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現在一般不直接公布商品房均價,但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銷售金額/銷售面積=均價),我們可以推算出,2019 年上半年,全國商品房的均價是9329元/平方米,同比上漲7.50%。
然而,中指院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300個重要城市土地成交均價為2565元/平方米(以下地價均為樓面價),同比上漲17%!
地價的上漲速度是同期房價上漲速度的兩倍多!難怪乎,越來越多的房企大佬跟明源君說,拿地的風險越來越大。不少百強房企,今年上半年沒有完成投拓的任務,百名之后,大量房企甚至一塊地也沒拿……
地價還在上漲,房價卻被按住,二者價差越來越小,開發商經營的風險越來越大。少拿地,甚至不拿地看似可以降低風險,但也容易陷入巧婦難為無米炊的風險之中。如果想要繼續經營發展下去,就必須要拿地!
既要拿地,又要控制風險,怎么做到?結合標桿房企的做法,明源君發現,通過4個對沖,可以有效降低風險,又能拿到相對便宜的地。
時間對沖:全周期拿地
2017和2018年,“收并購”是房地產行業的熱詞。為啥?因為收并購可以拿到便宜的地!比如2017年,孫宏斌收購萬達13個文旅項目,一舉新增5897萬平米建面的土儲,而且這些土儲均分布在一二線城市,與融創區域布局高度吻合,更厲害的是單價僅800元/平米(不考慮貸款)!
之后,但凡明源君接觸過的房企,基本都在做收并購,甚至還有專門成立收并購部門的。
不過,進入2018年下半年以來,“逆周期拿地”成了新的行業關鍵詞。所謂逆周期拿地,簡單地說,就是在別人恐懼的時候貪婪。
低買高賣,是永恒的投資真諦。現實中,一些房企也確實憑此拿了一些便宜的地。然而,要說哪個企業全靠此拿到便宜的地,卻是不存在的!
低買高賣,看起來簡單,但是操作起來難度極大,因為誰都沒有預測未來的能力。此外,低谷買地往往面臨巨大的現實阻力。
首先,既然是行業低谷,不僅意味著房子銷售沒那么順暢,回款變慢;而且,融資渠道也會收緊,融資成本上升,大部分企業即便想拿也沒那么多錢。
明源君注意到,一些“逆周期”拿地過猛的房企,短時間內債務和杠桿急劇飆升。這其實是比較危險的。
其次,地方政府不會白菜價大甩賣,如果行情不好地方政府普遍會適當減少供地,保持價格的穩定性,這時房企可選的土地并不多。
最后,近年來,上規模的房企,特別是全國布局的千億房企,戰略越來越趨同,連樣板房都十分類似。大家一看融創通過收并購可以拿到便宜的地,全都上收并購;你成立研究院,加大對宏觀經濟和房地產周期的研究,逆周期拿地;我也拉一個團隊做周期研究,為逆周期拿地提供參考。當一個套路用的人越來越多的時候,就會從藍海變成一片紅海,低谷瞬間變高峰,占不了多少便宜……
因此,明源君注意到,即便在今年年初的18年業績會上,以及最近19年半年度業績會上宣稱自己現有土儲較多,下半年可以不拿地的房企,最近還是陸陸續續在拿地。
為啥?因為你不可能一直準確預測什么時候是最低點,無非是你覺得便宜的時候就多拿一點,覺得貴的時候就少拿一點。但是,每個時間段都要拿,即全周期拿地。這是對規模較大,土儲較多的房企而言。
對成長型、高負債的民企來說,低谷期反而要少那一點,否則你的現金流很容易斷裂。這類企業應該順周期拿地,因為順周期更容易拿到錢,拿到便宜的錢。
區域對沖:東中西均衡發展
經常有人問明源君,房價還會不會漲?這么大的問題,其實很難回答,因為不同的區域各不相同。
東中西部的樓市周期是很不一樣的。這其中的原因,既有發展階段不同帶來的,也有政策的因素。
比如,根據《中國社會體制改革報告》顯示, 從區域來看,戶籍開放程度最低的是華南地區,其次是華東地區;開放度最好的是華中地區、西北地區和華北地區。
2016年“930”以來,各地陸續嚴控,但總體來看,東部地區的調控最嚴格,中部地區次之,西部地區則很弱。因此,過去兩年多以來,很多時候,東部地區商品房的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增速,遠比不上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
以今年前8個月統計局的數據為例:
東部地區的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分別同比增長-3.60%和6.50%。
中部地區的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分別同比增長12.1%和25.8%。
西部地區的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分別同比增長10.4%和28.2%。
中部和西部地區,仍然秒殺東部地區。
再來對比一下調控之前的情形,即2016年前8個月東中西部的數據:
東部地區的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分別同比增長27.4%和44.7%。
中部地區的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分別同比增長31.7%和41.7%。
西部地區的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分別同比增長15.7%和16.3%。
東部地區是領先中部和西部地區的。
