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參會,3800多家企業參展,吸引了超過50萬國內外采購商和專業觀眾,一系列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在此上演“全球首發、中國首展”……用“火爆”來形容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毫不為過。
“我相信,中國經濟發展前景一定會更加光明,也必然更加光明。”在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的一番話,彰顯出中國經濟破浪前行的底氣和自信。對中國經濟的信心,也正是進博會能讓全球眾多知名企業競相參加,受到全球青睞的根本原因。
這份自信來自于中國大市場的廣闊空間。
本次進博會上,一個細節頗有意思:在中美經貿摩擦背景下,美國參展企業不減反增,由首屆的174家增至192家,參展面積由3萬平方米增至4.75萬平方米,居各參展國首位。
“市場在哪里,我們就走到哪里。”通用電氣全球業務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段小纓的一番表態很能說明原因。
全球化時代,市場是最寶貴的資源。市場的大小,往往決定了經濟的規模與活力。中國有近14億人口,有全球規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體,消費升級不斷加快……這些獨一無二的優勢,成就了規模巨大、潛力無限的中國市場,也是中國經濟基本面保持良好的重要保障。
這份自信來自于中國開放之門的愈加敞開。
在開幕式致辭中,法國總統馬克龍講到,中國的成功歸功于自身努力,也得益于全球化。
當前,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盛行,但中國的開放步伐始終堅定:設立新一批自貿試驗區、多次調整進口稅率、外商投資法順利通過、進一步放寬外資銀行和保險公司準入條件……過去一年,中國交出了一份成果豐碩的開放答卷。在此基礎上,此次進博會再推5方面新舉措,凸顯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的勇氣和決心。
經濟全球化是歷史潮流。正所謂順流者昌,逆流者亡,中國開放之門越開越大,正是順流而動。
這份自信來自于中國營商環境的日益改善。
“中國保持公平、穩定、一致的營商環境,這樣投資者就會更加有信心。”在11月5日下午召開的第二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開放、規制與營商環境:政府角色與跨國公司視角”分論壇上,美國3M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邁克·羅曼肯定了中國的營商環境越來越好。
世界銀行最新發布的《全球營商環境報告2020》顯示,中國營商環境全球排名躍升15位至第31位,連續兩年被評選為全球營商環境改善幅度最大的10個經濟體之一。可以預見,中國營商環境的日益改善,將會使越來越多的資金、人才、技術等要素聚集中國,不斷提升中國經濟的活力和競爭力。
這份自信來自于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步伐的不斷加快。
在進博會裝備展區,克魯斯生產的焊接機器人手臂左右翻飛。這家來自德國的焊接機器人領域“隱形冠軍”,是進博會上的“新面孔”,而中國早已是克魯斯的大客戶:克魯斯每年按照客戶定制需求生產約300臺機器人,其中一半銷往中國。
事實上,去年進博會實現的578.3億美元意向成交額中,智能及高端裝備展區成交額就最高,達164.6億美元。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中國經濟發展加速邁向高質量。
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中國經濟正馳騁在更加良性的軌道上,發展方式更加合理、經濟結構更加優化、增長動力更加強勁,消費需求更加旺盛,這也就決定了中國經濟必將有一個更加光明的未來。