宇宙所帶來的沉浸式新體驗正成為優化文旅體驗方式、重塑文旅產業格局、助力產業實現瓶頸突破的關鍵力量。
文旅元宇宙處于創新探索階段
文旅元宇宙作為專門為文化和旅游項目提供沉浸式消費體驗而誕生的產品,指的是以區塊鏈作為底層技術搭建,以現實中存在的自然或人文景觀資源為模板創造,專為消費者提供沉浸式文旅體驗的元宇宙。當下,文旅元宇宙項目以一種新的方式模擬、感知、體驗現實世界,刺激文旅行業加快數字化轉型,對其產業模式和形態產生深層影響。
據了解,文旅元宇宙項目涵蓋沉浸式景區、大型演藝秀、沉浸式樂園、藝術展覽、數字藏品、AR/VR實景探索游戲、虛擬人等多個類別,多元化呈現方式。從2022年開始,不少文旅企業都開始進行元宇宙的探索。
湖南的張家界武陵源景區設立元宇宙研究中心,利用黃龍洞、百龍天梯、十里畫廊等奇麗壯觀的景點,為游客提供更精彩的旅游體驗、更豐富的旅游產品、更舒適的旅游環境;深圳光明小鎮的冒險小王子元宇宙主題樂園以《冒險小王子》原創主題形象和故事為核心,園區內各游樂設備結合時下先進的AR/VR和全息投影技術,增強互動性和體驗感。
《冒險小王子》IP及舞臺劇效果
在文旅元宇宙的世界里,虛擬人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北京冬奧會文化節開幕式上,虛擬偶像“洛天依”一曲融合了國風與搖滾色彩的《Time to Shine》贏得了全球觀眾的稱贊。“洛天依”克服了疫情影響下真人表演的不便,帶來了更多樣化的舞臺呈現方式,成為文化的承載者與宣傳者。
雖然文旅元宇宙發展勢頭強勁,但依然處于“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有專家指出,一些文旅元宇宙產品項目雖然頻頻“出圈”,但成本高昂、變現形式單一、優質內容稀缺、難以快速復制、推廣困難、體驗感有待強化、過分強調科技形式忽略內容核心等問題始終制約著該類項目的大范圍普及。
在北京郵電大學交互技術與體驗系統文化和旅游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陳洪看來,在文旅元宇宙項目的建設過程中,技術手段與文化內涵要達到適配,不能流于炫技,“只有內涵和形式的高度統一,才能塑造出沉浸感極強、能再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場景。”陳洪說。
“相約北京”奧林匹克文化節舞臺上的虛擬偶像“洛天依”
探索差異化發展路線是“出圈”密碼
在文化數字化戰略新型基礎設施暨文化藝術鏈生態建設發布會上,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費俊表示,區塊鏈技術作為一種新的技術形態,將成為構建元宇宙的基礎設施,而區塊鏈科技代表的元宇宙時代的到來一定會帶來藝術生態和藝術實踐的變化。文化和藝術的區塊鏈應用將成為藝術與科技融合的重要基礎設施,也將大力推動數字文化產業的發展。
在文旅場景建設上,探索差異化發展路線尤為重要。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文旅中國元宇宙”項目,致力于文旅單位管理、文旅體驗管理及文旅資產新存證方向的場景建設。“文旅中國元宇宙”探索通過區塊鏈技術對全國文旅單位信息上鏈、資產上鏈、服務體系與內容上鏈,加強國家有關部門對文旅單位的數字化管理。
利用區塊鏈技術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以追溯、集體維護、公開透明等特點,能將文旅單位風險管理真正落到實處,將文旅單位市場秩序進行數字化規范,節約管理成本,增加管理效率。利用新技術、新基建將文旅單位的管理升級為三維立體透視化管理。在文旅資產存證方面,可通過區塊鏈方式進行確權、認證,使文旅資產的確權、轉移、傳播效率極大提升,做到文旅資產存儲、傳播的雙效合一。
