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借3-5萬方的社區商業以小博大 小商業大創新怎么做
來源:網絡 作者:網絡 時間:2019-03-22
世茂以“四兩”52+mini mall撥“千金”社區商業
把簡單的事情做好是一件不簡單的事情,把小的事物做到極致就是一門藝術。對于世茂集團來說,憑借3-5萬方的社區商業就能以小博大,做好做到極致。這樣的自信來源于什么?一起來看看!
世茂集團商業管理公司總經理吳艷芬詮釋這是小商業大創新,并定位這一社區商業產品線為52+mini mall。圍繞社區業主,滿足他們從物質到情感的需求,增進每一個業主之間的情感關聯。
103個項目厚積薄發
作為上市公司的世茂房地產,截至2015年上半年,世茂房地產旗下擁有103個項目,分布于全國41個城市,共3331平方米(應占權益)的土地儲備,并于北京、上海、福州、南京及銀川等地增加土地儲備633484平方米。
不難發現,這也是為什么世茂將目光瞄準社區商業,多年的住宅業務經營之下,積累了龐大的社區業主人群。
對業主的了解是世茂的強項。
世茂住宅業主的特征屬于中產的、時尚的、現代的、對科技發展比較敏感的這類人,所以世茂將他們歸結為有消費能力的“年輕人”。世茂的房子在中高端范疇,其業主通常是消費力比較強追求生活品質的,他們是城市中產生消費的核心人群,他們的一舉一動甚至影響著周圍的人。
“如果我能把這一類人服務好,無論是口碑宣傳還是他們自己的實際消費都會輻射到更遠的人群。”在吳艷芬的定義中,社區商業是一種以社區居民為服務對象,以便民、利民,滿足和促進居民綜合消費為目標的屬地型商業。它是城市商業空間的一個重要層次,基本功能是滿足社區居民的購物需求、服務需求、休閑娛樂需求等。
據悉,在50年代,社區商業首先在美國興起。在60年代,英國、日本、法國由于居民郊區化而再現了社區商業。70年代之后,新加坡、香港大規模形成。
作為多元化城市經營者——世茂這次將目光聚焦到社區商業,尤其是社區商業新生力量需求,不僅是世茂住宅有消費能力的“年輕人”,同時也結合越來越多的90后年輕人需求。吳艷芬表示,“隨著90后的崛起,越來越多年輕人成長起來,不關注個體,不可能獲得他們的認可和喜歡。在這方面,世茂做了非常多的消費特征分析,也不斷在各個城市之間抓取數據。“
基于世茂住宅業主中的不同數據表現,吳艷芬認為,”社區商業可以在各個城市中,只有創新的、有活力的、有情感、有故事的社區,才能夠成功。”
對此,在過去的兩年時間里,吳艷芬及其團隊對52+mini mall做了多項研究,使其與業主需求匹配的更完美。最新的檢驗成果將隨著今年南京、武漢項目的開業而逐步呈現。
小空間大創新
如何在強項基礎上再做加法,世茂選擇的社區商業52+mini mall,在吳艷芬看來,這需要更多的創新來支撐。
世茂52+提供的創新思路先行通過空間、業態、運營、數字營銷四大維度展開,以關注客戶需求為核心理念的產品,圍繞客戶情感需求進行主題、場景、生活化設計,提升消費者體驗;同時,通過關聯業態的跨界混搭、生活服務的集群、O2O等模式,促進社區生活的品質與效率。
具體而言,吳艷芬在“2015年商業地產百強峰會”上提出,如空間創新方面,以通過移動支付、虛擬現實、遠程倉儲等技術釋放原有店鋪的展示面,從而提高空間利用率,并將釋放出的空間進行多重利用,既能打造開放式鋪位,又能植入主題式藝術裝置、攀巖墻、籃球場等公共空間,達到趣味體驗和坪效的雙重價值。
而在業態創新方面,世茂除自營店鋪社區O2O店愛世集外,還著重于業態跨界經營,如玩具售賣與兒童攝影、寵物服務與咖啡甜品、銀行電信與咖啡或茶的組合。
針對社區業主,世茂52+也同樣做了多重融合,不再局限于出租方而是成為經營方。
通過關聯業態跨界混搭、生活服務的集群、O2O等業界領先模式,計劃通過移動支付、虛擬現實、智能倉儲的技術來壓縮店鋪面積。通過這一系列建筑創新、業態創新、運營創新和大數據創新來提升單個店鋪的經營效率。
未來要成為平臺化
依托世茂103個已建成的社區,以及尚在建造中的多城住宅,世茂52+Mini Mall力爭在2018年內建成30-40個項目,致力與優質商戶一起共同擴展并深耕更加廣闊的市場,實現共贏的局面,力爭做社區購物中心的佼佼者。
這是世茂給自己設定的目標。從吳艷芬的演講中不難發現,小體量規?;瘜⑹鞘烂?2+要走的一盤棋。
小商業資本化在中國有巨大的空間和機會,恰恰這部分是別人沒做又是世茂具備先天條件的。Mini Mall將是世茂房地產重點發展的商業產品,是世茂社區商業的方向,將成為繼世茂大型商業綜合體布局版圖之后的核心發力點。
“整體來說,依托52+以小搏大的核心理念,未來的52+也會變成人流聚集地、資金挖掘地,把52+變成一個金融平臺或是物流平臺。”吳艷芬表示。
以小博大,四兩撥千金的方式,對于世茂集團來說是一個挑戰,更是一個機會,發力于52+Mini Mall,必將坐穩社區商業的大好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