以上對比,是“中國樓市就是政策市”的鮮明寫照。因此,標桿房企都會關注不同區域的政策動向,均衡各區域的布局,避免土儲集中在個別區域,一旦遇到嚴厲的調控,就動彈不得。
近年來,弘陽規模飛速增長,離不開其合理的布局。
今年初,在弘陽2018年度業績發布會上,弘陽地產總裁何捷就表示:我們更多看到的是東、中、西,或華北、華東、華南三個大的城市帶,它們的周期、窗口期是不一樣的,考慮不同的周期、不同的發展帶、不同的潛力進行布局,可以對沖未來市場政策的一些變化。
中梁也是此中典范,今年上半年,中梁新進入18個城市,累計進駐23個省份共139個城市。現有土儲約50%位于長三角,28%位于中西部,15%位于海峽西岸。
由于布局比較均衡,一定程度上對沖了調控帶來的政策風險,使得他們的周轉和去化速度很快,助推業績高速增長。
能級對沖:各級城市均衡布局
眾所周知,中梁的崛起,很重要的一點在于抓住了三四線城市去庫存和棚改的紅利。自2018年下半年開始,很多三四線城市開始疲軟。然而,中梁依然交出了不錯的成績單:2019年上半年,公司全口徑銷售金額達到636.73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6.8%。
為啥?因為中梁不只是盯著三四線。事實上,早在2017年底,中梁即開始積極拓展二線市場。
當時,三四線城市的樓市行情還很熱,一些此前錯失三四五線城市行情的TOP50房企,正加碼下注三四線。但是,中梁卻已經意識到,三四線高漲的行情不可能一直持續下去,盡管不知道什么時候結束,但均衡的城市能級布局,可以對沖企袒露的風險。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些房企對人口持續凈流出的三四五線城市,長期存在偏見。醉心于一二線城市的布局,結果遇到了嚴厲調控,規模增長速度較慢。等到按捺不住,沖到三四線的時候,行情已經接近了尾聲。
起家于二線城市的某房企,此前年銷售額幾十億,在中小房企里,還算是實力不錯的存在。然而,該公司老板在二線城市爆發前,賣掉二線城市地,重倉三四線城市,看到一二線火爆又斬倉三四線的土儲回歸二線,結果每輪都完美踏空,現在在其所在城市的本土房企中,排名也已經跌落到塵埃。
三四線城市的城市化率較低,雖然不少城市的常住人口在凈流出,但同時也還有大量的農民等著進城,需求還有。特別是對于人口基數比較大的三四線城市來說,尤其如此。
比如,某TOP30房企的老總告訴明源君,由于供應量太大,寧夏的房價漲幅都很一般,銀川也是如此,但銀川好歹是個強三線城市,人口基數很大(如下表所示),比一般的地級市要強,2018年趁著價格漲幅小市場平穩,就迅速進入,拿的地位置也很好。如果行就深耕,如果一般也可以快周轉,干完就撤。
來源:銀川市統計局
一二線城市的土地價格很貴,周轉速度也要慢得多,雖然房價絕對值高,利潤率但在三四線行情好的時候,還不如后者??墒?,一二線的購買力、可持續性強。可以發揮穩定器的作用。
今年上半年,中梁新增項目的布局,非常明顯地體現出其在城市布局上的輪動。公告顯示,今年上半年,中梁新進入的18個城市,大部分是二線和強三線城市,收購的70個新項目,二線城市占40%,三線城市占51%,四線僅占9%!
來源:公司公告、明源地產研究院
8月26日,中央財經委員會召開的第五次會議提出,增強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經濟發展優勢區域的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增強其他地區在保障糧食安全、生態安全、邊疆安全等方面的功能。這句話的分量,不難掂量。
結構對沖:通過商業/產業拿地
拿不到地有風險,拿到太貴的地也有風險?,F如今,想要拿到便宜的地,除了以上三種方式對沖,還要懂得懂得結構對沖。所謂結構對沖,就是聚焦住宅開發主航道的同時,還要涉足商業、產業等。
因為,一線以及很多二線,可賣的地越來越少,地方政府并不想再想以前那樣干賣地收錢的一錘子買賣,而是希望夠帶來持續的稅收。那就需要有商業、產業等。
如果房企有這方面的能力,拿地就會容易很多,而且也相對便宜。因此,最近幾年,眾多百強房企紛紛布局商業地產、產業地產等,轉型城市運營商,甚至進軍高科技行業。
比如,去年恒大進軍新能源汽車行業之后,陸續在天津、上海松江等地建設生產基地。今年8月,恒大以57億元,奪得南沙萬頃沙兩宗商住地,樓面價分別為9556元/㎡和9801元/㎡,這兩塊地是南沙新能源汽車基地的一部分。
做商業,做產業,做城市運營,當然比做住宅開發的快周轉難得多,但容易的事情已經被干得差不多了,只能做難的事。
剛過去的半年度業績會上,旭輝總裁林峰就表示,做舊改是入鄉隨俗,不能都用短期思考去做,我們也開始布局中長線,任何一家企業規模大了,都希望有多元化的銷售能力,就像你不能光吃牛肉,如果菜場今天沒有牛肉,只有海鮮你吃不吃?也得吃,回去買兩斤大米也可以。要有多元化的投資拿地能力……
旭輝從去年四季度到今年一季度,接連在多個一二線城市以較低成本獲取土地。而一二級聯動能力的提升,更讓旭輝拿下了武漢52萬方曙光村純住宅地塊、太原252萬方三給智慧新城項目、石家莊長安區45萬方294項目等一系列“糧倉”項目。
旭輝希望通過多輪驅動買地,未來招拍掛占60%,收并購、一二線聯動、商辦、勾地等多元化拿地占40%。
除了對沖拿地的風險,持有一些經營物業,還可以對沖經營風險。
某50強房企總裁告訴明源君,公司在行情好的時候會適當配比一些持有經營性的物業,這雖然會沉淀部分資金,減緩攻城略地的步伐,但持有型物業可以提供持續的現金流,有效對沖周期波動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