橫琴元宇宙發現之路高級別專家研討會
一些博物館、藝術展覽館則利用區塊鏈技術探索數字化展覽應用場景的建設。如2022年“亞洲數字藝術展”將使用萬向區塊鏈提供的萬納用藏數字藏品商城服務,依托展覽作品和展覽門票,發行帶權益的數字藏品,以期加強藝術傳播力度,推動中國優秀文化創新性發展;為年輕觀展人收藏喜愛的作品提供新方式,培育潛在藏家;同時又增加展覽的趣味性,提升觀展體驗。
目前,區塊鏈、虛擬現實等技術在文旅元宇宙領域的應用場景還在不斷拓寬。但我國區塊鏈市場尚且存在諸多技術問題:如安全問題頻出、應用效率有待提升等。一條安全、可靠、合規的文旅資產聯盟鏈的開發、運營可以起到引領市場、制定規范的效果,為我國元宇宙、數字經濟發展打造新基礎、新基建。
據了解,以文化為主線、技術為引導、不斷拓寬文旅供給表達方式、推動文旅創新創造的“文旅中國元宇宙”和承載著中國文化永續傳承技術要求的“文旅中國區塊鏈”正在開發落地中。與此同時,聚合了芯片、基帶、網絡、云計算、人工智能等上游服務商,區塊鏈、數字孿生、內容創意和生產等中游企業,游戲、社交、廣告、媒體等下游企業的文旅中國元宇宙生態聯盟也在建設發展中。
襄陽盛世唐城景區-盛唐文化元宇宙景區
數字藏品的發展要回歸內容和技術
在上海市創意產業協會副會長、元宇宙分會會長孫立看來,文旅數字藏品擁有巨大市場潛力。“通過空投數字藏品進行線上獲客,引導至線下消費已經被證明是可行的流量增長路徑。數字藏品作為一種有收藏意義即具備虛擬會員卡的權益,對數字藏品進行實質賦能,產生了一系列獨屬于文旅數字藏品的玩法。”孫立說。
2022年,數字藏品熱度持續攀升。超過30家博物館發行了館藏數字藏品。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數字藏品平臺達998家,其中2022年上半年新增825家。從已發行的數字藏品看,2022年上半年該數量達1536.92萬件,環比增長551.67%,發行總額達6.53億元,環比增長1735.16%。
西安城墻小武士系列數字藏品
數字藏品的出現為藝術收藏品市場帶來了新的活力。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知識的可采集性與傳播性日益增強,版權保護也因此受到了嚴重挑戰,行政保護力度較弱、舉證困難、維權成本過高等問題成為當下版權領域亟待解決的問題。數字藏品貫穿了版權構建、交易、追溯、追蹤等全過程,拓寬了數字化時代下版權保護的深度與廣度。
具體而言,在版權登記與流轉驗證領域,作者可將自身的版權信息通過上鏈寫入區塊構建數字藏品,以數字簽名為認證方式,并通過加蓋時間戳,固化版權信息,促使版權信息不可篡改地存入鏈上,版權的每一段流轉信息都將記錄其中,若有侵權事件發生,版權流轉的整個過程是可追溯的,而加蓋的時間戳也為版權信息提供了強有力的真實性以及存在性證明。
由于數字資產具有無限可復制的特性,只要有一份原始數據,就可以無限次復制和傳播。在營銷方面,通過各種社交媒體平臺、付費廣告等方式,就可以將數字資產傳播到全球,從而實現“一舉多得”的市場目標。但鑒于數字藏品市場目前存在技術不成熟、市場不規范、價值不清晰、監管不明確等一系列問題和風險,因此專家建議數字藏品市場應該杜絕炒作和過度營銷。
首個數字藏品《Everdays- the first 5000 days》
中關村區塊鏈產業聯盟副秘書長周文江認為,數字藏品爆火之后,逐漸回歸理性是很正常的。隨著數字藏品行業監管機制的逐步健全,數字藏品的價值會得到更好的體現。
【免責聲明】本文由產業地產智囊整理編輯,文章來源于中國文化報,部分內容及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